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彭靜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彭靜山(1909~2003),著名針灸臨床家、教育家。15歲學醫,第一位老師劉景川先生,是不第秀才。創辦"必仁醫學社"。課程從《藥性賦》、《湯頭歌訣》、《瀕湖脈學》、《醫學三字經》(我們叫做"四小經典")開始,加上((四百味藥性歌括》,劉先生自己編的《本草匯編》七言歌,而後再學《內經》、《傷寒》、《金匱》、《本經》所謂"四大經典"以及《醫宗金鑒》的幾種心法、《中西匯通選讀》等。第二位老師是劉景賢先生,其開設診所"瑞霖醫社"。又師從針灸專業醫生廟雲閣先生初步學習針灸。19歲時 受教於一代名醫馬二琴先生。22歲時開業行醫,臨證近70年,精通內、外、婦、兒、針灸,提倡針藥並用,臨床經驗豐富。 在1960年代,彭靜山先生因遭受迫害而失去聽力,在此後的臨床實踐中聽診受挫,他克服重重困難,突破望診極限,根據《黃帝內經》「觀眼察病」和《證治準繩》對眼的臟腑劃分理論,於1970年代創眼針療法。眼針療法自1982年公布予世後,不少學者分別對眼針進行臨床研究和實驗研究,其臨床和解剖學結果均肯定彭氏的眼針穴區劃分和眼針療法的臨床價值,使眼針療法得到推廣應用,並在海內外針灸界產生較大影響。[1] 針灸專家。奉天(今遼寧)開原人。自幼從師學醫,後開業行醫。建國後,歷任中國醫科大學、遼寧中醫學院針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授和附屬醫院針灸科主任、副院長。善於運用針灸術治療腦血栓等症,療效顯著。

姓名 = 彭靜山

性別    : 男

出生日期 : 1909年

逝世日期 : 2003年

出生地點 : 奉天(今遼寧)開原人

國籍  : 中國

職業    : 針灸專家 ,教授

醫學貢獻

1.彭靜山眼針療法

彭氏眼針療法是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著名老中醫彭靜山教授於上世紀70年代首創。通過長期臨床觀察患者眼白睛脈絡形態顏色變化與疾病的關係,發現了眼白睛脈絡變化與疾病之間的規律,創立了觀眼識症。後通過幾年內對萬餘臨床病例治療,最終創造了在眼眶周圍用微針刺激防治疾病的一種微針療法——眼針療法。眼針療法具有操作簡便、起效迅速、療效顯著、適應症廣等特點。彭氏眼針療法1982年通過遼寧省衛生廳鑑定,獲遼寧省重大科技成果獎,2001年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五攻關適宜技術推廣項目」,2008年通過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課題「眼針療法技術操作規範」,2007年立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課題,並於2011年順利結題,獲得遼寧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眼針療法應用於臨床近40年,適應症不斷擴大,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2]

2.彭靜山針灸秘傳十八絕招

一、身柱妙用


身柱 shen zhu督脈第十二號穴 部位:在脊椎正中線上,於第三、四胸椎棘突的中間凹陷處取穴。採取坐位,俯首取穴。 針法:用 1.5 寸 28 號針(長 4.5cm,直徑 0.32mm)對準穴位直刺,不可稍偏,針尖下邊有抵抗,針尖達到脊椎骨膜上邊為度。如果針下空軟,那是針刺偏了,急宜提出向穴位直刺,如果刺偏而誤入胸膜則有發生氣胸的危險。 針進到應刺的深度則停止,使針身正直不偏不歪,留針 20 分鐘至30 分鐘。起針時先動搖針柄,感到針體鬆動時以不緊不慢的手法拔出,即用消毒干棉球壓住片刻。 作用:增加強壯,預防感冒,抗高燒,小兒疾患。

二、針刺後遺痛

有一種病人主訴:周身某處作痛,視之皮膚如常,其痛處恰在穴位上。問其原因由於針灸後所發生。詢問原治療醫生,針處既然沒有改變,醫生也無法解決也不能算做治療失誤,但患者確實疼痛。我的治療方法很簡單,在發生疼痛穴位的相對處針之。例如內關痛針外關,陽陵泉痛針陰陵泉,如果兩穴對得準確無不應針而愈。無以名之,故名為"針灸後遺痛"。

