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彭富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彭富春
出生 1963年
湖北省沔陽縣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授、博士生導師
知名於 是武漢大學歷史上第一位留德哲學博士
知名作品論中國的智慧
論海德格爾
美學原理

彭富春[1] 畢業院校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第十、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1979-1983年學習於武漢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1985-1988年學習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師從李澤厚教授,獲哲學碩士學位;1991-1997年學習於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師從海德格爾晚期弗萊堡弟子博德爾教授,獲哲學博士學位。兼任武漢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以及清華大學道德與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員、台灣佛光大學哲學系教授。2005年任湖北省美學學會會長。

簡介

彭富春,1963年生於湖北省沔陽縣(現為仙桃市),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79-1983年學習於武漢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1985-1988年學習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師從李澤厚教授,獲哲學碩士學位;1991-1997年學習於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師從海德格爾晚期弗萊堡弟子博德爾教授,獲哲學博士學位,是武漢大學歷史上第一位留德哲學博士。1998年起任武漢大學教授,併兼任國內多所大學教授。

主要研究美學的一般理論、德國現代哲學(海德格爾)以及中國先秦思想(老子)。主要著作有《無之無化--論海德格爾思想道路的核心問題》(歐洲科學出版社,1998;上海三聯書店,2000),《哲學美學導論》(人民出版社,2005),《哲學與美學問題》(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論中國的智慧》(人民出版社,2010),《美學原理》(人民出版社,2011),《論海德格爾》(人民出版社,2012)[2] 等。2001年被選入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2002年榮獲教育部全國人文社科優秀著作二等獎。2003年榮獲寶鋼全國優秀教師獎。2004年被選入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主要社會兼職: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委員、民革湖北省副主委、民革武漢市主委。2013年1月,武漢市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增選彭富春為武漢市政協副主席[3]

2016年9月25日,彭富春當選民革武漢市第十三屆委員會主任委員。[4]

人物經歷

1979-1983年學習於武漢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
1985-1988年學習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師從李澤厚教授,獲哲學碩士學位;
1991-1997年學習於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師從海德格爾晚期弗萊堡弟子博德爾教授,獲哲學博士學位。
1998年起任武漢大學教授,併兼任國內多所大學教授。
2013年1月,武漢市政協十二屆副主席,民革中央委員,民革湖北省委副主委,民革武漢市委主委,武漢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武漢大學哲學學院美術研究所所長[5]
2017年2月,武漢市政協十三屆副主席,民革中央委員,民革湖北省委副主委,民革武漢市委主委,武漢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武漢大學哲學學院美術研究所所長。
2017年6月,武漢市政協十三屆副主席,民革中央委員、民革湖北省委會副主委、民革武漢市委會主委、武漢市政協副主席、武漢大學美學研究所所長。

任免信息

2017年2月18日,政協武漢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市政協領導,彭富春當選武漢市政協副主席。
2017年6月5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湖北省第十四次代表大會閉幕,彭富春當選為副主任委員 [6]
2017年11月,當選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7]

人物榮譽

2001年被選入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
2002年榮獲教育部全國人文社科優秀著作二等獎。
2003年榮獲寶鋼全國優秀教師獎。
2004年被選入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8]
研究方向編輯 主要研究美學的一般理論、德國現代哲學(海德格爾)以及中國古典思想(國學)。[9]

主要著作

論國學》(韓文版)(韓國藝文書院,2019)
論儒道禪》(人民出版社,2019)
《論慧能》(人民出版社,2017年)
《論孔子》(人民出版社,2016年)
論國學》(人民出版社,2015年)
《論老子》(人民出版社,2014年)
論海德格爾》(人民出版社,2012年)
《美學原理》(人民出版社,2011年)
《論中國的智慧》(人民出版社,2010年)
《哲學美學導論》(人民出版社,2005年)
哲學與美學問題》(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
《漫遊者說》(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年;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年)
《無之無化——論海德格爾思想道路的核心問題》(歐洲科學出版社,1998年;上海三聯書店,2000年)
另有譯著兩部及大量論文。

