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守信
徐守信作家 |
徐神翁,名徐守信,泰州海陵(今江蘇如皋市)人[1]。生於宋仁宗天聖十年(1032年),十九歲入天慶觀,供灑掃之役[2]。英宗治平年間(1064—1067年),遇異人授道。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去世,享年76歲[3]。
徐神翁有一個弟子,叫苗希頤,在徐神翁左右數十年。他編了一本《徐神翁語錄》。該書記載,徐神翁遇神仙後得道。此後,日誦《度人經》。有人向他問未來的事,他常常用經中的語句來回答。他得道後,仍常攜一掃帚,灑水掃地。人們呼他為徐二翁。發運使蔣穎叔,根據經書中有「神公受命,普掃不祥」之句,稱這位老是拿掃帚的活神仙為「徐神翁」。此後,人們也就都叫他「徐神翁」了。
除了「神算」預言未來之外,徐神翁還有一個頗受人注目的本事,就是為人治病。和鐵拐李一樣,徐神翁也常背着個藥葫蘆,這顯示着他的治病本領。
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年),皇帝下詔,賜徐守通道號「虛靜沖和先生」。此後,他三次被召赴京師。
民族 ;漢族
本名 ;徐守信
別稱 ;神翁
去世時間;1108年
出生地 ;泰州海陵(今江蘇省如皋市)
所處時代;北宋
出生時間;1032年
目錄
1個人簡介
2生平經歷
3備註
4徐守信墓
1個人簡介
徐守信,歷史人物。又名神翁,其籍貫較亂,有四川、河北、江蘇、甘肅之記載,或記載着不是同一人。(見《少室山房筆叢》「徐神翁,宣和間海陵人,見三仙傳頗詳,其
余姓氏間有相同,然不可深考,總之不足深辯。」)其外形之特點為「筆墨草草,神氣炯然」(見《畫鑒》)徐守信故事的核心為其可預測未來,善作讖語。與蘇東坡、蔡京
有過交流,其中以與康王對話最為著名。
《宋稗類鈔》卷二八「高宗在潛邸,遇道人徐神翁,甚敬禮之。神翁臨別獻詩曰:「牡蠣灘頭一艇橫,夕陽西去待潮生。與君不負登臨約,同上金鰲背上行。」當時不知詩意
謂何,後兩宮北狩,高宗匹馬南渡即位,至建炎庚戌正月三日,帝避兵航海,次章安鎮灘淺閣,舟落帆於鎮之福濟寺前,以?晚潮顧舟人曰:「此何灘」曰:「牡蠣灘」遙見山
上有閣巋然,問居人曰:「此何山」曰:「金鰲山」高宗乃登焉,入閣見神翁大書往年所獻詩在壁間,墨痕如新,方信神翁能前知,為神仙中人也。」
大觀二年(1108年)四月二十日,「解化」(即「羽化」,道士去世)於上清儲祥宮之道院。贈「太中大夫」,葬泰州城東響林東原。宣和年間,人們就在那裡建了一座升真
觀來紀念他。
2生平經歷
徐守信,如皋城郊人,生活於北宋後期,生卒不詳。少孤,年輕時役於天慶觀。嘉年間,得天台道士佘元吉授以神仙抱一之道,徐守信刻苦修煉,深得其旨,尤長於預測學,
有神翁美名。哲宗無子,為皇位繼承人舉棋不定,遣使詢問徐守信。徐曰:「上天已降嗣矣!」再問,只書「吉人」付之。後來,正與徽宗趙佶相符。從此,神翁名聲大振,
徽宗賜號「靜虛先生」。明代以前,徐守信位列八仙之一,金代侯馬墓葬磚雕、元初永樂宮壁畫《八仙過海》、馬致遠戲曲《三醉岳陽樓》均有徐神翁形象。至明中期,吳元
泰所著《東遊記》才將徐神翁換成何仙姑。現如皋靈威觀祖師堂中徐守信位列樂子長之左。
3備註
徐神翁亦進入過八仙的隊伍,後被淘汰,相關記載為:
明·嘉靖三十二年刊本《風月錦囊》記載的八仙有徐神翁。
明·無名氏《賀昇平群仙慶壽》變為下八仙一員,下八仙是王喬、陳戚子、徐神翁、劉伶、陳摶、畢卓、任風子、劉海蟾。
4徐守信墓
《侯馬65H4M102金墓》「頭戴帽,頷下短須,身着袍,袍子下擺隨風而動,袖手而立,肩披蓑衣於頸下扎結,雙目微合直視前方。」疑為徐神翁。
參考資料: 1. 八仙
詞條標籤: 神話人物人物
參考來源
- 移至 ↑ 徐神翁,名徐守信,泰州海陵(今江蘇如皋市)人,搜狐 - www.sohu.com/a...- 2024-8-1
- 移至 ↑ 生於宋仁宗天聖十年(1032年),十九歲入天慶觀,供灑掃之役,人文泰州-weixin.qq.com - 2023-05-05
- 移至 ↑ 遇異人授道。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去世,享年76歲,天眼查 - https://www.tianyancha.com/...- 202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