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醫論醫案撮要
![]() |
《張錫純醫論醫案撮要》,張錫純 著,出版社: 學苑出版社。
世界在進步,新的電子媒介[1]形式的出現,讓讀書這件事變得更加容易。而在歷史上,書籍形制的進化其實是十分艱難的,可以說,它和人類文明的發展同步而行[2]。
內容簡介
本冊共分「醫論摘要」、「醫案摘要」兩部分,分別選取張氏部分醫論、醫案進行編次整理。「醫論摘要」部分按「論心、腦系病」、「論肺系病」、「論肝膽、脾胃病」、「論腎系病」等九個章節進行整理。「醫案摘要」部分,則選取《醫學衷中參西錄》第六期前四卷的去除「痢疾門」、「霍亂門」這兩個章節的大部分醫案。
作者介紹
張錫純(1860—1933年),字壽甫,祖籍山東諸城,祖上於明代時遷居河北鹽山縣邊務鄉。少時家境豐裕,隨父讀書廣泛涉獵經史子集,兼及醫學,通《易》理。後教書鄉里,科舉不第,遂轉攻醫學。張錫純臨證主張衷中參西,匯通中西醫學。應對各種沉疴痼疾,常常能達到藥到病除的效果,深受鄉民愛戴。辛亥革命後,受聘從軍,任軍醫之職。1918年,奉天設立達中醫院,張氏被聘為院長。晚年張錫純攜親眷至天津,開業行醫。張氏在其行醫生涯中主張中西醫應取長補短,相互匯參,並將自己的經驗加以整理成《醫學中中參西錄》陸續刊登,在醫界引起很大反響,被稱為「醫學中可法之書」,張氏亦被稱為「中國近代醫學人」。
編校者:鄭騰飛,男,陝西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曾於武警北京第三醫院中醫科工作,同時參與馮世綸教授經方學術的整理傳承及胡希恕名家研究室的相關工作事務。
參考文獻
- 移至 ↑ 沉浸媒介: 重新定義媒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搜狐,2017-11-07
- 移至 ↑ 書籍裝幀設計的分類及藝術表現形式,豆丁網,2016-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