三、大接經

《內經·海論》中敘述經絡"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經絡分布周身各處,上懸貫於腦,內聯於臟腑,暢氣血往來,各經保持相對的平衡,自然無病。經絡不平衡,人就會生病,經過針灸多次而不效的疾病,可用大接經的針刺方法。
具體做法是,只用一根 l 寸長的 28 號針,每次只針一側,針刺十二經的原穴和絡穴,依照經絡循行的順序各穴只刺一下而不留針。每次只針一側,下次針另一側。共針4次,久病則由原穴到絡穴,新病則由絡穴到原穴。
(一)由原穴到絡穴
肺原太淵--大腸絡偏歷--胃原沖陽--脾絡公孫--心原神門--小腸絡支正--膀胱原京骨--腎絡大鐘--心包絡大陵--三焦絡外關--膽原丘墟--肝絡蠡溝。
(二)由絡穴到原穴
肺絡列缺--大腸原合谷--胃絡豐隆--脾原太白--心絡通里--小腸原腕骨--膀胱絡飛揚--腎原太溪--心包絡內關--三焦原陽池--膽絡光明--肝原太沖。

四、腰痛針術

人身的經絡都是前後呼應,左右相通。任脈為前正中線,相對督脈脊椎正中線,腎經對華佗夾脊(今名脊穴),胃脈對膀胱第一行,肝、脾對膀胱第二行,手足六經亦前後相應。所以繆刺取穴,往往速效。
治療腰痛繆刺法:在腰痛部位,用手按壓找出最小而最痛的部位,如大面積一片疼痛而找不到最小痛點的不適用此法。
找好痛點,以最痛處一點塗以紅色為標記,再找到命門穴為計算總穴。例如最痛點在命門左15 厘米,再下6 厘米。讓病人仰臥,量臍左 15 厘米再下6 厘米處腹部針入 1.5寸,恐痛點對得不准,將針刺入,提出 1/2,再向四周探刺,不留針。讓病人翻身俯臥,按壓痛點消失,腰痛即愈。
命門 Mingm6n督脈第四號穴 部位:俯臥位,在脊椎正中線上,於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前方與臍相對,然而練氣功的人則臍向下移少許。 此法頗有立竿見影之妙,但找痛點要准,與腹部痛點相對處要准,針刺要准。掌握三準,應手而愈。

五、截根療法

(一)適應症 該法適應於瘰癧,乳腺增生,髮際瘡,痤瘡,癤(節)腫纏綿不愈,此愈彼起,蕁麻疹。
(二)針法 找穴:以乳頭為標誌。用捲尺一端放在患者左乳頭,橫拉至右乳頭,鬆開左乳頭捲尺,將捲尺 向右肩上伸,過頸部而從左肩再向前胸下垂至左乳頭為止。將兩乳頭的捲尺比齊,把捲尺由頸前向背後下垂,捲尺盡頭是穴。因病人肥瘦而異,其穴約當肝俞附近。 女人乳兒後乳房下垂者,從氣戶穴直下以第五肋間為準;
針具:用直徑 1 毫米 2 寸長的針,高壓滅菌消毒待用。無此設備條件,用?5%的酒精浸泡 30分鐘亦可。
針法;找准穴位,嚴密消毒,左手拇、食二指把穴位的皮肉捏起,右手持針向穴處微斜 15 度向脊椎方向刺入肌肉中間,病人亦不甚痛。 留針 20 分鐘,病重者可留 30 分鐘,隔 3 天再針,以痊癒為度。

六、痛點止痛法

針灸的繆刺取穴法是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即選好病側的穴位而針其健側的同名穴,效果較好,是調整經絡平衡的治療方法。"痛點止痛法"是專為治療小面積疼痛的一種止痛方法。周身不論何處疼痛都可以使用,但只限於直徑 1 厘米以內的小範圍疼痛。
該法操作簡便,效果迅速,能夠達到針入病除。具體做法是用 30 號 1 寸針 1 支,在其痛點的相對側快速刺入,其痛無不應針而止。例如痛處恰當內關,可針外關;痛處恰當陽陵泉,可針陰陵泉。頭面胸腹四肢任何部位疼痛都可使用這種刺法。也有不很明顯的相對處,如頭頂部有痛點,由於頸項的關係,不可能兩側相對。比如痛點適當前頂,可針廉泉,如痛點在百會,即無相對處。然而,這僅是很少的局部痛,如果文縐縐"無關宏旨"。周身各部位絕大多處是有對立面的。還有關節部如"網球肘"的痛點下面是肘關節,肉少骨多,不容易找准相對點,其效較差。然而這僅是極少的局部。周身各處絕大多數可以找到絕對的對立面的。

