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當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當陽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 當陽市

別名: 麥城

方言: 宜昌話

行政區類別: 縣級市

所屬地區: 湖北省宜昌市

著名景點: 長坂坡,玉泉寺,關陵廟等

當陽宜昌市下轄市,位於湖北省中部,西鄰三峽宜昌,東連荊州古城,北通襄陽隆中。1988年10月,撤縣建市。轄7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面積215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6萬畝,總人口48.58萬人。政府駐地當陽市子龍路4號。

當陽古為權國。戰國時,秦始建當陽縣,屬南郡,距今2200多年歷史,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境內有號稱「天下四絕」之一的佛教聖地玉泉寺和中國三大關廟之一的關陵廟,有聞名天下的長坂坡以及太子橋當陽橋錦屏山等三國古蹟。[1]

概況

當陽歷史悠久。古為權國,戰國時秦始建當陽縣,屬南郡,建縣距今有2200多年歷史,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境內有號稱「天下叢林四絕」之一的佛教聖地玉泉寺和全國三大關廟之一的關陵廟;有世人傾心的長坂坡以及糜城、太子橋、當陽橋、錦屏山等三國古蹟;有鬼谷洞、孫臏寨、杜甫溝等名人遺蹟;有翠綠的玉泉山、神奇的百寶寨、美麗的月亮河等奇山秀水、風景名勝。

當陽物藏豐富。境內已探明的礦藏主要有煤、石膏、石英砂、磷礦石、石灰石、高嶺土、銀、銅、鐵等。石膏探明儲量9448萬噸;玻璃用砂岩探明儲量2048萬噸,占全省的60%;水泥用灰岩探明儲量7788萬噸;煤炭探明儲量4800萬噸;高嶺土探明儲量392.8萬噸,占全省的40%。

當陽交通發達。城區距三峽機場50公里;焦枝鐵路、襄石複線穿境而過,設有目前湖北省縣市級最大的火車站;漢宜、荊當、荷當、窯馬公路、荊宜高速公路、待建的沙宜高速公路縱橫交錯。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信號覆蓋全境。

當陽經濟繁榮。1988年,當陽成為湖北省第一個財政收入億元縣市。1992年以來,當陽連續九年躋身「湖北省經濟社會綜合實力十強縣市」之列,並率先跨入「湖北省小康縣市」和「湖北省綜合經濟效益十佳縣(市)」行列。

歷史沿革

當陽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荊楚重鎮、楚文化發源地之一。因位於荊山山脈之南,取山南為陽之意,故名當陽。當陽古為權國,春秋時為楚地。戰國時秦始建當陽縣,屬南郡,當陽建縣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西漢初屬臨江國,後稱江陵縣。西漢景帝中元年間,析江陵復設當陽。晉改長林,南北朝時為當陽,後旋改旋復。唐後隸屬迭有變更,而縣名稱基本未變。1948年7月,成立荊當縣人民民主政府。1949年5月,荊當分設,成立當陽縣人民民主政府,後改為當陽縣人民政府,隸屬宜昌地區行政公署。1988年10月22日,國務院正式批准當陽撤縣設市。當陽縣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決定當陽市從1989年1月1日起正式建立。

從20世紀50年代起,在境內趙家湖、馬家林、劉家河、楊家河等地,先後發掘古遺址、古墓群,從出土文物中,證明在新石器時代,沿沮、漳河流域,已形成原始社會群落,開始農牧業生產。

夏當陽地屬荊州之域。

商「武丁後裔於漢西建立權國」,當陽地屬權。

周春秋時期,楚武王克權,當陽遂為楚地。戰國時期,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白起伐楚,在郢都置南郡,始設當陽縣。其境東臨漢水,西抵沮河,南至麥城,北達今荊門中部。

秦取消當陽縣,其地併入郢縣,屬南郡。

西漢當陽地域初為臨江國,後置江陵縣。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析江陵復置當陽縣,領轄境域如初,其縣城後遷至沮漳流域,濱臨漳河。新莽代漢(公元9-24年),升編縣為南順郡,領鄀縣、當陽縣。

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魏武得荊州,廢南順郡復置編縣,與當陽縣同屬南郡。十四年,曹仁敗北,當陽、編縣同屬東吳南郡。建安十九年,吳蜀分荊州,當陽、編縣屬蜀漢。建安二十四年,關羽敗麥城,蜀失荊州,當陽重屬吳。

晉西晉沿吳制。東晉永和八年(352年),劃當陽縣東境置武寧縣。隆安五年(401年),移沮漳流域2000戶設武寧郡。同時,廢武寧縣設長寧縣。當陽縣境西遷,領地越過沮水,轄區至原臨沮縣南境。當陽縣城遷至今玉陽鎮。當陽、長寧同屬武寧郡。不久,與編縣同屬南郡。

