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徙木立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徙木立信
 

近義詞

反義詞

出 處 :《史記

體 裁成語

屬 於 :褒義詞

徙木立信,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意思通過使人搬動木頭而樹立威,信指通過某種手段樹立典型,而使公眾信服的行為。。出自《史記·商君列傳[1]

原文

孝公既用衛鞅,鞅欲變法,恐天下議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2]

譯文

秦孝公已經任命了衛鞅,衛鞅想要實施變法圖強政策,唯恐天下人對自己產生非議。法令已經完備,但沒有公布,衛鞅恐怕百姓不信任,於是在國都市場南門立下一根三丈長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夠搬到北門的就賞給十鎰黃金。百姓對此感到驚訝,沒有人敢去搬木杆。衛鞅就又宣布命令說:「有能夠搬過去的就賞給五十鎰黃金。」有一個人搬木杆到北門,立即賞給他五十鎰黃金,以表明沒有欺詐。終於頒布變法的法令。

故事

歷史大牛商鞅就此登上歷史舞台,秦孝公成就了商鞅,商鞅也成就了秦孝公,可謂千古君臣。要幹大事,君臣不可少,像秦國這樣連續四代都是千古君臣很少見,秦孝公和商鞅、秦惠文王和張儀、秦昭王和范雎,秦始皇和李斯。

商鞅到了秦國,開始秦孝公不見他,是啊,作為老闆,隨便一個小老百姓哪能見得到,商鞅於是找了秦孝公的寵幸的太監警監門路,財見到了秦孝公,倆人一拍即合,說搞就搞,先任命商鞅為左庶長。

秦孝公已經任命了衛鞅,衛鞅想要實施變法圖強政策,唯恐天下人對自己產生非議。法令已經完備,但沒有公布,(衛鞅)恐怕百姓不信任,於是在國都市場南門立下一根三丈長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夠搬到北門的就賞給十鎰黃金。

百姓對此感到驚訝,沒有人敢去搬木杆。(衛鞅)就又宣布命令說:「有能夠搬過去的就賞給五十鎰黃金。」有一個人搬木杆到北門,立即賞給他五十鎰黃金,以表明沒有欺詐。終於頒布(變法的)法令。

寓意

任何政令制度如果得不到有效執行,最終只是一紙空文。當年商鞅為了使「政必行」,採取了兩項措施:其一就是「徙木立信」,取信於民;其二是對反對新法者嚴懲不貸,尤其是對權貴。有令出即行的決心,還有能夠保證政令暢通的手段,才能保證「政必行」。

商鞅通過「徙木立信」在秦國的民眾中樹立了威望,使得變法能夠順利進行。告訴我們為人處世不可急功近利,要做事情首先要守信用。

視頻

商鞅變法 徙木立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