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徘徊包公祠(曾令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徘徊包公祠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徘徊包公祠》中國當代作家曾令琪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徘徊包公祠

雖然《宋史》對包公的記載並不多,但可以說,在中國百姓的心目中,包公是古往今來第一大清官。

包公(999――1062年),名拯,字希仁,宋仁宗天聖五年進士。曾任監察御史,主張「練兵選將,務實邊備」,以御契丹。後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官至樞密副使。知開封府時,執法嚴峻,不避權貴,當時民間有諺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死後諡曰「孝肅」,家鄉合肥立祠四時祭祀,名曰「包孝肅公祠」。

包公祠坐落在合肥市區包河公園內。大門有對聯一副:「中賢將相;道德名家。」進門為一個小院,約四百多平方米;中間一棟堂屋,塑包公坐像一尊,高約八尺,古銅色,顰眉遠視,長須拂於胸前,顯得十分威嚴。中堂一副楹聯,黑底綠字,非常醒目:「照耀千秋,念當年,鐵面冰心建讜言,不希後福;聞風百世,至今日,婦人孺子頌清官,只有先生。」上聯說包公鐵面無私,其心如冰,不染塵垢,所以風采可昭日月;下聯說他高風亮節,為官清廉,故爾事跡婦孺皆知。此聯恰當地概括了包公的歷史功績與人民熱愛、懷念包公之情。

祠堂有正殿三間,左邊一間,擺三口鋥亮的鍘刀,皆長五六尺。據一些筆記小說和民間傳說,右邊的叫「龍頭鍘」,專鍘王公貴族犯死罪者;中間的叫「虎頭鍘」,專鍘文武百官犯死罪者;左邊的叫「狗頭鍘」,專鍘平民百姓犯死罪者。真是等級森嚴。我不知道北宋時是否時興以鍘刀來處死刑,但我們從小經《包公案》之類的小說和《鍘美案》之類戲劇反覆渲染,而今目睹實物,確有不寒而慄之感。

在放置鍘刀的旁邊屋內,壁上嵌有包公手書之詩: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鈎。

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愁。

史冊有遺訓,無貽來者羞。

在這首詩中,包公表明自己將一生追求清心寡欲,廉潔奉公,擔當道義,成為棟樑。有資料說,這是包公初登仕途之作,也是他一生中留下的唯一一件文學作品。包公做官數十年,經歷了數不清的風風雨雨,初衷不改,真正實踐了自己「無貽來者羞」的誓言,贏得後世永遠的景仰。

包公逝世前,留下遺訓一則,刻於一塊高八尺的石碑之上:

後世子孫任官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仰工刊石,堅於堂屋東壁,以昭後世。

看,包公不僅自己一生正直、清廉,還要求後世子孫不做貪官污吏;如有不從,則不准葬入包氏祖墳,不承認其包氏後裔的身份。我想,無論哪朝哪代,從統治者到老百姓,沒有誰不痛恨貪官污吏的。包公如此要求子孫,無論於國於家,都值得大力提倡。包公此舉,足為當今溺愛孩子者鑒。

包公祠的面積並不大,白壁黑瓦,如包公之為人,黑白分明;整座祠堂恰似一莊嚴古剎。遊人們三三兩兩,絡繹不絕。撫今思昔,緬懷這清正廉明、風範長存的一代名臣「包青天」。[1]

作者簡介

曾令琪,中國辭賦家協會理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