人物經歷

彭富春:一個哲學家的漫遊與奮鬥

《天下》記者 謝利芳

四月微風裡,珞珈山櫻花樹下,一個身着淡藍襯衫的中年男人正向來訪的記者們侃侃而談。他身材高大、氣色紅潤、中氣十足,言談舉止間透着學者獨有的深沉儒雅和博學睿智。他就是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第十、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彭富春。

漫遊求學,追尋智慧

彭富春1963年出生在東荊河畔的江漢平原。父親的早逝、母親的含辛茹苦使彭富春從小就養成了一種獨立自主的個性。

童年的彭富春喜歡玩耍、無拘無束。直到小學三年級,他才開始真正對讀書產生興趣。哥哥給他買的《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小詞典》被他視為"最珍貴和最美好的禮物"。小學畢業那年,彭富春已經強烈地意識到讀書對於自己的重大意義。

1979年,16歲的彭富春考取了武漢大學,懷着幫助家鄉走出貧窮和落後的理想,來到了珞珈山。然而中文系老師們講授的是枯燥的知識和理論,課堂上少有思想的碰撞和個性的張揚,這讓天性聰明的彭富春很不適應,他的興趣漸漸轉移到文藝理論和美學理論上。他堅持自學哲學系的專業課程,並決心做一個愛智慧的人,將自己的生命和哲學聯繫在一起。酷熱的暑假裡,他獨自留校,日日與書本為伴,到最後,他把圖書館的哲學著作差不多翻了個遍。畢業時他以優異的成績留校任教,成為武大哲學系美學教研室的一名青年教師。

1985年,彭富春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在全國報考社科院李澤厚教授的50名考生里專業成績名列第一。3年中,他聽從恩師的教誨,堅持做"孤島上的燈塔的守望者",努力思索、寫作。1987年,他開始動手寫作第一部闡述自己觀點的學術專著--《生命之詩》,系統地論述了美學的核心問題,即人的審美化。北京學成歸來,在學術界已有一席之地的他,又回到武大任教。蒙蒙雨夜裡,梅園一角亮着的橘黃色的燈光,陪伴他在珞珈山水間追尋智慧的影蹤。

因為對享有美譽的哲人與詩人之鄉的德國的深切嚮往,他決定克服一切困難去德國求學。1992年,他通過了德語考試,成為奧斯納布呂克大學一名正式的哲學博士生,師從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哲學名家海德格爾的弟子博德爾教授,專門研究海德格爾哲學。然而,強大的生存壓力迫使他去打工,蛋糕廠、建築材料廠、紙品工廠等等地方他都去過,雙手因此總是被燙傷或者割破。繁重的體力勞動、異鄉人的歧視、強烈的孤獨感讓他萬分疲憊痛苦,失眠和腸胃疾病也總是折磨着他。他也曾想要放棄,但憑着"真正的上帝是自己"的堅韌和追求智慧的信念,經過3年的奮力拚搏,他爭取到了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會提供的獎學金,可以安心從事哲學研究了。在博德爾教授的熱情指引下,彭富春學會了一般的思想原則:批判,即劃分邊界,"邊界是一個事物本身的起點和終點,在邊界之處,一物與他物區分,而規定自身"。他持着這種批評的態度走向偉大的思想家們,並逐漸摸索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思想之路。

篤志學術、傳道授業

1998年,德意志歸來,彭富春義無反顧地回到珞珈山任教。彭富春是武大第一個從德國獲得哲學博士學位的老師,當時,全國獲得德國哲學博士學位的人不超過10人。1999年初,36歲的彭富春被評為武大哲學系博導,成為武大最年輕的博導之一。之後,他又擔任武大校學術委員會委員,併兼任清華大學道德與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員、台灣佛光大學哲學系教授,2005年任湖北省美學學會會長。

彭富春是一位博學多產的學者。他的博士論文《無之無化--論海德格爾思想道路的核心問題》於1998年由歐洲科學出版社出版,這本專著成為研究海德格爾的經典著作之一。此外,他還著有《漫遊者說》、《哲學美學導論》、《哲學與美學問題》,《論中國的智慧》,《美學原理》,譯有德國哲學家藍德曼所著的《哲學人類學》和海德格爾討論詩與藝術的《詩·語言·思》。自1998年以來,他在國內權威期刊《哲學研究》上每年至少發表1篇學術論文。到目前為止,他已主持完成教育部等有關部門的5項課題,在國內外學術專刊上發表論文數十篇。