七、快速降壓

該法對凡屬原發性高血壓,不是因其他疾病而繼發的效果最好。即或由其他疾病繼發的對降壓的作用也非常明顯,但因其他引起高血壓的疾病不愈則高血壓亦不能根治,只能使血壓下降而減少其痛苦而已。
針灸穴位:在八會穴中"血會隔俞",為針灸界眾所周知。膈俞降壓法操作簡便,只要找准穴位,雙側各埋 1號皮內針1 支,穴位找准,血壓應針而降。冬季可埋 5天,夏季因洗澡頻繁可埋3 天。起針後間隔 1 天,繼續埋針。
膈俞 Geshu膀胱經第十七號穴 八會穴之一(血會)。定位:俯伏位,在七胸椎棘突下,當督脈至陽穴旁開 1.5 寸處取穴。
操作方法: 找好隔俞穴,皮膚消毒,用小鑷子夾起皮內針,以左手拇、食二指向左右扒緊穴旁皮膚,將皮內針由膈俞穴中間向脊椎方面橫刺,皮內針刺入在表皮以內真皮之上,不能超越真皮,針尖要向脊椎方面刺入。針刺入後,剪膠布兩塊,一小一大,大者不過如指甲大,小者先貼在皮內針柄的下面以免針柄接觸皮膚,然後將大塊貼在小塊膠布和皮內針上,壓平即可。皮內針如刺過真皮,患者會感到疼痛。針入以後應醫手指在針上按壓,如患者說疼即宜起出重新按常規小心針入。<br

眼針肝區降壓法:

中醫說"肝藏血","人臥血歸於肝","肝開竅於目"闡述肝經和血液的密切關係。以眼針肝區降壓,效果最快。測量血壓,如果高於正常範圍,血壓計不必取下,即在眼的雙肝區各刺一針,即再量血壓,必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降壓針法很多,我曾經提出降壓十法。然而十法之中,以膈俞皮內針和眼穴肝區為最快。 高血壓屬於心血管病,有的病人患高血壓數十年而不愈。經驗告訴我們,一時性降壓很容易,完全徹底治癒很難。還有的病人患頑固性高血壓,用什麼方法也不見下降,這種病人雖占極少數,在臨床中也有時遇到。

八、失眠特效穴

失眠是一種極痛苦的疾病,對健康有一定的影響。夜間越失眠,白天越打盹,日久不愈,形成惡性循環,發生神經衰弱症。面色無華,精神萎靡,飲食乏味,頭暈頭痛,記憶減退等一系列症狀,令人苦惱。醫治的方法,以及時治療為好。
針灸治失眠的穴位:大椎,陶道,神堂,連續使用,療效較好。另一處方針刺安眠穴,不效時可在安眠穴埋皮內針。 安眠 經外奇穴,定位:位於頸部,胸鎖乳突肌停止部顳乳突下凹陷直下一寸處。左右汁二穴。

九、治腦三穴

穴在啞門穴直下髮際中為治腦一穴,再下一橫指為治腦二穴,再下一橫指為治腦三穴,用 28 號針可刺入一寸。 主治:一切腦系疾病,頸強作痛,中風失語舌強。失語的原因,發音有唇、齒、舌、喉的共同作用。舌短者可刺舌下金津、玉液出血。舌無改變則在喉,可針啞門,但啞門穴之上為延髓,觸碰延髓有危險。治腦三穴的第一穴在後髮際距延髓較遠,無刺傷延髓的危險。 治腦一穴當第二頸椎,治腦二穴當第三頸椎,治腦三穴當第四頸椎,再下一橫指當第五頸椎,再下一橫指為第六頸椎,再下則為崇骨;橫項第二頸椎兩邊為天柱、翳風,左右共 5 穴謂之縱橫十穴。

十、翳風治牙疼

牙疼的原因很多,翳風穴所治的僅限於齒根骨膜炎的牙疼。其病源由藥物治療的合併症。

有齒根骨膜直接受衝撞,或常吹樂器,常含鐵釘,常咬絲線等外傷性的;有細菌由齒髓侵入齒根骨膜傳染性的。症狀是有的化膿有的不化膿,疼痛同樣是自發的,但不帶發作性,是連續的痛。在敲打牙齒時,疼痛就更加劇烈,這是與齒髓炎不同的一點,也是齒根膜炎的特徵。

齒根膜炎,中醫叫風火牙疼。治牙疼的穴位很多,一般針下關,頰車,也有針合谷或足三里、內庭的,雖然也有一定的效果,但針入以後需要留針十幾分鐘或更長時間才能止痛,而針翳風穴,有針入痛止立竿見影的效果。

