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彈弓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彈弓手》是智利當代著名詩人巴勃羅·聶魯達(1904年7月12日-1973年9月23日)的詩作,他在拉美文學史上是繼現代主義之後崛起的偉大詩人。[1]

作品原文

愛情,也許那猶疑的、尚未定型的愛情
只是金銀花在嘴唇上的撞擊,
只是如同黑色篝火一般
升向我的孤獨的髮辮,
再加上夜晚的河畔、
天上的星斗、倏忽而逝的春光、
瘋狂的寂寞頭腦、
夜闌時分勃放其殘酷的小鬱金香的欲望。
我扯散了天上的星座,弄傷了自己,
在同星辰的接觸中磨利了手指,
一點一滴地編織起了一座無門城堡
那冰冷的機制,
噢,如同星辰般的愛情的
素馨徒然地阻留了自己的明淨,
噢,在戀愛的日子裡如同淚雨
灑入充滿敵意的草間的雲團,
緊繫於一個陰影、一個留戀的傷口、
一個不馴的月亮的赤裸裸的孤獨。
呼喚我的名字吧,也許我曾對玫瑰樹說過,
那玫瑰樹也許就是莫名仙品的余影,
世界的每一個顫動都熟悉我的行蹤,
那最隱秘的角落、那原野上
參天大樹的英姿在等待我的惠顧:
十字路口的一切全都衝着春天
呼喚着我的名字擁進我的夢囈。
可是,甜蜜的面龐,燃燒的百合,
你,沒有進入我的夢境,桀驁不馴,
被影子追蹤的勳章,不知名的情侶,
你是由花粉的全部結構、
由所有燃燒於不潔星體上的熱風組成:
啊,美人,自毀中的嫵媚花園,
我的幻夢,猶如詭秘的麵包的酵母,
正是由你而產生、而滋長。 [2]

作者簡介

巴勃羅·聶魯達(1904年7月12日-1973年9月23日),智利當代著名詩人。

13歲開始發表詩作,1923年發表第一部詩集《黃昏》,1924年發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詩壇。他的詩歌既繼承西班牙民族詩歌的傳統,又接受了波德萊爾等法國現代派詩歌的影響;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詩歌特點,又從沃爾特·惠特曼的創作中找到了自己最傾心的形式。聶魯達的一生有兩個主題,一個是政治,另一個是愛情。他早期的愛情詩集《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被認為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聶魯達對中國和中國文化很有興趣,一生中曾經三次到過中國。1928年他作為外交官赴緬甸上任時,出發來中國,給宋慶齡頒發列寧國際和平獎,此行中,他還見到了茅盾、丁玲、艾青等文學界名流,進行了友好的交流。在訪問中國時他得知,自己的中文譯名中的「聶」字是由三隻耳朵(繁體「聶」)組成,於是說:「我有三隻耳朵,第三隻耳朵專門用來傾聽大海的聲音。」[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