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微波輻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微波輻射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在漢字的歷史上,人們通常把秦代之前留傳下來的篆體文字和象形文字稱為「古文字[1]」,而將隸書和之後出現的字體稱為「今文字」。因此,「隸變[2]」就成為漢字由古體(古文字)演變為今體(今文字)的分界線。

名詞解釋

微波輻射通常是指頻率在300~300000MHz波長在1m以下的電磁波,任何物體在向外輻射紅外線的同時,也輻射微波。

微波輻射特點如下:

(1)微波與紅外線相對,是物體低溫條件下的重要輻射特性,溫度越低,微波輻射越強。

(2)微波輻射的強度比紅外輻射的強度弱的多,需要經過處理才能夠使用接收器接收。

(3)在遙感技術運用中,不同地物間的微波輻射差異較紅外輻射差異更大,因此微波可以幫助識別在可見光與紅外波段難以識別的地物。

(4)微波的頻率為300MHz~300GHz,它位於電磁波波普的紅外輻射光波和無線電波之間,因而只能激發分子的轉動能級躍遷。

日常生活中微波輻射數值及工作場所職業衛生限值:

1.手機輻射:未接聽(響鈴時)50-70μW/cm2,接聽時1-3μW/cm2;

2.微波爐:正面觀察窗 350+ μW/cm2;

3.電腦:基本為0,wifi接收器10-30μW/cm2;

4.職業接觸限值:GBZ2.2-2007表6 工作場所微波職業接觸限值。

微波物理性質

微波是一種電磁波,它同高頻電磁波一樣是經電磁振盪電路中的電場與磁場能量的周期性變化而產生的,微波輻射通常是指頻率在300~300000MHz波長在1m以下的電磁波。按其波長微波可劃分為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市場上幾乎所有無極紫外燈都是微波激髮型的,長時間在微波狀態下工作對人體有很大的傷害。

對人體的危害

微波輻射是一種物理性污染源,它不易被人們察覺。有關微波對人體的危害,國外早在三十年代就有發現,但對職業性危害的系統研究,則始於五十年代,有關微波對人體的危害,已成為職業衛生學和環境醫學的一項基本研究內容。

微波輻射對人體的傷害,主要是指低強度慢性輻射的影響,大強度的急性作用也可傷害人體,但很少發生。其表現為以下諸方面:

1、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神經系統對微波有較高的靈敏度,人體在反覆接觸低強度的電磁輻射後,會使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發生變化,出現神經衰弱等症狀,其主要表現為頭昏、嗜睡、無力、易疲勞、記憶力衰退和腦電圖慢波增多等。除了引起神經衰弱症以外,電磁輻射最具有特徵的是使植物神經機能紊亂。

2、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在微波作用下,常發生血液動力學失調,血管通透性改變,心電圖變化等現象,長期受微波作用者的血壓均降低,但也有增高的。對心電圖的分析,除多數呈現心動過緩外,也有心動過速、竇性心律不齊,房性或室性早博,還有ST段壓低下及T波低平等心肌膚缺血的改變。而另一些則可發展至植物神經性血管功能紊亂表現。

3、對眼的影響

人眼的晶體很容易遭受電磁輻射的照射,由於其內部血流量少,所以在電磁波輻射下溫度極易升高。實驗研究表現微波輻射可導致白內障,其閾值對單次照射約為100mW/cm2,對重複照射為80mW/cm2或更低些。高強度的電磁波輻射還可傷害角膜、虹膜和前房,可造成視力減退,或完全喪失。當強度低於上述閾值時,雖然不會引起白內障,但10~80mW/cm2,的電磁輻射仍能使晶狀體混濁,並有可能使有色視野縮小和暗適應時間延長,造成某些視覺障礙。

4、對生殖系統的影響

從衛生學調查表明,長期從事微波作業,男性可出現陽萎、性機能減退,女性出現月經紊亂,高強度的微波輻射還可能造成懷孕婦女的流產。此外,微波輻射還可能導致機體糖代謝紊亂,婦女分泌機能下降等。總之,微波輻射時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研究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可為防治微波危害提供科學依據,且為更廣泛地使用大功率微波技術創造必要的安全環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