翳風 yifeng手少陽三焦第十七號穴

定位:正坐位,在耳垂後方,當下頜角與乳突之間凹陷中取穴。以手壓穴則覺耳孔中有牽引性微痛是穴。

針法:用 28 號 1.5 寸針,向前下方直刺入 1 寸,並作輕度旋捻以增強針感。疼痛已止,可立即起針,一般的病人心理希望多留一些時間。實際如針入而牙痛不止時可以久留,此穴針入立即止痛,久留與不留是一樣的。

十一、首尾循經治疔毒

疔毒是一種由感染而發生的外科疾病,多發生在露出衣服外邊的部位,而且都生在穴位各經的起止部位。最易生在手指尖,赤足的人有的生在腳指上、面部。

初起只是一個小紅點,逐漸發生疼痛,伴有噁心、心鬧、頭暈等症狀,血常規檢驗則白細胞增高。

驗疔的方法,是用黃豆一個,放在嘴裡咀嚼,如果品出有黃豆的腥味則不是疔毒,若嚼時並沒有黃豆的腥味甚至是甜味,那就證明是疔毒,可以把嚼爛的黃豆吐出來敷在疔毒瘡面。

治療的方法,以針刺為最快。因為不論疔毒生在面部和手足都是各經的起止穴位或接近起止穴的各經起止鄰近穴。判定是哪一經,則針其另一端的穴位。如疔毒發生在起端穴則針其止端穴,發生在止端穴則針其起端穴。起止穴或名首尾穴,針入以後,疼痛立止,噁心、心鬧、頭暈等症狀立即消失。20 分鐘後再檢驗白細胞則恢復正常值。 還有在疔毒所起處有淋巴管發炎,一般叫做起紅線。紅線也是與經絡走行一致的,所以章太炎說"經絡就是淋巴"。

治療淋巴管炎的方法也用針刺,用粗針或三棱針在淋巴管的前進的末端扎一針,擠出黑色的血液,其所謂紅線自然消失。如果從發炎的淋巴管上每隔一寸扎一針,並擠出少許黑血,淋巴管炎消失恢復得更快。如果沒有嚼黃豆試驗。實際嚼黃豆的還是少數。在疔毒上邊塗點消炎的藥就自然逐漸痊癒。

十二、四縫穴的效驗

四縫穴在手指食、中、無名、小 4個指頭的第一、二指節橫紋中,通於大腸、心包、三焦、心、小腸 5 個經。手指為神經終末反應靈敏,治病的療效很好。

主治:小兒疳疾,氣管炎,蛔蟲,消化不良,身體羸瘦,發育不良均有特效。

針刺方法:

穴位皮膚消毒,用助手由指尖向指根推幾下,然後在第一指節上邊以指捏住,術者則由指根向前推捏,用 26 號針刺入穴上,當即有白粘液隨針而出,擠淨擦乾。每隔 4 天一次,一般 4-5 次可愈。針後白色粘液漸少,即是好的現象,白粘液漸消失,而針出血液則痊癒。

患兒面黃肌瘦,頭髮打縷,食欲不振,視其腹部微脹而捫之有青筋或硬塊,是為疳疾。

一般針一次即食慾旺盛,數次痊癒。

用該法治小兒疳疾,效果極好。對成年人形態消瘦,食欲不振,體重達不到正常標準,依法針之,效果顯著。對哮喘亦有良效。

手指感覺靈敏,人多畏痛拒針。對成年人作解釋勸服,兒童則由其父母強行使之針刺,有的哭鬧拒針,須數人幫助施術。針孔由初針幾次擠出白粘液而變為出血,即痊癒的象徵。

十三、皮內針十法

皮內針最初只用它調整經絡,我們臨床使用多年,積累經驗計有以下十種使用方法:

1.調整經絡,初用測定香,以後用儀器測定,調整平衡。在 50 年代我曾經用經絡現象來預測生死的實驗。即住院病人,瀕於死亡,已通知其家屬作精神準備者,前後計有 6 人,男 3 女 3。其中有的十二經脈在儀表指針讀數最小者並有數經為零,而氣血尚存;有的十二經均很低,只有數經較好但氣血為零;結果前者均轉危為安,而後者皆死亡;說明人身以氣血為主,經絡為氣血的循環路,此說頗可研究。

