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彭士軍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彭士軍

來自搜狗網 的圖片

軍,1924年11月5日生於河南省永城縣李寨鄉後彭樓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 。他3歲喪父、4歲喪母,三個姐姐由舅父領養;他和僅大3歲的哥哥相依為命[2] 。他經常跟着哥哥到鄰近的村莊討飯。為了多要些饃飯,彭士軍5歲時就學會打「撒拉吉」(一種在竹筒里串銅錢的樂器)唱地方小調,再加上每逢春節前兄弟二人上門貼「財神」畫,生活才勉強維持下去[3]

中文名 ;彭士軍

出生日期;1924年

出生地 ;河南省永城縣李寨鄉

國籍 ;中國

逝世日期;1951年

職務 ;軍人

目錄

1基本信息

2生平經歷

1基本信息

1939年1月,彭雪楓率新四軍游擊支隊挺進永城,發動群眾成立抗日群眾團體。後彭樓除成立農救會、婦救會外,還成立了12人的抗日兒童團,大家推舉聰明伶俐的彭士軍當團長。他帶領小夥伴扛着紅纓槍站崗、放哨、查路條。

2生平經歷

彭士軍在兒童團接受了抗日教育,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迫切要求參軍直接參加打擊日本侵略軍。1939年5月,他跑到蘇閣村找到新四軍游擊支隊二團一位名叫盧郭裕的連長要求參軍。盧連長看他一雙大眼睛非常精神,但年齡小,個頭矮,忙笑着按着他的頭說:「小鬼,你個子這么小能扛動槍嗎?」

「盧連長,我都14歲了,還小啊!俺能扛動槍,不信你給俺試試?」彭士軍死磨硬纏,盧連長走到哪裡他跟到哪裡,就這樣整整磨了一白天。

盧連長拿他沒辦法,最後只好用當兵吃苦嚇他說:「當兵的要晚上站崗你害怕嗎?換防行軍一走就是上百里你跑得動嗎?上戰場和敵人打仗你能行嗎?」

「俺全行,反正今天我就不走了,請連長分配任務吧。」彭士軍立正站着神氣十足。

盧連長被纏得沒法,便拿起一支馬拐子槍交給彭士軍說:「現在我給你一個任務,今天晚上你自己到村西包河灣站崗。」

彭士軍接過槍來,行一個軍禮:「是!」毫不猶豫地向包河灣跑去。

這包河灣是河南、安徽兩省交界,遍地荒草湖泊,墳墓叢立,還是土匪出沒的地方,一到夜晚更是陰森可怕。彭士軍雖跟哥哥要飯走過黑路,可一到包河灣還是有些膽怯。可

他一想到這是執行任務,就硬着頭皮打起精神堅持下來。哪裡料到盧連長還另派一名老戰士在不遠處陪他站崗。拂曉,東方泛紅,那位老戰士笑呵呵地領着彭士軍回到村內,

向盧連長作了匯報。

彭士軍參軍後,盧連長留下他當勤務員,教他學軍事、學文化,提高他的思想覺悟。1941年1月,彭士軍所在的連改編為新四軍第四師十二旅三十五團一營三連,他擔任通訊班

班長。

同年4月6日,一營奉命在永城南萬樓掩護第十二旅撤退。掩護任務完成後,一營被國民黨某騎兵師包圍。彭士軍奉命帶領通訊班向東門突圍。他英勇作戰,打死不少敵人。終

因敵眾我寡,一營指戰員大部分壯烈犧牲。彭士軍也因負重傷倒在血泊中。當夜國民黨軍隊撤離,新四軍第四師十二旅派兵到萬樓打掃戰場,發現彭士軍一息尚存,遂把他用

擔架抬回部隊搶救。

1941年4月,新四軍第四師奉命翻越津浦路轉移至皖東北。不久第四師十二旅撤銷,彭士軍所在的第三十五團與地方武裝合編為淮北軍區第一團,他傷愈歸隊仍任班長。該團進

駐江蘇省泗陽等縣開闢新區。泗陽縣張家樓的張海生和唐毛圩子的王光霞都是惡霸地主,他們各霸一方,各有500人槍,打着抗日的旗號欺壓百姓,群眾恨之入骨。為開闢這一

地區,淮北軍區第一團負責掃除這兩個地頭蛇。1943年2月的一天,第一團在洪澤湖西岸查獲一個形跡可疑的青年,當場搜出一封王光霞給張海生的親筆信。經盤問,此人叫劉

小亮,是張海生10多年沒見過面的姨兄弟。王光霞讓他前去認親,想通過這個關係聯合張海生阻止新四軍進入他們的地盤。通過教育,劉小亮願意參加新四軍。於是一向善於

隨機應變的彭士軍就成了「劉小亮」。

彭士軍帶着王光霞的親筆信來到張家樓,門崗將信轉給張海生。張果然出村迎接,張母也忙出家門認了「外甥」。他們三人到家坐定哭訴了分別10多年的思念之情。張母竟然

聲淚俱下安排讓「小亮」多住幾日。

彭士軍在張家樓住了七八天,把各方面的情況都偵察得一清二楚,便以避免家母掛念為由和張家母子「依依異別」。

團首長根據彭士軍提供的情報做出了「智取張海生」的部署。

彭士軍接受任務後,於第六日晚上帶着20名化裝成土頑的戰士來到張家樓。門崗一看是張團長的表弟,忙開門讓他帶隊進寨。彭士軍等進寨後,就大搖大擺直奔張海生的住

處。入院後兵分兩路,一路去解放警衛班的武裝,一路由彭士軍帶領推門闖進張海生的臥室。他一個剪步跳到床前用槍頂着張海生的腦袋,大喝一聲:「不准動!」[1]

