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羽 (明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羽《懷胡參政頁》紙本行書 17.1×6.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原圖鏈結來自360圖書館圖片

張羽(1333年-1385年),來儀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與高啟楊基徐賁稱為「吳中四傑」,又與高啟、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

張羽早年隨父宦江浙,後與徐賁約定僑居吳興,為安定書院山長,再徙於吳中(今江蘇蘇州)。元末時張羽曾官至太常丞。明洪武初年入京,得不到朱元璋喜好,洪武四年又至京師,為太常丞,洪武十八年(1385年)流放嶺南,未半道召還,投龍江而死。

張羽生平好著述,文辭典雅,詩深思冶煉,樸實含華,隸書取法唐人韓擇木。著有《靜居集》四卷。

名詩

《詠蘭葉》 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葉勝看花。

《詠蘭花》 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

《擬古》(四首) 閒夜會親友,置酒臨高堂。 秦箏間趙舞,吹笙復鼓簧。 清音隨飄風,逸響繞修梁。 坐客咸同志,寧復算羽觴。 人生忽如寄,富貴安可常。 含情待所歡,渺渺天一方。 譬彼鶡<目鳥>,揚聲待朝陽。 憂思怨零雨,白日何時光。 且當極歡宴,聊以慰中腸。[1]

詩體

張羽的八首近體詩,是描寫中世紀湖州及附近郊區田園景色的「絕妙好辭」,如雨後道場山的「滿眼清暉」,秋天弁山的「迢迢爽氣」,黃昏西塞山的「猶見白鷺飛」,城南下菰的「蔓草蒼煙」,黃龍洞的「雲端見笙鶴」,郊外橫山的「落日半隱」,碧浪湖邊的「相對白鷗眠」,金蓋山的狀似「青瑤簪」,無不向世人展示了湖州的美麗景色,同時也從風景上體現了湖州在眾多「江南清麗地」中的特殊地位,是元代詩人詠出的「人生只合住湖州」的絕好詮釋。

吳興八景

吳興八景,指今浙江省湖州市市區(吳興區)及其周邊近郊的八處遊覽勝地。「吳興八景」之「吳興」是湖州的古稱。八景依次名為:道場霽曉、蒼弁清秋、西塞晚漁、下菰長煙、龍洞雲歸、橫山暮嵐、南湖雨意、金蓋出雲。「吳興八景」之名形成於明萬曆年間,明《萬曆湖州府志卷二. 山川》以近郊景點列為八景,從此便有了官方的叫法。但這並非首創,早在明初,張羽以八景之名作了八首近體詩,合成《吳興八景》。

參考書目

  • 明史》卷二百八十五

參考文獻

  1. 擬古, 詩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