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歸潛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歸潛志

歸潛志,是1986年6月由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金)劉祁,譯者是催文印。《歸潛志》共十四卷﹐是一部記述金朝史實的私家著作。

內容介紹

《歸潛志》共十四卷﹐金末劉祁撰,為記述金朝史實的私家著作。祁字京叔﹐渾源(今屬山西)人﹐他早年隨祖父﹑父親遊宦於金之南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結識了不少名官顯宦和文人學士。金亡以後﹐回到故鄉﹐有感於"昔所與交遊皆一代偉人﹐今雖物故﹐其言論﹑談笑想之猶在目。且其所聞所見可以勸戒規鑒者﹐不可使湮沒無傳"﹐於是寫作該書﹐意在"異時作史﹐亦或有取焉"。

該書前十卷﹐大抵即雜記其"昔所與交遊"的言論與行跡。卷一至卷六為金代人物傳記,其中大多數皆是金代著名的文學家,如趙秉文、李純甫、雷淵、麻知幾、辛願、李汾、楊雲翼、馮壁等,共涉金末一百多位文人的事跡,是研究金代文學的重要資料。 [1]

卷七至卷十雜記遺事,其中有金代文人對詩、文的評論,其評論範圍,包括北宋蘇軾、黃庭堅、南宋楊萬里,可以見到當時北方對南方文風的看法。此外,尚有作者對金代自明昌、承安以來至金末詩文風氣的演變的論述,有時党懷英、辛棄疾等人軼事的記載。卷十一《錄大梁事》﹐專記元兵包圍開封始末。當時開封被圍,金兵屢敗,執政者倉皇無計,末帝在宮中想自縊,並欲墜樓,為人所救。城內百姓多餓死,甚至人相食。[2]

卷十二《錄崔立碑事》﹐專記金朝叛將崔立降蒙古及其被殺始末﹔同卷之《辯亡》﹐以親身感受﹐分析了金朝亡國的原因:金南渡後,宰執往往無恢復之謀,上下皆以苟安為樂;朝廷近侍,諂諛成風,隱瞞災異和民間疾苦,遇事不肯明白表示可否,互相推諉,號"養相體";宰執用人,必先擇無鋒芒、軟熟易制者。曰"恐生事"足見當時官場的腐敗。最後卷十三﹑十四﹐多是發表個人感慨﹐並輯錄了他人投贈的詩作。其中論述金玉於糧食在平日和危難時不同價值,就很令人深思:

金銀珠玉,世人所甚貴,及遇凶年則不及菽粟,何哉?事有先後,勢有緩急也。平時富貴之家,求一珠玉犀象玩好器物,至發粟出帛,唯恐其不得,將以充其室誇耀於人以自樂者,皆是也。

壬辰歲,余在大梁時,城久被圍,公私乏食,米一升至銀二兩餘,殍死者相望。人視金銀如泥土,使用不計。士庶之家,出其平日珠玉玩好,妝具環佩,錦繡衣衾,日陳於天津橋市中,惟博鬻升合米豆,以救朝夕。

嘗記余家一毳袍,極緻密鮮完,博米八斗,金釵易牛肉一肩,趣售也。以是知明君貴五穀而賤金玉,誠知其本也。古人云:"薪如桂,米如珠",豈虛言哉!

譯文:

金銀珠寶,世人都認為它的價值很高,但在戰亂之時卻不及糧食值錢。為什麼?(因為)事情有先後順序,形勢有緩有急。在平常的時候富貴有錢的人家,為了得到一個珍寶玩物,願意付出糧食與布帛,還唯恐得不到,把它放在家裡用來向他人炫耀,來愉悅自己,都是如此。

壬午年,我在大梁時,城被圍困,公家和私家都缺少糧食,一升米賣到二兩多,被餓死的人到處都是。人們把金錢視為泥土,使用了不計其數的金錢。士人和普通百姓,拿出平時收藏的珠寶玉石衣服珠玉、漂亮的首飾衣服,每日放置於天津橋的市場中,只是為了換取一點糧食,來解決一時的飢餓。

曾經記得,我家裡的一件毳袍,極其漂亮,只換取了八斗米,金釵只換取一擔牛肉,多麼有趣的買賣啊。因此(我們)知道聖明的君王重視五穀,輕視金玉(意動用法:以五穀為貴,以金玉為賤),的確(就能)知道它的根本。

古人說:"金錢如同桂木,糧食如同珠寶",怎麼會是沒有道理的虛言呢!

