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維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維鎮,隸屬於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位於北林區北部、諾敏河西岸,東隔諾敏河與三河鎮相望,南與四方台鎮接壤,西與望奎縣恭六鄉隔克音河相望,北與三井鄉毗鄰。2018年,張維鎮區域面積160平方千米,戶籍人口有30543人。2019年10月,張維鎮下轄9個行政村。2017年,張維鎮企業個數共43個,企業從業人數1126人,其中工業企業40個,規模以上1個;2018年,張維鎮工業企業個數共42個,規模以上1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5個。[1]

中文名: 張維鎮

行政區劃代碼: 231202111000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

地理位置:北林區北部

面 積: 160 km²

下轄地區: 9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張維村

電話區號: 0455

郵政區碼: 152023

氣候條件: 溫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紅都拉山

火車站:張維屯站

戶籍人口: 30543人(2018年)

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屬綏化縣。

東北淪陷後,初設張維保。

1939年,設張維村。

1945年後,設張維區。

1949年,屬第十區。

1951年,設張維鎮(村級)。

1956年4月,設團結鄉。

1958年8月,與新生、聯合、三井3鄉合併,成立團結公社。

1961年,分為團結、新生、聯合、三井4公社。

1981年5月,因重名,團結公社更名張維公社。

1984年3月,公社改鄉;12月,鄉改鎮。

2001年,新生鄉併入。

行政區劃

2001年末,轄張維、一、二、後七、民祥、西十一、永勤、十、前六9個村民委員會;下設92個村民小組。

2019年10月,張維鎮下轄9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張維鎮位於北林區北部、諾敏河西岸,東隔諾敏河與三河鎮相望,南與四方台鎮接壤,西與望奎縣恭六鄉隔克音河相望,北與三井鄉毗鄰。

2018年,張維鎮區域面積16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張維鎮地處丘陵地帶,地勢東高西低;地形為丘陵、崗地、低洼地各占1/3;主要山脈有紅都拉山,境內有狼鼻山、半拉山、老高山和龍骨山,境內最高峰半拉山,位於紅都拉山南4千米處,海拔350米;最低點老高山,位於古城南,海拔150米。

氣候

張維鎮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冬季漫長、氣候嚴寒、乾燥,多為西北風。夏季降雨集中,氣候溫熱濕潤,多為東南風。春秋兩季氣候多變,春季多大風,降水少易發生干早。秋季降溫快,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3.6℃,1月平均氣溫-19.9℃,極端最低氣溫-31℃;7月平均氣溫23℃,極端最高氣溫34.8℃。

水文

張維鎮境內河流屬呼蘭河水系,共有河流2條,總長度30.2千米。境內最大河流為諾敏河,從東北至西南流經境內10村,長15.1千米,流域面積1.81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45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克音河。

自然資源

張維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頁岩硅鉀礦、礦泉水蘊藏豐富;森林面積1.8萬畝,森林覆蓋率10.2%。

自然災害

張維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大風、冰雹、蟲害。早災多數發生在春季,春早使播種期拖後,作物種子不能出苗,造成毀種、補種,使作物減產。7—9月,易發生洪澇災害,出現幾率較高,平均3年一遇,澇災年頭,夏末秋初,連續陰雨多天,河流泛濫,洪澇成災。雹災多發生在6—7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3年6月25日,二村、後七村和前六村一帶發生嚴重雹災,發生在午後、由強對流天氣系統引起的一種劇烈的氣象災害,出現的範圍小,時間短,來勢猛,強度大,並常常伴隨着狂風、強降水、急劇降溫等,此次雹災造成絕產面積5300畝,減產11000畝,林木損失2900畝,共造成經濟損失折合人民幣2850萬元。

人口

2011年末,張維鎮轄區總人口36038人,另有流動人口3248人;總人口中,男性18499人,占51.3%;女性17539人,占48.7%;18歲以下5037人,占14%;18—35歲9494人,占26.3%;35—60歲15425人,占42.8%;60歲以上6082人,占16.9%。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5678人,占99%;有朝鮮、滿2個少數民族,共360人,占1%。2011年,人口出生率3‰,人口死亡率2.5‰,人口自然增長率0.5‰。

