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徐輝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徐輝祖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 徐輝祖

別名: 徐允恭

國籍: 中國(明)

職業: 軍人

父親: 徐達

徐輝祖(約1368年-1407年),濠州(治今安徽鳳陽)人,明代大將、中山王、魏國公徐達的長子,初名允恭,長八尺五寸,面如冠玉,英姿非凡,有才氣,以勛衛署左軍都督府事。1385年襲爵魏國公。[1]

人物生平

洪武年間

徐輝祖,濠州人,明朝大將徐達的長子,最開始名字叫允恭,身高八尺五寸,英俊瀟灑還有才氣,在勛衛署左軍都督府做事。徐達過世後繼承了爵位。因為避諱皇太孫朱允炆的名字被賜名為徐輝祖。數次在陝西、北平、山東、河南練兵。燕王府的阿魯帖木兒別有所圖,被他抓捕誅殺了。回來之後掌管中軍都督府 。

建文年間

建文年初,加封太子太傅 。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將逢朱元璋忌日,燕王朱棣派兒子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入京。等三人到了京城,齊泰請求建文帝把他們一併留下。黃子澄說:"不可以。懷疑他而作此準備,是有害的,不如把他們全部遣返。"徐輝祖此時秘密奏報說:"我的三個外甥中,只有高煦勇猛剽悍而且無賴。他不但不忠於陛下,也會背叛他的父親,他日一定會成為大患。"惠帝問徐輝祖弟弟徐增壽和駙馬王寧,二人都包庇他們,於是將三人遣返歸國 。朱高煦偷了徐輝祖的馬逃跑。徐輝祖派人去抓,沒有追上,惠帝聽說了,就把他當做親信 。此後不久,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在戰役期間,朱高煦作為燕軍主將出力甚多,惠帝說:"吾悔不用輝祖之言!"

建文三年四月,徐輝祖奉命參加白溝河之戰,率軍成功掩護李景隆撤退。建文四年正月,朝廷命徐輝祖帶兵北上 。四月,與燕兵交戰於齊眉山,南軍大勝,斬燕將李斌。南軍再次獲得勝利,再加上暑熱,燕軍陷入窘境 。這時,朝廷訛傳燕軍已兵敗,京師不可無良將,遂召回徐輝祖。淮北的中央軍因此勢孤而大敗 。等到燕兵過江打南京時,徐輝祖還在帶兵抵抗 。

永樂年間

朱棣入京後,徐輝祖留在父祠,不肯迎接朱棣,被關進監獄 。朱棣親自召見詢問,徐輝祖一言不發,拒絕推戴。司法部門逼迫他招供,徐輝祖只寫下父親是開國功臣,子孫免死而已。朱棣大怒,想要誅殺他卻又中止。不久,勒令他返回私宅,革去俸祿和爵位 。永樂五年(1407年),徐輝祖去世。徐輝祖死後一個多月,朱棣以"中山王(徐達)不可無後"為理由,由其長子徐欽繼承魏國公 。明神宗時,朝廷錄建文忠臣,在南京設廟祭祀,以徐輝祖居首。後追贈太師,諡忠貞 。

侯爵世襲

第一代魏國公徐達 (1332~1385),1370年朱元璋授徐達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右柱國、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改封魏國公、歲祿五千石、賜世襲文券。徐達死後,朱元璋親至葬禮以示悲瘍,把他列為開國第一功臣,追封他為中山王,諡號武寧,贈三世皆王爵。

第二代魏國公徐輝祖(1368-1407年),徐達去世後,嗣爵。朱棣靖難後,不便殺他,便把他削爵及禁錮在家中。

第三代魏國公徐欽(1407–1424),徐輝祖死後一個多月,明成祖以"中山王(徐達)不可無後"為理由,由徐輝祖長子徐欽繼承魏國公。永樂九年(1411),與成國公朱勇(朱能之子)、定國公徐景昌(徐達之孫、徐增壽之子)、永康侯徐忠等以縱恣為言官所劾,明成祖寬宥朱勇等人,而令徐欽歸鄉就學。永樂十九年(1421)來朝請求辭職,明成祖大怒,罷其為民。明仁宗繼位後,恢復爵位。

第四代魏國公徐顯宗(1425–1448),徐欽去世後,繼承魏國公爵位,正統十三年去世。爵位傳弟徐承宗。

五代魏國公徐承宗(1448–1464),正統十三年七月,徐承宗繼承其兄徐顯宗的魏國公爵位。天順初年,擔任南京守備,併兼領中軍都督府,任內公廉恤士。死後,其子徐俌繼承爵位。

第六代魏國公徐俌(1465–1517),字公輔,持重,善容止。成化元年,徐俌繼承魏國公,擔任南京守備,因懷柔伯施鑒(施聚之子)以協同守備為上位,徐俌感到不平,於是上奏,詔書令以爵為序,遂成法律。弘治十二年(1499),給事中胡易、御史胡獻因上奏而下詔獄,徐俌上章論救。正德年間,上書反對明武宗郊遊。徐俌曾經與無錫百姓爭田,賄劉瑾,為時論所譏嘲。徐俌死後贈太傅,諡莊靖。

第七代魏國公徐鵬舉(1518–1571),徐俌之孫,正德十三年十一月繼承爵位,守備南京兼中軍都督府僉事。嘉靖四年加太子太保,統領中軍都督府。嘉靖十七年四月,守備南京。隆慶五年二月去世。徐邦瑞繼承爵位。徐鵬舉曾寵幸其妾,冒封夫人,欲立其子為嫡,坐奪祿。

第八代魏國公徐邦瑞(1572年–1589年),徐鵬舉死後,隆慶六年四月,徐邦瑞承魏國公。萬曆二年,擔任南京中軍都督府僉事,萬曆十七年去世。徐維志繼承爵位僉事,萬曆十七年去世。徐維志繼承爵位。

第九代魏國公徐維志(1589–1593),徐邦瑞之子。萬曆十七年九月,繼承爵位。萬曆十九年,擔任協守南京兼領後軍都督府。萬曆二十一年八月去世。徐弘基繼承爵位。

第十代魏國公徐弘基(1595–1645),徐維志之子。萬曆二十三年七月,繼承爵位。萬曆三十五年,協守南京兼領後軍都督府。萬曆三十七年四月,提督操江。天啟元年,以疾辭任,加太子太保。明末崇禎十四年,再次鎮守南京,加太傅。諡莊武。徐文爵繼承爵位。

第十一代魏國公徐文爵(1645–1645),徐弘基之子。明亡後,弘光元年被弘光帝封繼魏國公,同年歸降清朝。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