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彭友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彭友良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出生   1961年10月
  湖北省武漢市
國籍 中國
母校 日本京都大學
職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彭友良,男,1961年10月生於湖北省武漢市,畢業於日本京都大學農林生物學系,博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1]

人物簡介

彭友良(1961—),湖北省武漢市人,1989年初獲日本京都大學博士學位,1989年4月至今,先後任日本三井植物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教授,1993年獲得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1994年被批准為博士生導師,彭友良教授由於在科研、教學等方面成績突出,先後獲得了教育部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優秀跨世紀人才計劃」基金及優秀年輕教師基金,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農業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事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稱號,併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和教育部長江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人物概述

彭友良,湖北省武漢市人,生於1961年10月,教育部「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彭友良1982年7月畢業於華中農學院植物保護系,1983年10月至1989年3月期間由國家教委派遣在日本京都大學農林生物學系留學,獲碩士和博士學位。

1989年3月任日本三井植物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員。1992年1月任北京農業大學副教授。1993年12月至今任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兼有害生物綜合防治研究所所長、農業部分子植物病理學開放實驗室主任。1994年被批准為博士生導師。

兼任中國植物病理學會常務理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理事、《植物病理學報》主編等職。

科研教學

彭友良主要從事分子植物病理學的科研和教學工作。1992年回國以來,他主持了國家攀登計劃項目、國家教委「優秀跨世紀人才計劃」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美國洛克菲勒基金項目等多項重要課題的研究,並取得了一些有重要意義的研究成果:從水稻中發現、純化了兩種新的植保素,解明了其化學結構,並進行了該植保素及其衍生物的人工合成,這是我國學者首次報道新植保素的分離和結構解析;從水稻中純化了稻瘟菌誘導的兩種脂氧合酶,製備了抗血清,測定了其部分氨基酸序列,並以此為基礎克隆了編碼這兩種脂氧合酶的cDNA;首次從水稻分離純化了稻瘟菌誘導的脂肪酸過氧化物羥化環氧化酶;首次提出了「植物基因組中存在誘導性的、與感病相關的基因」的假設及其在持久抗瘟水稻基因工程中的應用方案,通過差異顯示法從稻瘟菌感染的水稻葉中分離出4種誘導性cDNA,分離了其中部分基因的啟動子;從尖孢鐮刀菌侵染棉花中發現了一個與枯萎病症狀表達相關的誘導性超氧歧化酶等。這些研究成果均具有明顯的創新性和先進性。

彭友良先後為研究生主講「高級植物病理學」、「植病專業Seminar」、「分子植物病理學」、「分子植物病理學實驗技術」、「分子植物病理學研究進展」等課程,在講授中及時地介紹國外前沿研究動態和進展,注意啟發學生創造性和科研積極性,深受學生歡迎,其中「分子植物病理學」被評為優秀課程。他主持建立了分子植物病理學實驗室,並於1997年被農業部批准為重點開放實驗室。

人物成就

由於出色的工作和突出的貢獻,彭友良先後於1993年獲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1994年獲國家教委「優秀跨世紀人才計劃」基金,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95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教委優秀年輕教師基金,並被評為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6年獲國家教委、人事部「優秀留學回國人員」稱號,並被批准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7年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1999年4月被聘為「獎勵計劃」植物病理學科特聘教授稱號。

獲獎記錄

1995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1999年教育部長江獎勵計劃特聘教授[3]

國際植物病理學會Fellow

美國植物病理學會Fellow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Fellow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