南北朝宋、齊沿晉制。梁天監元年(502年),劃當陽、編縣地置安居縣,屬南郡。西魏大統元年(535年),劃當陽地置綠林縣。當陽、安居、綠林同屬上黃郡。北周武成元年(559年),當陽、編縣合併,置平州。

隋開皇七年(587年),廢平州為玉州,屬荊州總管府。開皇九年,廢玉州及所領屬地,復置當陽縣。開皇十八年,廢安居縣為昭丘縣。大業元年(605年),廢昭丘縣為荊台縣。不久,將荊台併入當陽縣,屬南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將當陽改稱基州,不久改為平州。武德六年,改平州為玉州。八年,廢玉州,復置當陽縣,屬江陵郡。貞元二十年(804年),廢當陽縣為荊門縣,屬江陵郡。

五代後晉天福元年(936年),在當陽設荊門軍,領長林,屬江陵府。

宋北宋開寶五年(972年),復置當陽縣。荊門軍治移長林,領當陽縣,屬荊湖北路。熙寧六年(1073年),廢軍,當陽、長林縣屬江陵府。元佑三年(1088年)復立荊門軍,仍領長林、當陽縣。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年),廢當陽入長林縣,屬荊門軍。紹興十六年,復置當陽縣。荊門軍移至荊門,屬江陵府。端平三年(1236年),荊門軍遷回當陽,以長林為屬縣,屬江陵府。當陽縣治廢。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荊門軍為荊門府,仍治當陽,屬河南行省。至元十五年,改荊門府為荊門州,仍置當陽縣,隸屬荊門州。隨州屬荊湖北道宣慰司。

明洪武元年(1368年),當陽縣隸屬荊州府。洪武四年,當陽縣屬荊門州。十年,廢當陽入荊門縣,屬荊州府。洪武十三年,復置當陽縣,屬荊門州。嘉靖十年(1531年),當陽縣隨荊門州隸屬承天府。

清順治三年(1646年),改承天府為安陸府,當陽縣隨荊門州屬安陸府。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升荊門州為荊門直隸州,當陽、遠安隨州屬湖北布政司。

中華民國實行省、道、縣三級制。當陽縣於民國元年屬襄陽道,民國2年屬荊宜道。21年,廢道存縣,當陽屬湖北省第九行政督察專員公署。25年,屬湖北省第六督察區。

其間,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1932年成立荊當縣革命委員會。1940年成立當陽縣行政委員會。1948年7月成立荊當縣人民民主政府。1949年1月成立當陽專署,轄荊當縣。1949年5月撤當陽專署,成立宜昌專署。同時,荊當分治成立當陽縣人民民主政府,隸屬宜昌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當陽縣人民民主政府改稱當陽縣人民政府,此後,縣治機構名稱雖幾經變更,但縣名及隸屬關係未變。1955年,當陽縣人民政府改稱當陽縣人民委員會。1968年9月成立「當陽縣革命委員會」。1981年1月1日恢復當陽縣人民政府,屬湖北省宜昌地區行政公署。1988年10月22日,國務院批准當陽撤縣設市。當陽縣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決定,當陽市從1989年1月1日正式建立,隸屬關係未變。1992年3月,宜昌地市合併,當陽市隸屬宜昌市。

工業狀況

當陽也是全省工業重點縣市、宜昌市工業強市之一,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建材、能源、化工、食品、輕紡四大支柱產業,以三峽新材、華強化工、城堡水泥、蒙牛(當陽)為龍頭的重點企業成為當陽形象品牌。近年來,中國蒙牛乳業公司、均瑤乳製品公司、新陽化纖公司、中環天然氣公司、英博公司、平湖藥業公司、大地陶瓷公司、華夏陶瓷公司、浙江新世紀食品公司、中宏實業公司等一大批知名企業、知名品牌已落戶當陽。

旅遊景點

當陽歷史悠久,當陽,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獨具特色。現有重要旅遊景區(點)15處,其中國家級4處,省級風景名勝區2處。旅遊資源主要分為三大類:一是三國文化旅遊資源,以全國三大關廟之一的關陵廟關公文化旅遊資源為主(關陵、三國文化園、長坂坡、壩陵橋、顯聖處、糜城、太子橋、當陽橋、錦屏山等三國古蹟;有鬼谷洞、孫臏寨、杜甫溝等名人遺蹟);二是佛教文化旅遊資源(「天下叢林四絕」之一的玉泉寺等);三是山水文化旅遊資源(國家AAA級旅遊風景名勝區——有翠綠的玉泉山、有號稱「小桂林」的神奇的百寶寨風景區、美麗的月亮河旅遊度假區。還有堪稱「小青島」的陳院風光、猶如「小三峽」的漳河故道等奇山秀水)。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