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鏡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彭鏡秋 |
彭鏡秋(1900-2001) 湖南宜章人。 共產黨員。1926年10月中央軍校武漢分校第六期女生隊。
基本內容
中文名:彭鏡秋
出生地:湖南宜章
國籍:中國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出生日期:1900年
逝世日期:2001年
性別:女
個人經歷
彭鏡秋,女,原名曾璞。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月,生於近城團城廂鎮(今屬城關鎮)。
民國七年(1918年),畢業於湖南衡陽省立第三女子師範學校。次年,回鄉任縣女子小學教員。同年7月,結識回宜章傳播馬列主義的鄧中夏,接受進步思想,立志投身革命。民國15年(1926)初,她積極籌建婦女群眾組織,成立宜章縣婦女協會,當選為會長。不久,她被推選為宜章的婦女代表,出席湖南省第一次婦女代表大會。縣婦女協會發動各階層婦女群眾,剪髮放足,爭取男女平等、婚姻自由。
爭取女權
她幫助曾志解除包辦婚姻。縣婦女協會排戲《包辦婚姻的悲劇》、《小腳女人的苦衷》兩個話劇,在城隍廟戲台演出;並組織《婚姻更自由》、《批判三從四德》專題演講,上街下鄉巡迴宣傳。16年(1927),赴武漢,成為中國第一批水兵。不久這批水兵加入到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女生隊。期間,她聆聽了惲代英、許德珩、茅盾等人的教誨。畢業後受組織派遣,到張發奎的教導團軍醫處進行戰地救護和文書工作,後調到葉劍英領導下的教導團任文書。同年底,她參加張太雷、葉劍英發動和領導的廣州起義。次年,她在廣東海陸豐任紅四師第十團軍需員,並於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海豐,她經常參加攻打敵人碉堡的戰鬥。同年,革命進入低潮,為保存革命力量,根據組織決定,彭鏡秋與愛人吳展(紅四師十團團長)歷盡艱辛,轉道香港,經上海到安徽舒城、安慶等地開展革命工作。19630年冬,她在上海被分配到中央軍委從事文書工作。1934年10月,因叛徒出賣被捕。在獄中,她堅貞不屈,經受住了敵人的嚴刑拷打,嚴守黨的秘密,被國民黨判處5年徒刑,並進南京「模範監獄」。1937年,經組織營救出獄。1938年春,在延安保育小學任黨支部書記、總支委員,傾注心血培養烈士遺孤和革命後代。1941年,在延安馬列主義學院和中央黨校學習。1942年春,任陝甘寧邊區婦聯秘書長。1943年,從延安出發前往東北松江省。1946年,任松江省第一軍區醫院政委。
建國以後
1949年3月,任松江省婦委書記、婦聯主任。1953年,因身體不適,她主動要求從省婦聯領導崗位上退下來,任黑龍江省民政廳副廳長。1958年,調中共中央組織部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間,她堅決反對林彪、「四人幫」倒行逆施,始終相信黨,立場堅定,愛憎分明,表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大無畏精神。是第三、四、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82年,彭鏡秋離休,[1]享受副部級待遇。2001年11月3日,在北京病逝,享年102年。
參考文獻
- ↑ 追尋安徽舒城英烈吳展,為何有兩個妻子?答案在這裡 ,搜狐網, 201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