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彈子石摩崖造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彈子石摩崖造像

來自 攜程旅行 的圖片

本名 彈子石摩崖造像

地 點 重慶市南岸區

大彈子石街道集翠村

朝 代 元末明初

高 度 龕高13.75米

彈子石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南岸區彈子石街道集翠村長江邊上。開鑿於元末明初。背依山崖,西對長江,有摩崖造像一龕,龕高13.75米,寬10.45米,深2.55米,呈長方形豎立。兩側用條石砌成護壁,頂部有80年代初維修時所建的歇山屋頂覆護。龕內造像為一彌勒佛二脅侍弟子。[1]

簡介

彌勒佛為跏趺坐,高7.5米,頭上高肉髻刻以螺發。面相方圓,表情莊重而敦厚。佛身腰上束帶並作花結,外披袒右肩袈裟,下身穿大裙,兩腿上的圓弧狀衣紋自然流暢,疏密有致。左手撫膝,右手屈舉至肩,以無名指扣向拇指,餘3指自然分開,置於長方形台座上,赤足踏於地上。整體造像簡潔、明快、樸實、自然。佛兩邊各雕一尊雙手合十的弟子立像,高2.3米,二弟子均着復領袈裟,虔誠作禮。龕左側5米崖壁處有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題刻:"大慈、大悲、大原;佛骨、佛眼、佛心"。

附屬建築五佛殿,為清代重檐歇山式建築,占地面積145平方米。殿內有一龕明永樂十九年(1421)鑿造的五身佛像。龕高6.4米,寬11.55米,深1.4米。龕內中央為三佛並坐,兩側雕有文殊、普賢、青獅、白象。佛高3.95米,佛座高2.45米,皆是結跏趺坐。

歷史沿革

彈子石大佛原是用來鎮壓「水妖」的。元朝末年,天下大亂。1363年,紅巾軍將領明玉珍統一四川,建國號大夏,定都重慶。當年,重慶川江水患頻繁,江面灘險浪急,船隻時常觸礁,民間流傳是因對岸一座酷似人頭的「人頭山」有妖魔作怪。為了鎮壓妖魔,明玉珍命大將鄒興在長江南岸鑿石刻像,以佑百姓平安。

鄒興鑿造了臨江大佛後,明永樂十九年(1421)又鑿造了五尊佛。進入清代,該片區逐漸形成佛教寺院群落,有大雄寶殿、觀音殿、玉皇殿等約三十畝地,氣勢恢宏。現在僅存臨江大佛和五佛殿了。

參考來源

  1. 彈子石摩崖造像, 博雅旅遊,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