2.一度凍瘡,紅腫癢甚。在瘡面中心埋藏一支皮內針。數日痊癒。

3.疼痛不止,針刺無效時,可在痛點埋皮內針可以止痛。另有一法,例如腰痛不效,讓病人站立,身體隨便向前後左右扭動,在感覺最痛之處埋皮內針,可以止痛。

4.針刺療效不鞏固,在有效的穴位埋皮內針,有助於療效時間之延長。

5.失眠症用其他方法不效時,可在安眠穴埋皮內針。

6.小兒尿床。取雙側三陰交穴。一針由下往上刺,一針由上往下刺,兩針刺入方向顛倒,則療效覺佳。

7.婦人產後乳汁不足,在膻中穴埋皮內針一支,每天用手按壓多次,可促進乳汁的分泌。

8.眼針穴用皮內針埋藏,可延長其療效。

9.減肥 在雙聽宮穴內側耳垂中間各埋皮內針一支,每天用手指按壓多次,平常感覺飢餓時以手按壓數分鐘即不覺飢餓。在每次飯前手壓 5 分鐘。

10.單純膝關節疼痛,在膝上 2寸的範圍內,用手指遍壓,在最痛處埋皮內針一支,可以止痛。但按壓無痛點時則不宜使用。

十四、甩針掛鈎療法

面癱初起,不超過兩周的容易治癒。病程越久治癒的機會愈少。病程過久的則形成倒錯現象,看不出哪一側是病側,更覺難治。

對初診病人作下關試驗,可知預後良否。其方法比較簡便,即在患側下關穴針刺,按正常穴位刺入而不能深刺者為陰證(一),能達到應刺的深度為陽症(+)易愈。不能深入的原因是因為上下頜骨有炎症導致領骨錯位阻礙針不得入。

還有雙側面癱,面部肌肉弛緩,無表情,不能瞬目運動,全面部皮膚變形,就像戴假面具一樣。雙側面癱很少見,數十年來只遇見 5 例,3例治癒,治療時間長達數月。兩例怎麼治也不見好轉,成為後遺症。

針灸治療面癱我曾總結並發表十種針刺方法,其中的甩針掛鈎療法效果較好。其法用六寸長針一支,從患側頰車下方進針,先深後淺,能看見針在皮下前進以針尖上對口角至唇邊為度,然後把針向一個方向旋捻,左手輕壓針體部,隔腮看見針尖接近口吻時稍微用力拉針柄,則麵皮皺成深紋數條,一拉一松,拉十餘次讓患者自己手捏針柄,初起的數次可愈。病程久的也有一定的效果。

長針在皮膚表皮下刺入,沿皮橫刺,難度較大,須經過反覆練習,針到一定部位即停止前進而旋捻針柄,針尖掛住以後手提針柄向上提十餘次,一提一松,然後留20分鐘起針。

這種掛鈎療法能適用胃下垂,由右幽門穴進針,斜向胃左,至與臍相平時即旋捻針柄稍用力上提,讓另一人握其足脛向上屈腿推之.其動作和提針一致。將病人的腿屈伸上推3次,然後讓病人自己手提針柄 30 分鐘而起針。

子宮脫垂由維胞(關元旁 6 寸)進針,斜向生殖器方向,旋捻提針屈腿上推,然後提針柄的操作都相同。

維胞穴亦治腎下垂,謂之"三垂療法"。

掛鈎針法,起針時手捏針柄用力甩出,故又名"甩針療法"。

十五、肝腎四穴

中醫對疝氣分為厥疝、盤疝、寒疝、症疝、復疝、氣疝、脈疝七種。大致寒疝,能夠還納,或只有睾丸腫大或下垂者此方有效。如疝氣不能還納,西醫謂之脫腸。肝腎四穴只限於寒疝和氣疝。

肝腎兩經對睾丸關係至為密切。此方選用肝經大敦、太沖、腎經太溪、睥經三陰交四穴。

十六、腹結通便

便秘是常見病,亦老年人的多發病。主要是結腸蠕動遲緩,糞便久積結腸不能排出,引起再吸收,使糞中之毒素入血液,上則口燥舌幹頭暈目眩,下而固結不能進入直腸。痛苦之狀不可忍受。

治法:在左腹結穴埋一皮內針,往往當日排便。 左腹結與下行結腸相適應,皮內針不斷刺激結腸使腸蠕動加快則糞便自然容易排出。

十七、局部多刺治腱鞘囊腫

腱鞘囊腫多因抻、扭傷而起,易發於手腕、手背部,有大有小,往往數年不愈,或逐漸增長。針刺治療,其法頗簡便。

刺法:左手固定囊腫處,用0.5 寸短針,以 28 號為宜,右手持針根據腫囊的大小而酌用針刺之多少。一般在腫處以揚刺即中心一針,四周各一針,腫塊大的還可以沿根部橫刺之。或出粘液,用干棉球揩之。隔日一次,數次即愈。病例甚多,不勝枚舉。

