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前,就有春光(朱燦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往前,就有春光》是中國當代作家朱燦銘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往前,就有春光
本來二月末三月初,應是春回大地、生機勃發的時節。可是,總有不如意,會出乎意料而來。這不,一連串的陰雨,推遲了春天回歸的進程。春寒甚是料峭逼人,一直在天地間縈迴,不甘心就此離去。你看,柳條在風中凌亂,那是殘冬的尾子在作最後的抽搐。
好不容易,今天的風柔和了些,天也放晴了。或許,天空也有顆愛美之心,厭倦了自己蓬頭垢面的樣子。只要雨一停,風稍輕,就毫不吝嗇地把藍天白雲,一股腦地從梳妝盒拿出來,精心地梳洗打扮一番。一朵白雲貼在穹頂上,久久未動、未散,猶如迷人的「梅花妝」,靚麗了整個天空。天氣也暖和起來,不再遭受雨擾風侵,人也隨之活潑了不少。
於是,穿過一條長長的小路,到野外去。說是去覓一下春光,倒不如說是放鬆一下心情,排遣消解近日突如其來的苦痛。昨日春寒還未盡,未成想,東風一夜暖全城。一夜未見,原來死氣沉沉的天地,竟然換了容顏,從灰頭土臉到唇紅齒白,從草枯葉落到草木蔥蘢,這般變化的時間,短暫得只需要一夜春風吹過。
一路上都是柳樹,傍在水邊,或粗壯,或纖細,或挺立,或斜倚,不一形狀。有的還是一樹枯枝,有的卻已經綠絛垂落,同樣是柳樹,同樣的生存環境,有不一樣的生命力,頑強讓生命多了些底氣。不過,再等些時日,這些個柳樹,就會甦醒、回青、滋芽、吐苞、舒葉,一樣能給春天添上盎然綠意。
風輕輕地從柳條間拂過,就在眼前晃晃悠悠。伸手拈住,細細打量,這一線柳條,纖細而柔嫩,綠沿着脈絡,在蜿蜒,在侵染,在沉澱。一顆顆凸起的芽苞,玲瓏纖巧,外面裹着深褐色的外套,從芽苞頂端狀如領口的空隙處,幾片細嫩的葉奮力往外掙扎,幾番努力,還是逃脫不了芽衣的束縛。不過,從裂口裡,一股柔和的清香,慢慢地舒展開來,清新淺淡,難道這就是初春的味道?
柳樹下,是沿着溪岸的長條草地,偎依着成行的柳樹,伸向遠方。抬眼望去,前些日子還是一片枯黃,如今已是星星點點般地,點綴些淺綠。只是顏色過於淺淡,不甚明了,如果不是精心發現,往往會錯過這抹綠色,這片稚嫩的風景。
來到草地邊,想用手機攝下幾張照片,可是,一連好幾張都不甚滿意,照片裡只有一大片刺眼枯澀的黃。蹲下身子,用手指在黃色里撥弄一番,才能找到一點點柔嫩的綠,偎着濕漉漉的泥土,使勁地向上探出蜷縮的腦袋,只不過那片黃將它們淹沒罷了。再有一陣春風助力,它們就能擺脫禁錮,重見天日,再獲自由。
那從柳條的縫隙間鑽過來的風,吹在臉上,柔柔的,如撫在嬰兒的皮膚上一般,柔滑細嫩;又如一掬溫水,輕沐臉龐時,油油地從臉上滑過,好不舒適。不遠處的兩棵柳樹間,有一星一點的紅,隨着風勢,伸頭縮腦地張望,與人逗趣。這,瞬間點燃了我的好奇。快步尋去,一棵紅梅仍開得艷麗。樹,倔倔;枝,扎扎;葉,錚錚;花,灼灼。只不過,有些花瓣稍微蜷曲、發黑,還有些落在地面,灑成了一個圓兒。
路過一條石板橋,很窄不長,就是一塊青色的條石橫擔在小溪之上,如一條扁擔,挑起小溪兩岸,像挑起過去與將來:往後背陰,柳條初萌稀疏,柳色淺淡;往前向陽,柳葉抽發舒展,柳色漸濃。看樣子,只有往前,才會覓到春光的模樣。坐在溪橋上,雙腳伸向溪水,這會兒是不怕潤濕鞋子的,因為水面離腳還遠,還要等上很長一段時間,溪水才會上漲,這時就可以脫去鞋襪,將腳浸在溪水裡,去感受什麼才叫清涼、愜意。
溪水流得很緩,悠悠閒閒地,向下游流淌。水很清澈,可以看見溪底,一枚枚的鵝卵石,小巧玲瓏,形態各異,色彩不一,只可惜沒有游魚。前邊的溪谷中間,有一塊麻石橫臥在溪水中央,露出水面的部分,已經被溪水潤透,微微泛着些青色。可是走近一看,不是青苔,石頭上什麼也沒有。也許,是周邊的綠蔭,映照在上面的緣故吧。
這時候,突然響起了一陣清脆的聲音,那是鳥兒躲在柳樹上面,輕鬆愉快地歌唱。我往前走了走,想探個究竟,驚起一陣鳥兒振翅起飛時划動樹枝的「窣窣」聲,緊接着又是一陣,應該是我的侵入,讓它們感受到了危險。於是,我停下腳步,靜靜地等上一會。在我的萬般期待中,一聲清脆、勇敢的鳥啼,打破了短暫的寂靜。不一會兒,又是一聲,慢慢地前呼後應起來,連成一片,與輕風流水應和着。
就在這個春初至還未濃的日子裡,暫時拋下苦惱、心憂,去尋找一片寧靜的春光。可是,我根本沒有預見,春就是潛伏在冬里,無論冬天多麼漫長,無論寒氣多麼頑固,春總是在潛滋暗長,只是有些人、有些時候沒有尋找春的勇氣和行動。雖然還沒有尋到奼紫嫣紅的燦爛春光,至少還有一股柔和的春風、一行生機勃發的柳樹,最重要的是,還有那暖人的陽光。
只要向着陽光,陰影就在你的背後。這一句西方諺語,我記得很清楚。雨後天會晴,冬去春會來。只要有心尋覓,只要向前不輟,就會發現,寒冬就會過去,所有的寒冷、悲涼,所有的不如意,都會被陽光驅散。而你再往前,就是盎然的春意,就是滿世界的如畫風景。
往前,春天就不會輕易錯過,越往前,春光越美。 [1]
作者簡介
朱燦銘,70後文學愛好者,業餘時間喜歡創作古詩詞、散文,作品散見於紙媒網刊,並在全國性散文、詩詞徵稿大賽中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