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蘊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蘊銳(1910~1987)

安康縣政協第七屆常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安康縣誌》特邀。張蘊銳祖籍陝西大荔縣,後遷居安康新城。11歲時喪父,半工半讀,學業不輟。上聯中時加入國民黨,後任省立興安師範附屬小學校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張蘊銳與汪更生等人創辦《雪恥報》,宣傳抗日。1936年以後,先後擔任國民黨陝西省黨部委員、寧陝縣黨務籌備員、安康縣黨部書記長兼「中統」安康區調查專員、省監察委員會常委委員。1947年,解放前夕,在安康自衛團起義的過程中做了有益的工作,安康解放後,張蘊銳被確定按起義人員對待。「文革」期間被逮押,1979年得到平反,並擔任安康縣政協常委。張蘊銳晚年,擁護共產黨,關心地方建設,參加經濟史料的整理和研究。1981年,提出「不能排除洪水對安康縣城威脅的危險性」的建議,安康行署以送閱件批轉地縣領導參考。1983年特大洪災後,又撰寫了《吸取洪災教訓、建設美好安康》的意見。他為發掘整理地方史料直接提供文字、口碑資料達數十萬字,人稱「活檔案」。1987年因摔傷臥床,在病痛中撰寫「原國民黨安康縣黨部組織沿革及活動概況」的史料,病危中勉力為《安康縣誌》稿寫下他一生最後幾頁文字——「關於文物志、交通郵電志的勘誤意見。」在清理遺物時,他床頭遺留部分詩詞手稿,反映他晚年的思想、情感。有一首反省自己過去的詩:「昔時顯達漫須夸,富者天堂窮失家。多少人間罪惡事,盡在青天白日下。」1983年5月,他參加縣政協組織的參觀考察,歸來寫道:「難忘鶉衣舊時結,今養群雉樂開懷,溫飽皆緣政策好,況復白手起樓台」。1987年4月,獲悉舊時友人楊迺儒、姚寄蘭、王明善、董之勤等在台灣亡故,賦絕句《悼去台諸亡友》:「勞燕分飛四十春,可憐咫尺斷音塵。招魂不返空惆悵,還念他鄉未歸人。」嚮往祖國統一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