十八、慢性喉炎

慢性喉炎不痛,但音啞,久不愈。

穴名:喇嘛穴傳自藏醫,甚有效。

部位:在背後腋窩縫的縫紋頭。

針刺手法:

初診以毫針刺少商,三棱針刺金津、玉液出血。隔日複診時單刺喇嘛穴,深度 1 寸至 1.5寸因病人肥瘦而異。

手法:少商、金津、玉液點刺出血。喇嘛穴則慢慢旋捻,平補平瀉手法三進三退至5 分鐘。

以後單用喇嘛穴,隔日 1 次。留針 20 分鐘再行前述手法,此手法旋捻要慢,不可使病人疼痛,隔 10 分鐘行第三次手法。得氣時針感下行至手指,再旋捻則上行直達於咽喉,病人感到輕快,再留10分鐘起針。

初診隔日 1 次,一周後每周兩次,繼則每周 1 次。以愈為度。

注意事項:

使聲帶休息,不要大聲講話,更不要喊叫。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並忌煙酒,講話不宜太多。[3]

1.彭靜山經絡功法

==== 第一章 床上運動 ====
 第一節 練功準備 第二節 下肢運動 第三節 上肢運動 第四節 脊柱運動 第五節 頭頸運動 第六節 吐納收功 
==== 第二章 寒暑不侵健身術 ====
 第一節 健身術的來源 第二節 健身術的練功方法
==== 第三章 經絡運動自療法 ====
 第一節 經絡的名稱 第二節 十二經脈循行序列 第三節 十二經脈所屬疾病 第四節 經絡運動方法 
==== 第四章 導引祛病生活要則 ====
==== 第五章 服氣強身法 ====
 第一節 呼吸的生理概說 第二節 服氣法與健康的關係 第三節 服氣方法
==== 第六章 古代養生十四法 ====
 第一節 靜坐調息法 第二節 長生三法 第三節 胎息銘 第四節 長生16字訣 第五節 反舌塞喉法 第六節 上元六合聰耳目法        第七節 轉肋舒足法 第八節 營治城廓法 第九節 按摩腎俞穴法 第十節 摩湧泉法 第十一節 擊探天鼓 第十二節 拭摩神庭 第十三節 下摩生門      第十四節 櫛發去風
==== 第七章 保健灸法 ====
 第一節 足三里長壽灸 第二節 灸臍培元法 第三節 大椎灸強壯法 第四節 灸風門預防中風法 第五節 小兒身柱灸 第六節 老年抗老防病灸附錄
==== 經絡領域學說 ====
 一、經絡學說體系表 二、經絡系統組成表 三、經絡臟腑的表里關係 四、經脈的循行順序 五、十二經脈的循行路線 六、十二經別循行概說 七、奇經八脈參考文獻[4]

彭靜山:針刺面癱十法

彭老治療面癱諸法真是讓人大開眼界,不過對針灸醫生的手法要求比較高,提醒各位臨床應用時要謹慎。彭老用針刺患側下關能否深入,來判斷面癱「陰證」或「陽證」的方法實在很方便,針灸治療面癱,我們經常使用的有十種方法,謂之「面癱十法」。

一、甩針掛鈎療法

用二十八號五寸不鏽鋼針一支,由患側頰車穴進針,初刺時稍深,漸入漸淺,由頰外可見,待針尖正對口角為度。在距針尖五分處,以一手食指按壓皮膚,另手捏住針柄向一個方向旋捻幾下,持針的手猛力向外一甩,則面頰堆累皺縮,使口唇及顏面漸趨正常。

讓患者自已以手捏住針柄,保持原刺深度不變。過二十分鐘,讓患者鬆手,術者手捏針柄,向耳後一松一掣數次,猛然用力甩出,謂之甩針。

也有的患者鬆手後針體自然鬆動,可即拔出。拔出針後,細看針尖附近有肌肉纖維像絲線纏繞在針尖上,則效果更好。每隔三天一次。

二、三瞼療法

(一)落瞼 在完骨至翳風之間壓痛明顯處。找穴方法以拇指放在耳後乳突邊緣向下慢落至穴處則留滯不動。以一寸五分針對準眼球方向刺入至一寸左右。如果找穴和針刺準確時,則不能閉合的眼瞼能夠立即閉 上,故謂之「落瞼療法」。

