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徐志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徐志軍
徐志軍
出生 1978年
安微利辛
國籍 中國
別名 慧明
職業 雕刻名家
知名作品 《五百立身圓雕羅漢》
《水滸一百單八將》
《竹林七賢》
《鍾馗夜巡》


徐志軍,藝名慧明蘇州橄欖核雕刻名家,安微利辛人。

1978年生於永興鎮程湖村的一個農村家庭。

1995年拜周建明為師開始學習核雕。

1996年到蘇州拜當地核雕代表人物–核雕藝術大師周建明學習核雕;

2001年於上海學習城市雕塑,再投身到上海一家建築雕塑公司研究雕塑;現以核雕刻為主要職業,擅長雕刻十八羅漢。

2005年浙江東陽學習木雕。

在多年的雕刻過程中不斷追求創新,創立了自己獨有的風格和特點。

代表作品有《五百立身圓雕羅漢》、《水滸一百單八將》、《竹林七賢》、《鍾馗夜巡》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字 徐志軍

別 名 慧明

出生地 安微利辛人

出生日期 1978年

代表作品 《五百立身圓雕羅漢》《水一百單八將》《竹林七賢》《鍾馗夜巡》

徐志軍弟弟徐志成

徐志成,藝名逸人, 徐志成,藝名逸人,1984年出生於安徽。1997年跟隨哥哥徐志軍拜周建明為師學習核雕,2009年在浙江東陽學習木雕。擅長浮雕、圓雕,現在正潛心鑽研鏤雕,雕刻手法細膩、生動寫實。代表作品有《五百立身圓雕羅漢》、《水滸一百單八將》、《老子出關》、《三顧茅廬》等。

也許是因為從小耳濡目染受哥哥的影響,也許是骨子裡一直以來對核雕的熱愛,「80後」的徐志成對學習核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徐志成是一個生性開朗的人,可是面對枯燥的核雕,他卻表示,「我喜歡核雕,我愛好核雕,所以我並不覺得枯燥」。 耐心,是核雕過程中最重要的基本條件。儘管現在學習核雕技藝的人很多,可是徐志成表示,核雕技藝的傳承和發展還存在一定困難。「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沉不下心來,儘管我也只有30歲,可是我的耐性卻比絕大多數30歲的人強。我可以坐一整天來雕刻一個人物表情。」 徐志成說,「同哥哥一樣,平時除了雕刻外也喜歡繪畫、釣魚。一個用來尋找雕刻靈感,一個是練習耐性的。」

2005年,徐志成憑着自己對核雕的獨特理解,前往浙江東陽專門學習了木雕。在「殷派」雕刻技巧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雕刻刀法。刀法細膩,每一刀雕刻都顯示出了雕刻者嫻熟的技藝。獨特優美刀法的形成,是技術達到純熟境界的表現。臨摹一張好畫時,最難的就是模仿原作者的筆觸,感受原作者創作時的心境。其實刀法亦是如此,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才能讓自己的核雕作品更具辨識度。同時也只有掌握技巧並不斷地積累經驗,才能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刀法。

面對越來越多的機械仿製,徐志成表示,這對核雕行業有一定的影響,但這也是一個創新的好時機。「手工雕刻時,每一刀下去都是一份情,而機械只是冷冰冰的、按部就班的。」徐志成說,「我現在正在潛心研究鏤雕,希望能帶給廣大收藏者更好的作品。 我對自己創作的要求就是沒有最好,但求更好。」

徐志軍作品

人物成長經歷

徐志軍,自幼喜好繪畫,1995年,生活的窘迫和命運的多舛讓這個年僅13歲的男孩離開了學校,前去蘇州開始學習橄欖核雕刻。也許這就是命運的安排讓他與核雕結緣。核雕是一份寂寞的工作,但是寂寞能讓人靜下心來思考。為了突破傳統雕刻手法,為了更好地加深自己的核雕技藝並在眾多雕刻藝術家中脫穎而出,徐志軍除了跟隨老師學習核雕技法,還先後學習了城市雕塑與木雕 。「人總是要不斷創新的,不創新就會被淘汰。」徐志軍說。在創作過程中,他大膽地把城市雕塑和木雕的雕刻手法融入到了核雕中,使得雕刻出的作品柔中帶剛,剛柔相濟。

「我做核雕到現在也有19年了。」徐志軍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開始的時候學習核雕只是想學一門手藝,可是現在,核雕對我來說已經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除去雕刻,徐志軍最喜歡的就是繪畫。他謙虛地說:「我的繪畫就是自娛自樂,很多時候繪畫是我雕刻靈感的主要來源。因為我覺得,藝術是相互聯繫的,美是互通的。」可能也正是因為多種藝術形式的涉獵,才讓他的作品布局巧妙、比例精準,所刻畫的人物表情豐富、栩栩如生。在他的核雕作品中,細膩與粗獷被他刻畫得天衣無縫、恰到好處。 隨着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事核雕,徐志軍表示,「我就是我,我有我自己的獨特之處」。

   面對核雕市場的日益興盛,北京商報記者問到徐氏兄弟有何打算,他們都表示順其自然。徐志軍說:「我們的作品受到廣大收藏者的喜愛是我們的榮幸。但面對很多人稱呼我為老師,真的不敢當。我只是一個普通的核雕人,並沒有想過出名,做好自己做好作品就是我對自己的要求,我只是我。」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是兄弟二人在核雕路上一直追求的理念。徐志成表示:「現在回看之前的作品,總會發現它們的不足之處,總想把它做得更好。」所以,當北京商報記者問到最滿意的作品是什麼時,徐志成說:「到目前我還沒有特別滿意的作品。」

在追求完美與創新的路上,徐氏兄弟希望能在今後為廣大收藏者帶來更新、更好、更獨特的核雕作品。《竹林七賢》、《鍾馗夜巡》等。 雕刻刀,橄欖核,核雕人。所有的語言都蘊藏在橄欖核中,所有的情都體現在每一次雕刻上。落筆如有神,刻刀似有情。每一件作品都像是自己的孩子,因為每一件作品都飽含着他們真摯的情感。核雕是有生命有溫度的,核雕的生命體現在雕刻者的每一次雕刻中,核雕的溫度體現在收藏者的每一次撫摸中。這些都是採訪核雕名家徐氏兄弟留給北京商報記者的最深感觸。


參考文獻

核雕,惟有情感灌入方能體現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