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德米特里·費多羅維奇·烏斯季諾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德米特里·費多羅維奇·烏斯季諾夫
原圖鏈接
出生 1908.10.17一1984.12.20
國籍 蘇聯
別名 Дми?трий Фёдорович Усти?нов
職業 元帥、國防部長
知名作品 獲得蘇聯英雄、社會主義勞動英雄

德米特里·費多羅維奇·烏斯季諾夫

德米特里·費多羅維奇·烏斯季諾夫(俄文:Устинов, Дмитрий Федорович;英文:Dmitri Fedorovich Ustinov,1908.10.17一1984.12.20), 蘇聯黨務和國務活動家,蘇聯元帥(1976.7.30),曾獲得蘇聯英雄(1978.10.27),兩次社會主義勞動英雄(1942,1961)的稱號,榮獲十一枚列寧勳章,是整個蘇聯歷史上榮獲列寧勳章最多的一個人,見右圖他胸前從上到下一排的勳章。

簡歷

1927年加入蘇聯共產黨。畢業於馬卡里耶夫市職業技術學校(1927)和列寧格勒軍事機械學院(1934)。

1927一1929年先後在高爾基州巴拉赫納造紙聯合工廠和伊萬諾沃—沃茲涅先斯克市扎里亞季耶工廠當鉗工。

1934一1941年曆任海軍炮兵科學研究所工程師、工廠應用和試驗室主任、副主任設計師、布爾什維克工廠廠長。

1941一1946年任蘇聯武器裝備人民委員。偉大衛國戰爭時期,在執行聯共(布)中央和國防委員會的任務中,對該人民委員部所屬企業領導有方,為發展槍炮生產和解決新式武器製造過程中的複雜科學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戰爭年代武器裝備人民委員部所屬企業生產了大批武器,並且成功地製造出一大批蘇聯陸海軍所必需的各種新式的、更加完善的武器裝備。

1946一1953年任蘇聯武器裝備部部長。

1953—1957年任蘇聯國防工業部部長。

1957—1963年任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

1963—1965年任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主席。

1965—1976年任蘇共中央書記。

1976—1984年任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蘇聯國防部長。

1984年12月20日,烏斯季諾夫逝世,享年76歲,葬於克里姆林宮牆下。

生平

烏斯季諾夫畢業於馬卡里耶夫市職業技術學校(1927)和列寧格勒軍事機械學院(1934)。

偉大衛國戰爭時期,在執行聯共(布)中央和國防委員會的任務中,對該人民委員部所屬企業領導有方,為發展槍炮生產和解決新式武器製造過程中的複雜科學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戰爭年代武器裝備人民委員部所屬企業生產了大批武器,並且成功地製造出一大批蘇聯陸海軍所必需的各種新式的、更加完善的武器裝備。 1946-1953年任蘇聯武器裝備部部長。1953-1957年任蘇聯國防工業部部長。這一時期,他卓有成效地完成了蘇共中央和蘇聯政府賦予的關於製造和生產現代化武裝鬥爭工具、全力發展火箭技術的任務。鑑於帝國主義侵略者經常不斷的軍事威脅,這樣做對於加強國防力量是極端必要的。

他負責協調和指導各學術機構、設計局和工業企業的工作,以圓滿完成黨和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國家經濟實力和國防威力的任務;並且積極參加研究和開發宇宙空間應用技術發展方而的組織工作。1976年4月起任國防部長。任此職後,全力以赴進行工作,為進一步加強蘇聯陸海軍,提高蘇聯武裝力量和各軍、兵種的戰鬥力,加強陸海軍全體指戰員的政治、道德心理鍛煉和提高技戰備水平,做出了重大貢獻。

1952年起為蘇共中央委員,1965-1966年為中央主席團候補委員,1966年4月起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76年3月起為政治局委員。他為完成建設共產主義社會的任務,繼續貢獻自己的淵博知識和黨務及國務工作的豐富經驗。他參與制定黨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各個領域中的路線,積極貫徹蘇聯黨和政府制定的建設共產主義社會、鞏固社會主義國防和蘇聯武裝力量建設的綱領,並且極為重視加強各社會主義國家軍隊間的戰鬥團結。為出版多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戰史(1939-1945)》總編輯委員會主任委員。蘇聯第二屆和第四——十屆最高蘇維埃代表。1953年榮獲蘇聯國家獎金。獲列寧勳章11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和一級庫圖佐夫勳章各1枚,獎章多枚。榮獲外國獎多次。去世後葬於克里姆林宮牆下。

著作

《烏斯季諾夫言論選集》, 莫斯科1979年版

烏斯季諾夫-衛國戰爭期間最年輕的人民委員

烏斯季諾夫-衛國戰爭期間最年輕的人民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