(二)點瞼 上眼臉麻痹不能閉全,可用五分長不鏽鋼針,左手按緊上眼瞼,右手拇、食兩指捏針以十五度角沿皮邊刺邊退,像用針劃似的,不可深刺,不可使眼瞼出血。點刺後眼瞼立即合上,謂之「點瞼療法」。

(三)穿瞼 如經過落瞼或點瞼,眼瞼仍不能閉合是屬於嚴重的眼瞼麻痹。可用三十號一寸不鏽鋼針,一手捏起眼皮,由外端絲竹空下方沿皮橫刺,眼瞼共分五層,須恰好刺在中層,停留五分鐘,然後慢慢拔出,不令出血,眼瞼即感鬆快,且可微閉。對眼瞼痙攣亦有效。然而這是難度較大的針刺法。非手法熟練不可輕易濫用。謂之「穿瞼療法」。

三種方法,可以選用,必要時亦可同時使用,故稱為「三瞼療法」。

三、口唇點刺

口唇久歪,咀嚼不便,飯粒常留滯齒外,甚者流涎。可用小三棱針,按緊口唇,在患側上下唇上輕輕點刺,使之微微出血。

四、口腔瀉血

眼睛能閉,口唇歪斜經久不恢復者,用消毒紗布墊在唇邊,拇指放在唇內使腮翻轉暴露,以三棱針淺刺口腔粘膜,針針見血。再把三棱針放倒,由上往下輕輕刮壓,出血多些為好。吐淨瘀血,不必漱口,以防感染。放血後面腮松爽,口形有所矯正。

五、兩點四圍

有的患者病情較重,口歪眼斜不見好轉時可用此法。針患側四白、翳風兩穴,謂之兩點,宜用補法。再由地倉透人中,人中透健側地倉,健側地倉透承漿,承漿透患側地倉,對口歪往往收效。二者同時使用謂之「兩點四圍」。

六、眼針療法

眼針的上焦區包括全面部和五官在內。 左眼上焦區在外眥角上部即上眶邊緣二分許外四分之一處。右眼上焦區在下眶邊緣二分許內四分之一處。刺法:一手按緊眼皮,以五分三十號針沿皮輕刺入皮下,不可碰到眼臉。留針五分鐘,輕輕拔出,每天一次。對初發之面癱,尤其是兒童面癱,均有顯效。有六次治癒的病例。

七、交經繆刺

病程較久,經用多次針灸治療而無效時可改用「交經繆刺」。在健側面部,眼上至唇下各穴均可選用,每次取三至四穴,用瀉法。據《內經》「左勝則右病,右勝則左病」的原理,只在健側針刺,療效亦頗滿意。

八、梅花針

患側面部知覺遲鈍,針刺效果不顯者,可用梅花針按常規操作,只在患側面部進行之。 隔日一次,叩擊要輕,面積要在患側普及。

九、古傳經驗方活用

患部以膀胱經、膽經循行部位較重者,可取申脈、金門、光明、地五會等穴。(《標幽賦》)

患部以膽經、大腸經循行部位較重者,可取風池、頭臨泣、二間、聽會、迎香等穴。(《通玄指要賦》)

患部以大腸經、胃經、小腸經、膽經循行部位較重者,可選用頰車、地倉、太沖、顴髎、大迎、陽穀、俠谿。(《百症賦》)

承泣、四白、巨髎、上關、大迎、強間、水溝、禾髎、迎香、顴髎等,為通用穴,隨症選用數穴。如口眼歪斜者,選用上關、下關;口歪頭痛,選承光;口歪、衄血、頭重,選通天;口面歪甚,選完骨、列缺;口噤不能進食,選翳風。(《資生經》)

手法按患者身體虛實和病程久暫而決定。如虛者補之,實者瀉之。新病則瀉之,久病則補之。

十、調整經絡

久治不愈,可用經絡測定儀按常規測定十二原穴,以皮內針埋藏背腧穴以調整經絡,可以促進速愈。[5]

彭靜山:降壓十法

彭氏治高血壓,頗積心得,計有十法:

(1)人迎洞刺 :又名竇刺,其穴在頸外動脈竇處。令患者仰臥,頭部低位。先用手按壓之,如感眩暈,則不宜針刺。針刺時,左手指固定其下動脈,右 手持1.5寸針刺在動脈壁上,以針後針柄微顫為度。不用手法,10秒後起針,留針最長不宜超過2分鐘。主要適用於原發性高血莊。也可用於支氣管牆息、膽右症、胃痙攣。