正在睡夢中的張海生睜眼一看是表弟「劉小亮」,自覺是與他開玩笑,忙嗔怒道:「嚇我一跳,半夜三更你來幹什麼?」

彭士軍依然用槍頂着他說:「我是一名新四軍戰士!你表弟劉小亮已經參加了新四軍。我們是共產黨領導的軍隊,你是走抗日的道路歸編新四軍還是頑固到底自取滅亡,兩條路

任你挑選。」

此時團部四周已經響起槍聲,張海生自知大勢已去,忙跪地求饒。彭士軍讓他穿好衣服,扯着他的衣領喊道:「趕快下命令,叫你的部下放下武器,要不我先嘣了你!」

張海生嚇得哆哆嗦嗦,忙對着窗外喊:「參謀長傳我的命令,我已同意抗日。請弟兄們不要開槍了,歡迎新四軍進寨!」就這樣,後續部隊進寨收編了這支雜牌軍。

收編張海生部的第三天,劉小亮作嚮導,彭士軍率領換成張海生部服裝的20名戰士直奔唐毛圩子。門崗見是劉小亮回來了,忙打開寨門讓其進去。劉小亮領着彭士軍來到團部

見了王光霞介紹說:「這是張團長的部下彭連長,特來向你聯絡阻擋新四軍事宜。」[1]

彭士軍不卑不亢把張海生的覆信和禮物送上,說:「這是張團長一點心意,請王團長笑納。」

因為劉小亮是自己人,王光霞對彭士軍等並未懷疑,並擺酒宴款待讓其過夜。半夜時分,淮北軍區一團參謀長帶隊兵臨寨外,此時彭士軍等已控制了門崗,於是連發三顆信號

彈,新四軍從寨門突進。彭士軍在廁所里捉住了王光霞,用槍口頂着他的頭說:「張海生已於前天歸編了新四軍共同抗日,你意下如何?」

王光霞結結巴巴地說:「我願意走張團長的路,接受共產黨領導。」遂下令全團集合開赴新四軍駐地。

這兩支雜牌軍歸編後,又有一些小股武裝前來受編,充實了主力部隊,建立了地方抗日民主政府,鞏固擴大了根據地。不久,彭士軍擔任六連一排排長。1943年底,他加入中

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勝利後,新四軍第一、二、三、四師開闢的根據地連成一片,淮北蘇皖邊區劃為華中第七軍分區。原淮北軍區第一團改編為第三團,歸屬七分區建制,彭士軍被提升

為六連連長。1947年11月,第三團上升為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第八十一團。彭士軍帶領連隊參加了陳毅司令員親自指揮的宿(遷)北戰役。繼而他隨部又參加了著名的淮海戰役

中的曹八集戰鬥、小牙莊戰鬥,均立功受獎。

1949年2月29日,彭士軍所在的第八十一團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第十一軍第一八六團,他被調任團警衛連連長兼指導員(營級)。接着他隨部參加渡江戰役後

長驅南下,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追殲殘敵,第二十一軍向浙江進發,從寧國直奔杭州、諸暨、金華。8月,該軍進抵福建,彭士軍率連隊先後參加了福州戰役和東山群島、舟山群

島之戰。

1951年春節過後,第二十一軍奉命參加進攻國民黨軍隊盤踞的大陳、馬祖、小劈山島嶼戰鬥。此時彭士軍正患胃病經常口吐酸水,加之他槍傷復發疼痛難忍,首長讓他到後方

住院三個月治療。他為了解放祖國的神聖領土,帶病奔赴戰場,率領警衛連編入第一八六團進攻小劈山島的突擊隊。[1]

3月2日,夜幕降臨後,彭士軍率警衛連等200餘指戰員從廈門乘船起航。彭士軍身先士卒,乘第一隻船在最前面。後兩隻船用炮火掩護。大部隊隨後乘船向小劈山島方向進駛。

炮聲隆隆,槍聲陣陣,火光沖天。一開始航行順利,晚8時突破國民黨軍隊的防線。當距小劈山島岸只有約200米時,彭士軍乘的第一隻船被炮火擊中,船艙進水不能行駛。彭

士軍當機立斷,大喊一聲:「同志們,跳海戰鬥!」他第一個跳入海中,接着都「噗噗」跳海涉水衝擊前進,力爭儘快搶奪灘頭陣地。當指戰員快到岸時,突然發現有鐵絲網阻

攔,彭士軍指揮戰士們冒着敵人機槍的瘋狂掃射,迅速將鐵絲網剪斷。當他率指戰員向國民黨守軍碉堡靠近就要登岸時,突然胸部中彈倒在地下。但他馬上清醒過來,以頑強

的毅力站了起來,繼續指揮戰鬥。此時,解放軍後續部隊發射的重型炮彈正落在碉堡附近爆炸,盪起一團濃煙。彭士軍大喊「沖呀」,帶領指戰員衝上岸。兩名戰士把炸藥包

放到碉堡跟前,只聽「轟」的一聲,碉堡被炸得粉身碎骨。緊接着,解放軍的千百發炮彈落在碉堡群中,一陣陣雷鳴般的爆炸聲此起彼伏在山島上空迴蕩。[1]

彭士軍忍受着劇烈的痛疼,在炮火的掩護下帶領指戰員首先衝上了小劈山島,在制高點插上了第一面五星紅旗。這時天已破曉,東方發亮,中國人民解放軍神速地占領了小劈山島。不幸的是,彭士軍因胸部負傷流血過多,終於倒下了。犧牲時年僅28歲

小劈山戰鬥結束後,中央軍委授予彭士軍「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戰鬥英雄」稱號。1971年3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向彭士軍的親屬頒發了烈士證書。[1]

參考資料: 1. 彭士軍

中華英烈網[引用日期2015-03-31] 詞條標籤: 歷史人物人物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