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德相送荊公三詩用元韻戲為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德相送荊公三詩用元韻戲為之

來自書法字典網 的圖片

作品名稱:德相送荊公三詩用元韻戲為之

創作年代:宋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沈遼

德相送荊公三詩用元韻戲為之是宋朝詩人沈遼的作品之一。

沈遼(1032—1085),宋杭州錢塘人,字睿達。沈遘弟。好學尚友,趣操高爽,不喜進取。用兄任監壽州酒稅。神宗熙寧初,為審官西院主簿,監明州市舶司及杭州軍資庫。初受知於王安石,及安石當國,日益見疏。攝華亭縣,以嫌奪官流永州,徙池州,流連江湖間數年,益偃蹇傲世。築室齊山名雲巢。與兄遘、從叔沈括稱沈氏三先生。文章雄奇峭麗,尤長於詩。有《雲巢編》。[1]

正文

幽居臥山間,不與世相接。

餘生委蒲柳,滯想遺空劫。

德相蚤相親,顧我情未厭。

數枉南堤步,更引青溪艓。

相見亦何事,坐對群峰疊。

春陽始萌動,煙嵐森劍鋏。

廉纖數日雨,萬里浮塵浥。

赤白未殘花,修穠半敷葉。

行招老僧語,遙矚東田饁。

窮崖歷可造,峻流誰敢涉。

衰齡易生倦,幽岩就調攝。

德相知我憊,雙眸困垂睫。

高詠楚公作,欲引維摩箑。

初聞未甚解,靜聽疑可獵。

有如太華峰,跛躄豈易躡。

不知泛滄海,何力施舟楫。

遙窺土山勝,昔乃文靖業。

二公雖異時,名德遠相躐。

山川若有待,風物增悲惵。

未知蔡侯履,孰與支郎蹀。

勝游可概見,筆力方峨嶪。

更紓別後情,琅琅鋪簡牒。

倡高必和寡,排比安且帖。

簫竽合古律,宮商自諧協。

世人所欽慕,有口空嚅囁。

東床坦腹士,左右參經笈。

為賦奕棋句,璆琳吐胸脅。

鏘然不可閉,由來知健捷。

謂如伯升勇,揚兵開宛葉。

豈比文信君,無謀喪張靨。

致死在必勝,甘言方示怯。

尾章示戒訓,足以傳芳諜。

後生知自勵,何必棰楚挾。

正如嚼冰雪,清冷快牙頰。

我昔造公室,公方任調燮。

辱枉淵明贈,今猶秘巾篋。

當時隳官去,終身欣廢跕。

冠帶遂已捐,頭腦深埋擪。

肯羨冥冥鴻,安知栩栩蝶。

心清久無夢,神固安知魘。

少小銳文史,老大心更懾。

是古豈余心,非今寧我愜。

況復論翰墨,爾來那可輒。

不識渾脫舞,何愧張顛帖。

所居養鵝雁,菰蒲觀啑喋。

亦有藜藿畦,粗充匕與梜。

孰知名可貴,安用祿為槢。

無求豈有沮,不動誰能嗋。

汝堅百萬眾,淮濆空雉堞。

陵陽丈五墳,朱雲本輕俠。

百年竟何往,終當封馬鬣。

何必悵霜毛,更向窗前鑷。[2]

作者簡介

沈遼(1032—1085),字睿達,宋錢塘(今餘杭)人。沈遘的弟弟,《夢溪筆談》作者沈括的族侄。自幼嗜讀《左傳》、《漢書》,曾鞏、蘇軾、黃庭堅常與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習其筆法。本無意於功名,王安石曾有「風流謝安石,瀟灑陶淵明」之稱。後由三司使吳充舉薦,負責監內藏庫。熙寧初(1068)任審官西院主簿,因與王安石意見不合被免職。不久以太常寺奉禮郎監杭州軍資庫,任轉運使。派至華亭縣主持地方政事,因縣民紛爭受嫌株連,罷官流放永州(湖南零陵),後改徙池州,到貴池,喜曰:「使我自擇,不過爾耳。」築室貴池齊山上,名曰云巢。輯所錄為《雲巢集》,原有20卷,現存10卷。為文雄奇峭麗,長於詩詞歌賦,詩文自成一家。尤其精於書法。以為神韻雖得於心,然法度必資講學。少時學其家傳師,晚自雲學王獻之。妙於楷、隸、行諸書,備古今體,寸墨尺紙,落筆輒為人爭取。卒年五十四。《宋史本傳》、《攻槐集》、《東坡集》、《夢溪筆談》等有其人物傳記。與哥哥沈遘、叔叔沈括合稱「三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