(2)膈俞皮內針找准六位,雙側各埋1號皮內針一隻,可留之七天。適於體胖、畏針者。此法簡便,但取穴必須準確。

(3)耳後降壓溝:在對耳輪後面上1/3有靜脈可見,以三棱針點刺,出血如豆許。用於高血壓急症。上三法均可在針後10秒降壓。

(4)太淵脈刺:用2寸針刺於橈動脈寸口部位,不用手法,以針柄微顫為度,不動可微提針柄調整。

(5)眼針降壓:刺心、肝二區。

(6)鼻針降壓:取印堂、素膠,用5分針以45度角斜刺。以上三法,可在5分鐘內降壓。

(7)太沖瀉法:刺太沖穴,用提插瀉法,適用於肝陽上亢,眩暈較重之高血壓。

(8)合谷透後溪:手掌側置,用3寸針,由合谷透刺後溪,得氣後,用捻轉瀉法,透天涼法更佳。適用於髙血壓而致大便秘結,小便黃赤,口燥舌干,食欲不振,內有鬱熱者。

(9)三里降壓:體質虛弱,有胃腸疾患而患高血壓者,刺足三里,用補法。

(10)石門降壓:多用於婦女。任脈偏盛,胸腹脹滿,婦人經閉,赤白帶下者。

髙血壓的兼症治療,眩暈者多用俠溪、上廉。失眠加行間、神門、肝俞。頭痛太沖透湧泉、盲俞。腎虛陰虧配太溪、腎俞。陽虛灸關元、氣海、命門。[6]

彭靜山:彭靜山針灸捷效經穴歌訣

頭面頸項部病症:

面口針合谷,眩暈配太沖;風池清頭子,顳痛太陽攻。鼻塞迎噴香穴,印堂眉額中;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後同。牙關面頰症,下關與翳風;口眼歪斜疾,頰車地倉從。陽白羽四白,面痛治亦同;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勞宮。落枕成斜頸,外關或懸鐘;急性項背強,均可取人中。耳聾取耳穴,耳門透聽宮;中渚外關配,啞門與翳風。廉泉主喉舌,治啞先治聾;新穴供選用,聽會及聾中。

胸腹部病症:

氣宇內關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樞治臍周。下腹三陰交,關元氣海由;中極陰陵伍,能導尿瀦留。泌尿生殖症,上穴一樣尋常優;脅痛刺夾脊,陽陵與支溝。腹痛背俞穴,夾脊響應投;若遇闌尾炎,闌尾穴針留。

腰背四肢部病症:

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門;夾脊按部取,腰穴恰當深。下腰年夜腸俞,上腰腎俞存;胸背須審慎,脅肋不成深。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下肢陽陵泉,環跳絕骨捫。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針。

其他病症:

暈厥人中主,足心取湧泉;有熱刺出血,十宣十指端。曲池降血壓,退熱亦可兼;瘧疾取年夜椎,至陽間使連。三里調腸胃,內關利胸間;寧心止嘔吐,並可治失蹤眠。神門三陰交,安神療效傳;啞門治癔病,人中內關捻。癲癇長強穴,百會年夜椎延;風池及太沖,頭昏眩暈旋。喘發定喘穴,胸悶配膻中;天突能止咳,痰多加豐隆。肝炎肝膽俞,至陽及太沖;陽陵足三里,年夜椎浸染洪。天樞足三里,止瀉有奇功;脫肛承山穴,長強百會中。[7]

著作與論文

著作

彭靜山是我國著名的針灸專家,行醫60多年,編撰15部著作,發表論文130多篇。 著有《眼針療法》《簡易針灸療法》《針灸秘驗》《婦科病中藥疔法》《常見四種慢性病中藥及針灸療法》《普及針灸手冊》《彭靜山觀眼識病眼針療法》《彭靜山經絡功》《彭靜山醫文養生集》《針灸十絕招》《華佗先生內照圖淺解》《藥籠小品》等著作。[8][9][10][11] [12]
1.彭靜山獨特取穴原則大揭秘:一點二穴三線四面[13]
2.彭靜山:針灸的「七方十二劑」.[14]
3.彭靜山對自己50年行醫生涯的回顧[15]
4.彭靜山:半個世紀前的拔火罐攻略(漲姿勢)[16]
5.彭靜山針灸秘驗32灸方[17]
6.病久治不效用大接經法(彭靜山)[18]

相關視頻

1.彭靜山眼針療法視頻 [19]

2.彭靜山床上經絡功(上)[20]

3.彭靜山床上經絡功(下)[2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