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當時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當時月是2002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葉佳雯。[1]

[]

作者介紹

高三翹課和保送復旦間的酷關係

文/錢江晚報記者 陳進紅 2003-6-19

酷炫人物:杭州外國語學校畢業生葉佳雯

酷言酷語:中學時代讓我驕傲的一部分是沒有被書本壓死了的心智,然而也有一部分,我至今仍在後怕。

酷炫事跡:曾獲全國中學生英語口語競賽特等獎,CCTV希望英語雜誌中學生英語挑戰賽冠軍,和隊友共獲「無限創意·浙江省中學生英語辯論賽最佳辯論隊」。文理兼優,中學六年成績均名列前茅,高中會考所有科目均為A等,托福滿分,2000年夏天作為學校代表之一赴英國訪問。

2002年,高三,高中時代最荒誕的一年。別人坐在教室里奮筆疾書,我卻坐着58路的環線繞着杭州城一圈圈轉,或者在西湖邊遊蕩,或者去書店捧着張愛玲一天一天地坐着,或者在網吧一遍遍看《半生緣》,任眼淚如瀑布般傾瀉而出。惟一不做的就是讀書。我就這樣活在我的高三,沒有一個人知道我究竟在幹些什麼。為什麼不和父母溝通?因為18歲的我仍然是個怕大人責罵的小孩,知道自己犯了事,滿心愧疚和害怕,腦子裡一團糟,越走越偏,越偏越絕望,越絕望越沉

默。

直到復旦的優秀生選拔考試的通知來了。半年沒讀書,考試成績是數學滿分,三門考試科目總分415,而分數線是330多。

高三暑假,高中的隨筆結成了《當時月》,出版了。

成人評點:此酷僅適合天才,人才們請勿模仿。

內容介紹

葉佳雯,杭州外國語學校學生,2002年6月被保送上海復旦大學英語專業。這位花季少女伴隨她的是一串耀眼的光環——全國中學生英語口語競賽特等獎,CCTV希望英語雜誌中學生英語挑戰賽周冠軍,和隊友共獲無限創意浙江省中學生英語辯論賽最佳辯論隊暨冠軍隊獎。區別於另類少年,不同於偏科天才,她是一位文理兼優的中學生,高中會考所有科目都是A等,托福考試滿分。

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她的小說散文集《當時月》,書中收錄了一個花季少女的夢,夢幻昨天,訴說今天,憧憬明天。

葉佳雯考進杭州外國語學校的名次並不靠前,第一學期中考時便躥到了年級第一,此後中學六年成績均名列前茅。杭州外國語學校注重自主學習,給予學生充分的自學空間,這讓善於自學、討厭受束的葉佳雯如魚得水。她說,杭外給我最大的財富是自由。

書中有一篇「母親的話」,敘述家庭對孩子做了些什麼,也許對家長們會有所感觸和啟發。葉佳雯父母的教育宗旨是「授人以魚不如教之漁」。他們沒有刻意對孩子進行「零歲教育」,也不強迫她做有悖於孩童天性的事情。

「我們一直覺得應該給女兒一個幸福的童年,我們從來不想為女兒設計什麼發展計劃。孩童就是孩童,他們有快樂的權利。」葉佳雯的媽媽如是說。

一位好學生的背後肯定站着一批好老師。葉佳雯有幸遇到了許多好老師,語文特級老師邱才妹就是其中之一。葉佳雯在自序《木石階》中這樣介紹邱老師——她給予的是心靈關懷,她的語文更是人文。她一直讓我們讀《論語》,念詩,賞詞,享受美文。她讓語文更是一種淡然的優雅和雍容,一種修身養性間日漸積累的睿智。她讓語文恢復其本來面目。

作為一名學生,葉佳雯「希望多年後,驀然回首,邱老師依然會在燈火闌珊處。」

葉佳雯的寫作融進了自我,寫出了真我。小說《黑咖啡》中的主人公也是一位中學生,她在學習上和生活中屢遭挫折和打擊,擔心自己由此洞穿世事、磨鈍銳氣,再無奮鬥之心,於是,喝下這杯黑咖啡,因為她曾聽人說,「喝黑咖啡的人能忍堅負重」。

她的《外文書店》,寫出了一位讀書女孩的那種難以捕捉的微妙心態:「我喜歡書店裡冷冷清清的時候,望過去,一排排未知世界,在充滿書卷氣的寂寥中,享受清靜、安祥、隨意、平和。奮鬥的雄心壯志,微微地膨脹着,有點醉醉的,卻不逼迫人心。」

初戀,會讓家長們驚慌不已。青春期的躁動同樣也在葉佳雯的身上出現。母親說,女兒初戀這種事,我們一下子都不知該怎樣對付,思想工作做得非常小心而耐心。「我和她爸爸商量後覺得,既然女兒的這件事並沒有妨礙學習,,要強迫她斷絕和那男生的關係也就沒有必要了,反而會引起她對我們的隔閡。所以,我們也就不再作過多的干涉了。」

一直到高中快畢業了,葉佳雯才放下了這段戀情。她就此寫了一篇隨筆《選擇起點》,開篇就點出了關於初戀的主題——「寫中學生間的戀愛故事就如同是在立錐之地跳芭蕾舞,東也碰壁,西也磕頭,總也轉不開一個完整的圈來。」隨後,「高考壓力、眾人規勸、一通正大光明的前程道理,最後是各自心懷遠大抱負似的光榮分手。」最後,她在文中無奈地感嘆:當我們懂得快樂時,快樂已經溜走了。

「一學期一學期就這樣過去了。近來發現,雖然我在時刻渴望着從中學解放,心底卻還真有點捨不得杭外呢。」一篇《人在杭外》把六年來的無限眷戀留給了學校。

2000年夏天她作為學校代表之一赴英國訪問。期間寫下了《英國訪問手記》、《英國教育掠影》,為她的這本集子增添了域外色彩。一個中國中學生眼中的英倫三島凸現在了讀者面前。

面對這位花季少女,杭外的邱老師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溢美之詞娓娓從筆端流出:「就像一口心靈的深井,《當時月》清澈,純粹,溫厚,我們掬一捧在手,便有滿捧的純美和馨香。」她說,月亮在天,正照着你、我,願我們每一個人都一生美麗。

葉佳雯相信,滿足是樂,遺憾是美。她會不斷創造快樂,她會永遠追求美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