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心包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心包腔

由漿膜性心包的髒層與壁層相互移行所形成的密閉裂隙,稱為心包腔。心包腔在某些部位擴大,稱為心包竇。主要有位於左心房後壁和左、右肺靜脈、下腔靜脈與心包後壁之間的部分,稱為心包斜竇。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心包腔
  • 別稱:心包竇
  • 分類:漿膜性心包腔和纖維性心包腔
  • 作用:含有少許漿液,起着潤滑作用

目錄

1 概述:

2 心包的解剖結構

概述

位於升主動脈(主動脈升部)、肺動脈、上腔靜脈與左心房前壁之間的部分稱為心包橫竇。在心臟及其大血管手術時,可在此鉗夾大血管,以暫時阻斷血流。 心包腔內含少量稀薄而透明的液體,稱為心包液。起潤滑作用,以減少心臟運動時的摩擦。此液是血清的濾出液,含少量蛋白質(1.7~3.5%)。

心包的解剖結構

為一包裹心臟和大血管根部的纖維漿膜囊狀結構。其外層是堅韌緻密的纖維性心包,內層的漿膜性心包又分為壁層(parietal pericardium)和髒層(visceral pericardium)。壁層襯復於纖維性心包內面,髒層貼復於心臟的表面,即心外膜(epicardium)。出入心臟的大血管根部是髒、壁層互相移行的反折線。髒層與壁層之間為窄隙密閉的心包腔(pericardial cavity)。內含少量漿液,起滑潤作用。在心臟底處有許多大血管出入心包,漿膜壁層與髒層反折處,形成心包斜竇(obligue sinus of peri-cardium)、心包橫竇(transverse sinus ofpericardium)。兩竇均為心包腔的一部分,在心臟外科中有一定實用意義。

心包的前外側、外側及後外側都與胸膜相接,兩側的膈神經,心包膈血管位於纖維性心包與縱隔胸膜之間。在胸腺心切跡處,心包直接與胸骨及左側胸肋肌接觸,這個區域稱心包裸區(naked region of pericardium)。此處,可以左乳頭與胸骨中線下端作一連線,以連線中點為圓心,作一5cm直徑圓周,這個圓即概略地指出裸區的範圍。心包的固定裝置除心包固定於膈中心腱上面外,尚有胸骨心包韌帶和出入心臟的大血管等。

由於心包並未與膈中心腱全部融合,大部地區尚可將二者分離,這就有利於剝離膈肌前部。在前正中線胸腹聯合切口時,可不切開心包腔,而切開膈肌。心包對心臟有保護作用,能防止周圍的感染向心臟蔓延;限制心臟擴張,防止心內壓上升時心臟迅速破裂。當心包有慢性炎症時,導致結締組織增生及瘢痕形成,縮窄性心包炎對心臟功能可有嚴重影響。心包變異主要為心包缺損,以左側部分缺損最為常見。若缺損較大並連帶有相應的胸膜缺損,則可溝通心包腔及胸膜腔。此外還有心包囊腫,心包憩室等。[1]

參考文獻

  1. 心包腔,醫學百科, 2011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