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微齒鳳丫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微齒鳳丫蕨拉丁學名:Coniogramme fraxinea (Don) Diels form. connexa Ching。生溝底密林下灌叢中濕地,海拔950米。

  • 中文學名 微齒鳳丫蕨
  • 界 植物界
  • 門 蕨類植物門
  • 綱 薄囊蕨綱
  • 目 水龍骨目
  • 科 裸子蕨科
  • 屬 鳳丫蕨屬

微齒鳳丫蕨形態特徵

微齒鳳丫蕨不同於原變種之點在於葉邊有不規則的矮小疏鈍齒。[1]

微齒鳳丫蕨生長環境

微齒鳳丫蕨生長於海拔950米的溝底密林下灌叢中濕地。

微齒鳳丫蕨分布範圍

微齒鳳丫蕨產自雲南南部勐養、昆洛公路704公里)。

微齒鳳丫蕨繁殖方法

外殖體消毒方法:取孢子成熟的葉片作為外殖體,用洗潔精泡洗2次後,用自來水沖洗30分鐘,75%酒精浸泡30秒,用無菌水沖洗3次後,再用0.1的氯化汞液浸泡8分種,取出用無菌水沖洗6次後,然後把它剪成0.5厘米見方的小塊接種於孢子萌發培養基上。

方法:用MS作為基本培養基,添加蔗糖瓊脂活性炭。pH5.8-6.0,培養溫度為25±3℃,光照12小時,光強1000勒克斯。

孢子萌發:孢子萌發培養基為:1/2MS+活性炭3克/升+蔗糖20克/升+瓊脂8克/升。鳳丫蕨帶孢子的葉片接種下去後,到第59天孢子才陸續萌發,然後逐漸長成單個的葉片。在無菌條件下把成團的單葉分成同等大小接種在GGB誘導培養基上,MS+6-BA0.5毫克/升+NAA0.1毫克/升培養基,GGB誘導率高。下一步增殖分化出的苗粗狀整齊。

增殖與分化:將誘導成功的在無菌條件下分割成約0.1厘米大小的小塊,接種到MS+BA0.1毫克/升+NAA0.05毫克/升培養基上,7天之後接種在增殖培養基上的GGB細塊除少數分割太小褐化死亡外,90%的細塊成活並繼續膨大,半個月,分化出5-6個GGB,有的GGB開始長葉。當原球莖分化出高1-1.5厘米的小苗時接人1/2MS生根培養基,14天後開始長根,30天的生根率為95%。

微齒鳳丫蕨栽培技術

移栽:將培養瓶蓋打開,靜置室內通風處練苗2-3天,將試管小苗移出,用流水將小苗基部瓊脂沖洗乾淨,移入經過消毒過的基質中,定期給小苗施1/2MS營養液。以鋸木和腐殖土配成的基質的成活率為63%。[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