--付航譯註

劉祁的寫作態度十分嚴肅﹐"所傳不真及不見不聞者﹐皆不錄"﹐故為史家所重視。元人修《金史》多採用其著。如《金史》對金代兵制的批評﹐對金末近侍權重的批評﹐對南渡後宰執的批評等﹐都取自劉著的議論。其他如李之純﹑趙秉文﹑王郁等人的傳記﹐也採用了劉著資料。《歸潛志》共涉金末一百多位文人的事跡﹐特別是記金末諸事﹐與《金史》互有異同﹐可供參稽。

目錄

歸潛志序

卷一

附錄:李純甫 重修面壁庵記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附錄:趙秉文 和擬韋蘇州

卷一○

卷一一

錄大梁事

卷一二

錄崔立碑事

附錄:元好問 外家別業上樑文

赤經 辨磨甘露碑詩

辯亡

卷一三

附錄:麻革 游龍山記

續錄:劉祁 書證類本草後

游西山記

游林慮西山記

北使記

古意

送雷伯威

逸事:楊宏道 事言補

卷一四

歸潛堂記

陳時可:歸潛堂銘並序

續錄:郝經 渾源劉先生哀辭

王惲:追挽歸潛劉先生

附錄:金史劉從益傳

王惲:渾源劉氏世德碑

王士傎:歸潛志序

錢曾:讀書敏求記歸潛志條

歸潛志諸跋

至大辛亥趙穆跋

宋定國記

李北苑跋

盧文弨跋

鮑廷博跋

黃歪烈跋

施國祁跋

山西通志·文學錄

四庫全書歸潛志提要

古文記載

《歸潛志》·十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元劉祁撰。祁字京叔,渾源人。御史從益之子。為太學生,舉進士不第。元兵入汴,遁還鄉里。戊戌復出就試,魁南京。選充山西東路考試官。後征南行省辟置幕府,凡七年而歿。舊以《金史》載之文藝傳,遂題曰金人,殊非其實。是書名曰歸潛,蓋祁於壬辰北還,以此二字榜其室,因以題其所著。 然晚年再出,西山之節不終,亦非其實也。卷首有祁乙未自序,謂昔所聞見,暇日記憶,隨得隨書。第一卷至六卷悉為金末諸人小傳,第七卷至十卷雜記遺事。第十一卷題曰錄大梁事,紀哀宗亡國始末。

第十二卷題曰錄崔立碑事,紀立作亂時廷臣立碑以媚之,劫祁使撰文事,又一篇題曰辨亡,敘金前代之所以治平,末造之所以亂亡。自此二篇以下至十三卷,悉為雜說,略如語錄之體,殊不相類。疑此二篇本自為一卷,殿全書之末。別以語錄為第十三卷,詩文為第十四卷,附綴於後。後人因篇頁不均,割語錄之半移綴此卷,故體例參差也。壬辰之變,祁在汴京目擊事狀,記載胥得其實,故《金史》本傳稱祁此志於金末之事多有足徵,哀宗本紀全以所言為據。又若《大金國志》稱樞密使伊喇蒲阿出降於元,此志不書出降,與《金史》相合,可證《大金國志》之誤。

《元史》稱壬辰正月太宗自白坡濟河而南,睿宗由峭石灘涉漢而北,以渡河涉漢同在一時,而此志則載睿宗涉漢在辛卯十一月,太宗渡河乃在壬辰,與《金史》及姚燧《牧巷集》、蘇天爵《名臣事略》所紀相合,可證《元史》之誤。

又如載天興元年劉元規使北朝,不知所終,而《金史》本紀不書其事;載薩克蘇媒孽李元妃,本紀不著其名;載大定十七年三月朔,諸國使臣朝見,遇雨放朝,與周輝《北轅錄》合,而本紀但載十六年三月朔日蝕放朝一條;載金代鈔法凡八易其名,而《金史·食貨志》失載通貨改為通寶,通寶又改為通貨一條;皆足以補正史之闕。至於金史交聘表稱,大定十六年,宋湯邦彥充申請使,此志作祈請使;圖克坦烏登傳稱天興元年正月朝廷聞大兵入饒風關,移烏登行省閿鄉以備潼關,此志書其事於正大八年,完顏思烈傳載王渥從思烈戰歿,此志作從持嘉哈希;

李英傳稱與元兵遇於霸州敗死,此志作遇於潞州;郭阿林傳稱宋兵大至,遂戰歿,此志作馬倒被擒,不知存歿;師安石傳贊稱以論列侍從,觸怒而死,此志則雲既居位,人望頗減;皆有異詞。其他年月先後,姓名官階,與史不同者甚多,皆足以資互考。

談金源遺事者,以此志與元好問《壬辰雜編》為最,《金史》亦並稱之。《壬辰雜編》已佚,則此志尤足珍貴矣。世所行本皆八卷,雖傳是樓藏本亦然。國朝郭朝釪編纂金詩,所採錄僅及前七卷,知其未見全帙。此本一十四卷,與王惲渾源世德碑相合。當猶從元本傳錄。錢曾《讀書敏求記》稱陸孟鳧家鈔本《歸潛志》凡十四卷,蓋即此本也。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