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彌河[1] 舊稱巨洋水,河長206公里,流域面積3847.5平方公里,是中國山東半島的一條河流。
水系
彌河發源於臨朐沂山西麓天齊灣,順坡蜿蜒西流,至臨朐九山附近折向東北流,經過冶源水庫,又經益都,於壽光廣陵鄉南半截河村,分為3股入渤海。其中東北流的一股,河槽較為寬廣,為彌河主河道,在壽光北宋嶺東,納丹河,至濰坊市寒亭區央子港入海。其餘兩股為彌河入海岔流,均由南半截河村北流入海。河道平均比降3.2/1000,流域河網密度0.3公里/平方公里。彌河由河源至冶源為上游,河長56公里,河流經行於山丘區,河道平均比降為10.4/1000。冶源至壽光岳寺高為中游,河長54公里,河流經行臨朐盆地和山前平原區,河道平均比降1.5/1000。岳寺高以下為下游,河長96公里,河道平均比降為0.4/1000。
支流
彌河主要支流有五井石河、石河、南陽河、丹河等。五井石河發源於沂源縣土門鎮車廠,東北流,於水溝村北流入臨朐縣境,經嵩山水庫,又東北流,在臨朐北店東,由左岸注入彌河。河長35.5公里,流域面積264.2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13.6/1000。石河發源於益都孫旺鄉胡林谷,北流至孔旺村折而東流,經黑虎山水庫,又東流於臨朐東亭子東北由左岸入彌河。河長34公里,流域面積319.8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12.3/1000。南陽河發源於益都西南部馬鞍山,東北流,在益都城東北折向東南流,於陽河莊東由左岸注入彌河。河長36公里,流域面積159.8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8/1000。丹河發源於臨朐悖林鄉紀山溝,北流經益都、昌樂,於壽光北宋嶺東由右岸注入彌河。河長100公里,流域面積698.5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4.7/1000。
水文歷史
依據1956~1979年同步觀測系列統計,彌河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706毫米,多年平均年徑流深為156.5毫米,折合年徑流量6.02億立方米。根據壽光寒橋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積2263平方公里)實測資料,最大年徑流量發生在1964年,為17.70億立方米,最小在1959年,為1.18億立方米,最大值為最小值的15倍。彌河洪水多產生在流域中上游地區,建國以來,1964年洪水為最大,此次洪水雖經上游水庫攔蓄,在寒橋站洪峰流量仍有3580立方米/秒,若無水庫攔蓄,估計可達5070立方米/秒。彌河含沙量上游較大,據臨朐瑞莊水文站實測資料,多年平均懸移質含沙量為3.38公斤/立方米。據寒橋站1953~1965年觀測資料,多年平均懸移質年輸沙量為108萬噸。
參考文獻
- ↑ 直擊壽光抗洪!彌河壽光段遭遇1974年以來最大洪峰,齊魯網,2018-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