彭富春也是一位被學生們衷心擁戴的"精神導師"。2001年,彭富春在武大推行與世界接軌的哲學教學模式,開辦"中西比較哲學實驗班",推出"原典教學":一方面講授西方哲學的經典原著,引導學生閱讀英文或者德文原著,另一方面解讀中國思想的名著,鼓勵學生學貫中西,博古通今。這種講課方式吸引了校內外大批學生,他的課堂和講座常常爆滿,同學們感言:"彭老師的課,使人得到精神的洗禮和思想的升華。"同年,他被選入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2002年他榮獲教育部全國人文社科優秀著作二等獎;2003年榮獲寶鋼全國優秀教師獎;2004年被選入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關注民生、心繫天下

彭富春不僅是篤志學術、著作等身的學者,銳意創新、深受愛戴的老師,而且是一位具有深厚的人文關懷、關心國計民生的知識分子。

從回國教學的第一天開始,彭富春就不斷從哲學的角度來探討社會問題。他積極關注武漢市環境建設,提出建立"大東湖"的概念;他關注武漢市現代化建設,認為武漢的現代化首先是武漢市民的現代化。

2003年,彭富春被選為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2008年,他連任十一屆人大代表。他是武大歷史上最年輕的全國人大代表,他積極參政議政,提出的議案引起廣泛關注。

某天,一個學生在一天內給彭富春打了100個電話!這一極端做法,引起了彭富春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關注。2004年3月,在十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彭富春提交了"注重學生心理健康,在學校成立心理諮詢機構"的建議,認為應該在學校成立心理諮詢機構,開設心理課程,加強人格教育,維持學生情緒的和諧與穩定。第二年,湖北恩施高中邀請他給學生們作心理輔導報告,他欣然前往。如今,入學心理審查、心理門診、心理課程、心理指導師等一系列制度在各大中學正逐步建立和完善,彭富春的建議也從最初的設想變成了現實。

2007年12月初,彭富春隨中國人大青年代表團訪問歐洲、比利時和羅馬尼亞議會時,有位德籍"美女議員"在發言中對我國人權和宗教問題提出指責。彭富春率先給予她有理、有利、有節的指正,指出她對中國的不了解,還講述了自己曾留德七年,並取得哲學博士學位的經歷。會後,不少歐洲議員主動和彭富春握手、交流。彭富春用理智和智慧贏得了外交尊嚴,他至今頗有感慨:"大到國與國之間,小到人與人之間,敵意來源於積習與嫉妒,誤解來源於疏淡與試探,而期待則來源於理解與真誠。"

2011"兩會",再次將這位平凡的"教書匠"推到了媒體的風口浪尖:"QQ支招"大學生就業,"最維護國體的議案",鳳凰衛視《一虎一席談》"獸首之爭"的激辨PK……他的"關於在中小學開設書法課程"的議案入選人民網"最維護國體的議案提案",得到國際書協主席劉正成先生的極力推崇,雖然有人反對這項議案,但彭富春十分豁達地說,"有人叫我'彭復古'、'彭古董',但無論贊成還是反對,傳統文化能夠引發全民討論,這對於其傳承和發展絕對是積極的。"對於獸首拍賣事件,彭富春提出"愛國理性論":愛國,需要熱情,更需要理性,要體現出一個大國的氣度,避免陷入愛國誤區,否則愛國主義可能會演變成極端民族主義,愛國可能會變成害國!

有人認為"教授就是要一心一意教書"。對此,彭富春認為:"學者參政議政,一方面推動了我國政治文明的進展,另一方面,也豐富了學者自身的視野,提高了自身理論境界。"2012年"兩會",彭富春提出"文化強國在於有強國文化"的觀點,彭富春說,要建設文化強國,就要有強國文化,就要在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和借鑑外國優秀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具有時代特徵的文化創新。只有強國文化才既是軟實力,也是硬實力,才能強國。

人間四月,櫻花樹芳菲已盡,珞珈山上,依然獨有一份清幽,彭富春喜歡這裡的寧靜,他說他只想過一種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簡單生活:教書、寫書、思考,做一個永遠的珞珈山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