2017年,張維鎮常住人口有28836人。

2018年,張維鎮戶籍人口有30543人。

交通

濱北鐵路線經過張維鎮,境內長12千米,設張維屯火車站1個,旅客列車通往哈爾濱、黑河;張維站為中間站,日均有5列客車停靠,其中快車有K7289次、K7290次,日客運量800人次,年貨運吞吐量10萬噸。綏北公路經過張維鎮,境內長12千米,雙向2車道,通往北安;鎮村級公路10條,總長70千米;張維公路客運站日均發送4輛客車,日客運量200人次,年貨運吞吐量20萬噸。

經濟

綜述

2017年,張維鎮企業個數共43個,企業從業人數1126人,其中工業企業40個,規模以上1個。

2018年,張維鎮工業企業個數共42個,規模以上1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5個。

第一產業

張維鎮耕地面積17.5萬畝,林地面積3.5萬畝;糧食作物以大豆、玉米、水稻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馬鈴薯、煙葉、蔬菜等。

2011年,張維鎮農業總產值2.9億元,比上年增長11.6%;糧食總產量10.3萬噸;馬鈴薯種植面積5000畝,產量1.1萬噸;烤煙種植面積3000畝,產量4000噸;蔬菜種植面積4000畝,產量5300噸,主要品種有黃瓜、甘藍、豆角、白菜等;水產品總產量15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1萬元。

截至2011年末,張維鎮累計造林1.5萬畝,林木覆蓋率13.8%,活立木蓄積量0.9萬立方米。

第二產業

2011年,張維鎮工業總產值5.8億元,比上年增長17.8%。

財政金融

2011年,張維鎮財政總收人0.23億元;其中地方財政總收人113萬元,比上年增長18%。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30.6萬元,增值稅19.5萬元,企業所得稅34.1萬元,個人所得稅5.9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4%、20%、15%、12%。人均財政收入766元,比上年增長18%。

2011年末,張維鎮有1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0.9億元,人均儲蓄2720元,各項貸款餘額0.7億元。

社會事業

文化體育

2011年末,張維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室9個;農家書屋9個,藏書2.4萬冊,總建築面積1050平方米;業餘書法、文學創作人員5人;定期舉辦的文化活動有廣場舞比賽、秧歌比賽,舉辦書畫展、演講賽和文藝聯歡會活動。

2011年末,張維鎮有運動場1個;22%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0%左右。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張維鎮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300人,專任教師21人;小學2所,在校生980人,專任教師12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中學2所,在校生600人,專任教師8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主要學校有張維一中、二中、中心校。

2011年,張維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55萬元;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16.6%,比上年提高了32.2個百分點。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張維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7個,其中鎮衛生院2個,疾病控制中心2個,婦幼保健機構2個,計劃生育指導站1個,村衛生所10個;病床70張,固定資產總值323.3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5人人,其中執業醫師12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10人。

2011年,張維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1.5萬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

廣播電視

1995年,開通了張維鎮有線廣播站,廣播喇叭18隻,入戶率90%。

2011年末,張維鎮有有線電視用戶5000戶,入戶率70%,其中數字電視入戶1875戶,入戶率25%。

社會保障

2011年,張維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85戶,人數2309人,支出277.1萬元,比上年增長13%,月人均100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3人,支出1.7萬元,比上年增長33%;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13人,支出19.2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0人次,支出3.2萬元;農村臨時救濟15人次,支出1.84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7萬元,比上年增長28%。社會福利費1萬元;社會服務單位1個。年末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2萬人。

基礎設施

2011年末,張維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55千米,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郵件2萬件。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4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8萬門,固定電話用戶0.7萬戶,電話用戶普及率93%;移動電話用戶2.25萬戶,移動電話普及率98%;寬帶接入用戶0.4萬戶。2011年末,張維鎮鎮區道路總長度12.5千米;橋樑2座,總長度0.26千米;鎮區公交線路4條,運營總里程198千米,年客運量8萬人次;出租車78輛,年客運量10萬人次;鎮區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16千米,生產能力100噸/日,年生活用水100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80%;排水管道5.5千米;鎮區擁有變電所1座,高壓輸電線路4條,總長度81千米。綜合電壓合格率100%,供電可靠率99.8%;鎮區公園1個,公園面積5公頃,園林綠化面積1.5公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