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徐秉義(清朝官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徐秉義(清朝官員) 徐秉義(1633一1711)初名與儀,字彥和,號果亭,崑山(今江蘇省崑山縣)人,徐氏齋徐開法之子,顧炎武之甥。探花徐乾學之弟,狀元徐元文之兄,兄弟三人皆官貴文名,號稱"崑山三徐"、齋號"集義居"。

人物簡介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科一甲三名進士(探花),授編修,選右中允。官至吏部侍郎,時人評為"文行兼優"。後與刑部侍郎綏色克同赴陝西,審理糧鹽道受賄案,擬罪失當,貶詹事。後擢內閣學士。

康熙十四年(167年),徐秉義典試浙江,一時知名之士幾乎全被選拔完了。秋,徐秉義以史館纂修被徵召入京,授左中允。此後,徐元文任日講起居注官,教習庶吉士。徐秉義參與館選。作為教司,考慮以兄拜弟不合禮教,而不拜教司不合王法。徐元文上疏辭去職務,康熙帝不答應。特免去徐秉義教司,此事才得以了結。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四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許三禮彈劾徐乾學結黨營私,爭權奪利,並縱容子侄貪贓受賄,廣占田產。但對徐秉義,許三禮則說他"文行兼優",向朝廷懇切舉薦,希望能夠加以重用。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三月三日,徐秉義與錢陸燦、孫暘、盛符升、徐乾學、尤侗、何棒、黃與堅、王日藻、許纘曾、周金然、秦松齡等十一位老耆聚飲修禊於遂園,宮廷畫家禹之鼎繪《逐園耆年楔飲圖》。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擢少詹事,日講起居住官。康熙三十八年,升任詹事。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任殿試讀卷官。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出任順天鄉試主考官。後,徐秉義告假還鄉。

相關事件

康熙十二年,徐秉義中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徐秉義與兄長徐乾學、徐元文被人稱作"崑山三徐"、"同胞三鼎甲",齋號"集義居"。他的長兄徐乾學是康熙庚戌科探花,他的弟弟徐元文是順治己亥科狀元。他們的母親對他們教育非常嚴格。讀書背誦總是到夜半,從不放鬆。到他們都成了國家棟樑時,也總是提醒他們謹慎行事,出以公心,認真選拔有識的寒門人才等。徐家的女婿申菽飾也是江南省考解元。一門之中這麼多人在朝為官,又都是出類拔萃的人才,三百年清朝之中沒有可與之相比的。傳說,徐秉義的父親在明朝兵亂時,曾將數十婦孺藏於隱蔽處,以火燒宅子騙走亂兵,說"被救之人已燒死",使數十名婦女、兒童性命得免殺害,當時人稱徐家有德。

康熙十四年,徐秉義典試浙江,一時知名之士幾乎全被選拔完了。秋,徐秉義以史館纂修被徵召入京,授左中允。此後,徐元文任日講起居注官,教習庶吉士。徐秉義參與館選。作為教司,考慮以兄拜弟不合禮教,而不拜教司不合王法。徐元文上疏辭去職務,康熙帝不答應。特免去徐秉義教司,此事才得以了結。康熙二十二年,擬纂修《一統志》,康熙帝說此事必定得徐家兄弟幹了,徐秉義參與其中。而後,他出任《大清一統志》總裁官。升侍講,累官至詹事府右中允。康熙三十六年,擢少詹事,日講起居住官。康熙三十八年,升任詹事。康熙三十九年,任殿試讀卷官。後授任《明史》總裁官。幾經升遷任吏部侍郎。過年以後,徐秉義因與刑部侍郎綏色克一起在審理鹽道黃明受賄案時,擬定罪不對,而降級,調任詹事府詹事。又趕上朝考翰林詹事,他應試的《萬壽無疆賦》,名列第一,例當升職。在職期間,歷官升至內閣學士、吏部侍郎。康熙四十一年出任順天鄉試主考官。最後,徐秉義告假還鄉。康熙四十三年秋,回到老家。第二年開春,康熙帝南巡時,他陪同登玉峰,游徐乾學家的遂園。康熙帝親筆書寫"恭謹老成"的榜額賞賜給徐秉義,對他一生作了肯定。從此他杜門卻掃,購求古籍,供稿本抄錄。常與黃宗熙、萬斯同等切磋。徐秉義死於康熙五十年。 [1]

[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