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明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明哲 (1914年)

圖片來自國立清華大學

基本資料

性別
出生 (1937-10-02) 1937年10月2日(83歲)
國籍 中華民國
政黨 親民黨

學 歷

  • 北京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畢業
  • 美國麻州理工學院化學工程碩士

經 歷

  • 昆明西南聯大副教授
  • 西南運輸處燃料廠長
  • 中國石油公司新竹研究所所長
  • 聯合工業研究所所長
  • 中油公司高雄煉油廠廠長
  • 國立清華大學校長
  • 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

張明哲(生1914年5月6日-1998年7月31日歿), 湖北漢川人,1975年~1981年期間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

生平

  • 國立清華大學一九三五級化學工程系畢業,美國麻州理工學院化學工程碩士,曾任工業研究所所長,中國石油公司高雄煉油廠廠長。
  • 1975年接掌清華大學,任內清華成立電機工程學系、中國語文學系、外國語文學系。
  • 1981年辭校務後,曾任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於1998年7月在美國加州伯克利家中逝世,享年八十四歲。[1]

簡介

張明哲是個不折不扣的清華人,畢業於北京清華大學,清華在台建校後又曾任校長(1975年9月∼1981年7月),與清華的淵源深厚。

成長階段雖然正逢多事之秋,但他求學、求職過程堪稱平順。1935年畢業於北京清華大學化學系之後,張明哲馬上考取研究所,翌年又考取清華大學公費留美,遠赴美國東岸的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化學工程碩士學位。1940年,二次世界大戰開打一年後,他便從舊金山搭乘貨輪回國,在西南聯大擔任副教授一職,當時他年僅26歲。然而,只教了半年書,便有意想不 到的變化。

1941年,英國封鎖滇緬公路,補給物資無法進入大後方, 國民政府找上張明哲負責「西南運輸處」汽車燃料科工作,半年後,滇緬公路開通,他又轉而投入西南運輸處在重慶分處設立的桐油煉油廠煉製汽車燃料。由於擁有豐富的相關經驗,1946年他隨同金開恩先生抵台,代表中國石油接收日治時期留 下來的台灣石油工業。

遷居台灣之後,歷任中國石油公司新竹研究所所長、高雄煉油廠廠長、總公司協理等職,總計為中油付出人生最精華的15 年光陰。1960年, 46歲的他受聘至台大化學系任教,為期10 年,1970年轉而出任「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到了1975年已屆耳順,原本想回台大教書的他,不意母校清華大學延聘他接校長之職,這又是人生另一階段的轉變。

因能夠擔任清華大學的校長,張明哲深感榮幸,並期待發揮自己的教育理念,首先,他希望加強學生的人格教育。由於他是北京清華校友,一直以來都深深感激母校清華所給予的知識傳授與人格養成並重的教育,反觀當時教育太過著重於知識 傳授,而忽略了人格教育,所以每週週會時,他都向學生強調做人的道理,他尤其喜歡談一些中國的先聖先賢,以矯正在近 代西方思潮下,許多人捨棄某些中國良好傳統、一昧崇洋媚外 的現象。只是,台上校長言詞懇切諄諄教誨,台下學生反應冷淡,甚至認為張校長太過迂腐,效果自然不彰。

有鑑於週會的人格教育很難發揮效果,於是決定身體力行,以身教來影響年輕人。張明哲是基督徒,在受洗之前,曾經精研佛書3年,對於宗教有其獨特的見解,加上曾在台北教會講道, 養成他行事端正、做人做事嚴謹的特性,並希望藉此身教來影響學生。

簡歷

  • (1914--1999) 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學系,並進清華大學化學研究所深造。
  • 1937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
  • 1940年返回中國大陸,執教於昆明西南聯大
  • 1941年投身國民黨官辦企業界,任西南運輸處燃料廠長。
  • 1946年遷居,任中國石油公司新竹研究所副所長、所長。
  • 1950年調任高雄煉油廠廠長。
  • 1955年升任石油公司協理。
  • 1960年後任臺灣大學教授8年。
  • 1970年出任"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1975年任臺灣清華大學校長,任內清華成立電機工程學系、中國語文學系、外國語文學系。
  • 1981年辭去校務。
  • 1982年接掌"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兩年後去職。
  • 1999年7月在美逝世,享壽85歲。

參考資料

  1. 1914  — 1999 張明哲 Chang Ming-Che. 華典. 2018年 [2018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