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彭慧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彭慧勝

來自 中國化學會 的圖片

彭慧勝,男,1976年7月出生,湖南省邵陽市人,1999年獲東華大學學士學位,2003年獲復旦大學碩士學位,2006年獲美國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博士學位,2006年10月加入美國能源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開始獨立從事研究工作,2008年10月回到復旦大學工作,任高分子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副系主任,先進材料實驗室Principle Investigator (PI).

2009年獲中國化學會-約翰威立公司青年化學論文獎,2010年獲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2012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12年入選中央組織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2013年獲中國青年科技獎,2014年入選為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2014年獲上海十大傑出青年稱號[2],2016年獲上海市自然科學牡丹獎.2022年5月,入選2022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3]。2022年9月,榮獲2022年「科學探索獎」[4]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主任

民 族 ---- 漢族

出生地點----湖南省邵陽市

出生日期----1976年7月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7年獲得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018年獲選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2022年9月,榮獲2022年「科學探索獎」。

職稱----教授

所在單位----復旦大學

人物簡介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 1999年東華大學高分子材料本科畢業,2003年復旦大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碩士畢業,2006年美國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化學工程與生物分子工程博士畢業。2006年10月加入美國能源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開始獨立從事研究工作,2008年10月回到復旦大學工作,現任高分子科學系和先進材料實驗室的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9年獲中國化學會-約翰威立公司青年化學論文獎

2010年獲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

2012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12年入選中央組織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

2013年獲中國青年科技獎

2014年入選為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 (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014年獲上海十大傑出青年稱號

2016年獲上海市自然科學牡丹獎

2017年獲得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

2017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2017年獲得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2018年獲選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2019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2022年7月,當選中國化學會會士。

科學研究

他設計和合成出多尺度螺旋組裝的新型複合纖維,實現大規模生產;建立纖維器件領域的系列產業標準,纖維器件產品應用在可穿戴設備、電子織物、醫療健康等領域 。

在化學、材料、能源、物理、醫學、信息等交叉領域從事研究工作。重點突破能源和電子器件平面結構的傳統研究範式,提出並實現了新型纖維狀的發電器、儲電器、發光器、憶阻器、傳感器等22種不同功能的新型器件;應用這些纖維器件,致力於解決能源、信息、醫學等重要領域的一些難題,如分別實現了可穿戴電池織物、織物顯示、在體長期穩定檢測;系統總結了纖維器件在製備、結構、性能、應用等方面的規律,揭示了電荷在高曲率纖維表界面快速傳輸的機制,提出了纖維電子學新方向。 迄今在Nature子刊(7)、Nat. Commun.(2)、Angew. Chem. Int. Ed.(38)、Adv. Mater.(46)、J. Am. Chem. Soc.(6)、Phys. Rev. Lett.等學術期刊上發表了260多篇論文。 研究工作2次被Science、5次被Nature、11次被Nature子刊以"研究亮點"等專題報道。 申請國際國內發明專利119項,獲授權71項,其中41項專利成功實現了技術轉讓。

彭慧勝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在教書育人方面,指導的2名博士生因為博士學位論文獲得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青年化學家獎、4名博士生獲得美國材料研究學會(MRS)優秀博士生獎(2名金獎和2名銀獎)、1名博士生獲得全球創新創業總決賽亞軍,指導的博士生還多次獲得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和科萊恩的CPCIF-Clariant可持續發展青年創新卓越獎等榮譽稱號 。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教授彭慧勝領銜的研究團隊,成功將顯示器件的製備與織物編織過程實現融合,在高分子複合纖維交織點集成多功能微型發光器件,揭示了纖維電極之間電場分布的獨特規律,實現了大面積柔性顯示織物和智能集成系統的應用 。

代表性論文

Peng, H.*; Sun, X.; Cai, F.; Chen, X.; Zhu, Y.; Liao, G.; Chen, D.; Li, Q.; Lu, Y.; Zhu, Y.; Jia, Q. "Electrochromatic carbon nanotube/polydiacetylene nanocomposite fibres". Nature Nanotechnol. 2009, 4, 738-741.

Chen, P.; Xu, Y.; He, S.; Pan, S.; Deng, J.; Chen, D.; Peng, H.* "Hierarchically helical fiber actuators driven by solvents and vapors", Nature Nanotechnol. 2015, 10, 1077-1083.

Zhang, Z.; Guo, K.; Li, Y.; Li, X.; Guan, G.; Li, H.; Luo, Y.; Zhao, F.; Zhang, Q.; Wei, B.; Pei, Q.; Peng, H.* "A colour-tunable, weaveable fibre-shaped polymer light-emitting electrochemical cell", Nature Photon. 2015, 9, 233-238.

Deng, J.; Xu, Y.; He, S.; Chen, P.; Bao, L.; Hu, Y.; Wang, B.; Sun, X.*; Peng, H.* "Preparation of biomimetic hierarchically helical fibre actuators", Nature Protoc. 2017, 12, 1349-1358.

Sun, H.; Zhang, Y.; Zhang, J.; Sun, X.*; Peng, H.* "Energy harvesting and storage from three to one dimension", Nature Rev. Mater.2017, 2, 17023.

所獲榮譽

2022年5月,入選2022年(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選公示名單。

2022年5月,入選2022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

2022年9月,榮獲2022年「科學探索獎」。

視頻

青年科學家代表、復旦大學教授彭慧勝發表演講 2018年10月31日發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