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彎角大羚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彎角劍羚

中文學名: 彎角劍羚
拉丁學名:Oryx dammah
別 稱; 彎刀長角羚、白長角羚
白劍羚、彎角大羚羊、彎刀角羚羊
界; 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哺乳綱
亞 綱:真獸亞綱
目:偶蹄目
亞 目:反芻亞目
科:牛科
亞 科:馬羚亞科
屬:劍羚屬
種: 彎角劍羚
亞 種: 無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Cretzschmar, 1826
英文名稱: Scimitar-horned oryx

彎角劍羚(學名:Oryx dammah):平均體長1.7米,肩高1.2米,尾長50厘米;體重180-200千克。它們的角很長,像彎刀般向後彎曲,雄性及雌性的角都可長達100-125厘米。毛皮呈白色,胸部呈紅褐色,前額延至鼻端都有黑紋。體質強壯;有適合長跑的腿;腳上有4趾,但側趾比鹿類更加退化,適於奔跑。與體型較大的東非劍羚和阿拉伯劍羚相比,彎角劍羚的體型較小。

在1816年被發現,於1827由生物學家菲利浦·雅格布·克萊茨邁(Philipp·Jakob·Cretzschmar)命名。雌雄都有彎刀形長角。生活在乾旱的平原和沙漠地帶,耐渴、耐高溫,可依靠植物中的水份維持機體需要。常10多隻成群。清晨和傍晚活動,專吃樹葉、草及水果。它們的群族一般為40隻,雨季會遷徙到北方,旱季遷回。它們可以幾個星期不喝水也能生存,原因是它們的腎臟可以阻止流失水份及控制體溫來避免流汗。劍羚的寬蹄適於在沙漠中行走。孕期8個月,每胎1仔。2-3歲性成熟,壽命20多年。人工飼養的彎角劍羚壽命在15-21歲。生活於整個北非地區。彎角劍羚已經在野外滅絕,但在阿爾及利亞、利比亞、 馬里、毛里塔尼亞、塞內加爾、 蘇丹、 突尼斯和西撒哈拉均有養殖。[1]

形態特徵

彎角劍羚體長160-175厘米;肩高110-125厘米;尾長45-60厘米;體重180-200千克。像其他劍羚屬動物一樣,前額延至鼻端都有黑紋,像一個黑白色的面罩。然而,在這個物種中,黑色趨向於變成褐色。毛皮呈白色,胸部呈紅褐色,從脖子至胸部的基本顏色是白色和銹棕色。體側有棕色條紋,大腿上有一處銹紅褐色的斑塊。兩性都有角,它們的角很長,像彎刀般向後彎曲,雄性及雌性的角都可長達100-125厘米,角長而細,經常會折斷。

體質強壯;有適合長跑的腿;腳上有4趾,但側趾比鹿類更加退化,適於奔跑;門牙和犬齒均退化,但下門牙保留,下犬齒門齒化,三對門齒向前傾斜呈鏟子狀,由於以比較堅硬的植物為食,前臼齒和臼齒為高冠,琺瑯質有褶皺,齒冠磨蝕後表面形成複雜的齒紋,適於吃草;胃4室,反芻功能完善;成年雌雄皆具洞角,是由額骨的突起衍生出來形成的對稱骨枝,不分叉,內部空心,外被可脫落的角質套(角鞘),套在骨質的角心上(骨心),並且隨着骨心的生長而擴大;角上無神經和血管,洞角被去掉後,不能再生長;一般長到一定程度便停止生長,且不更換角鞘。

像所有的劍羚一樣,彎角劍羚的幼仔出生時全身是黃色皮毛,缺少成年劍羚的區分標記。與體型較大的東非劍羚或阿拉伯劍羚相比,彎角劍羚的體型較小。

棲息環境

棲息在沙漠地區,真正的沙漠與薩赫勒地區之間的地區,那裡的年降雨量小於350毫米,長年生活在炎熱乾燥的乾旱、半乾旱地帶、沙丘、沙丘和草原之間的樹木繁茂的窪地。

生活習性

清晨和傍晚活躍,通常聚10多隻成群活動,組成40隻左右的族群遷徙。雨季會遷徙到北方,旱季遷回。羚群通常由一隻強大的成年公羚為中心,帶領數隻母羚和幼羚共同生活,這些公羚會為羚群的移動時間和地點提供指導。它們保持嚴格的行軍隊伍,落後者堅持不懈地追趕隊伍。與其他的劍羚不同,單獨的雄性彎角劍羚很少見到。雄性彎角劍羚經常參與戰鬥。然而,這些對抗是精心設計的,很少以流血結束,除非對重要資源的競爭很激烈。雄性彎角劍羚的撞擊比賽採用與交配繞圈相似的模式,處於劣勢的雄性會將頭部降低到優勢雄性的頭部以下的位置,就像戰敗臣服的感覺一樣。

彎角劍羚是食草動物,以一年生草本植物、草本植物多汁的根、芽,以及失去水份的水果和蔬菜為食。 像大多數乾旱環境的物種一樣,它們會受到不可預測和不定量的降水影響。由於它們的遊牧能力很強,這種彎角羚羊將會行進許多公里,以尋找迅速發芽的新綠草。 雖然它們傾向於留在40隻左右的小群體中,但當食物稀缺和集中時,它們就會形成一群比飢餓動物還多的牲畜。它們可以幾個星期不喝水也能生存,原因是它們的腎臟可以阻止流失水份及控制體溫來避免流汗。

分布範圍

分布於阿爾及利亞、布基納法索、乍得、 埃及、利比亞、 馬里、毛里塔尼亞、摩洛哥、 尼日爾、尼日利亞、 塞內加爾、 蘇丹、 突尼斯、西撒哈拉

繁殖方式

彎角劍羚繁殖季節在3-10月份,可以每年繁殖1次,雌性孕期9個月,每胎產1仔,產2仔的情況極為罕見,幾率為0.7%,新生幼仔總量9-15千克,哺乳期大約3.5個月,1.5-2歲性成熟。人工飼養的彎角劍羚壽命一般有15歲左右,最高紀錄是美國的史密森國家動物園內飼養的一隻雌性彎角劍羚,活了21歲。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變化。

種群現狀

這種羚羊過去曾被用作食物來源,但如今它最有價值的貢獻可能是它在生態旅遊中的地位。非洲和美國都從這種新型旅遊業的興起中獲益匪淺。 雖然彎刀羚羊的範圍已經大大減小,尤其是在北方,但由於生活在圈地的數量眾多,它們的數量一直保持相對較高。主要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幾個大型遊樂保存區已經啟動了成功的育種彎角劍羚的計劃。然而,其棲息地正在遭到破壞,大量物種的重新引入可能會很困難。

1960年代曾有哺養彎曲劍羚的計劃。1996年統計有2145頭彎角劍羚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及最少有1250頭在其他地方的動物園及公園生存。在突尼斯有一個群族被保存了下來,並正擴展至野外。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野外絕滅(EW)。

非洲大草原上彎角羚羊躲在灌木叢中享用着甜美的樹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