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德都縣青山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德都縣青山鎮曾隸屬德都縣管轄。位於縣境西南部,為德都縣城。[1]

中文名稱: 青山鎮

所屬地區:德都縣

下轄地區: 3個街道

政府駐地: 崇陽縣青山鎮青山街

郵政區碼: 437521

人 口: 3萬人

概況

青山鎮是一個純非農業人口的城鎮,縣屬工廠企業集中於鎮內。全鎮總面積為12平方公里。鎮辦工業有農機修造、乳品、建材廠等。全鎮共轄3個街道,1992年末全鎮總人口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97萬人;滿、回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1.5%。鎮政府駐地北二道街。

歷史沿革

青山鎮,原名「德都鎮」,舊名「德都勒」或「德都大屯」。據新編《德都縣誌》載,清初,稱「德都勒屯」。原系達斡爾族「德都勒氏」從黑龍江上游移來定居,以姓氏命名的屯名。屬布特哈總管統轄。清末,隸屬訥河直隸廳管轄。

中華民國成立後,1915年由訥河縣劃歸克山縣後,定名德都鎮。

1929年2月,於德都鎮添設德都設治局,翌年劃德都鎮為城區。

東北淪陷後,1933年10月將德都設治局改升為縣,12月將城區劃為第一保。

1938年3月,改為德都村。

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

1946年3月,設置德都區,

1949年6月改為第一區。

1955年12月,為紀念犧牲在德都的趙青山(獨立營副營長)烈士,將第一區改設青山鎮,由縣直轄。

1958年9月,撤銷德都縣,併入北安縣,成立青山人民公社。

翌年初,將原德都縣的青山、雙泉、和平、龍鎮4個公社合併為「一縣一社」式的青山公社,亦稱「青山大公社」,下設10個管理區。

1961年4月,調整公社管轄範圍,將青山、新發、建設、興隆4個管理區合併為青山公社,隸屬北安市管轄。

1963年9月,恢復德都縣後,青山公社為德都縣政府駐地,並將興隆管理區劃出成立興隆公社

1964年4月,將鎮郊南部新發、勝利、德安等6個生產大隊劃出,設立新發公社。

1966年9月,將鎮郊合心、龍頭等4個生產大隊劃出,建立城郊公社。

1980年3月,復稱青山鎮。後德都縣與五大連池市合併,青山鎮並於五大連池市。

視頻

青山鎮(9月30)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