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心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心音是一個科技名詞。

中國文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樣經久不衰。 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2]、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

名詞解釋

心音(heart sound)指由心肌收縮、心臟瓣膜關閉和血液撞擊心室壁、大動脈壁等引起的機械波現象所產生的聲音。它可在胸壁一定部位用聽診器聽取,也可用換能器等儀器記錄心音的機械波,其機械波隨時間變化的圖稱為心音圖。

心臟收縮舒張時產生的聲音,可用耳或聽診器在胸壁聽到,亦可用電子儀器記錄下來(心音圖)。可分為第一心音(S1)第二心音(S2)。(正常情況下均可聽到)。第三心音(S3通常僅在兒童及青少年可聽到),第四心音(S4正常情況很少聽到)。

從心臟產生的心音經過組織的介導傳到胸壁表面,其中以骨傳導最好,血液和肌肉次之,肺和脂肪組織最差,所以在肺氣腫和肥胖的患者從胸壁聽錄到的心音較正常人為輕,振幅小。

正常心臟在舒縮活動中產生的心音波長較長,為40~100Hz。心音強度、波長及相互關係可以反映心瓣膜、心肌功能及心內血流的狀況。

在正常心臟,心臟噴血速度加快等因素可產生生理性雜音。在心臟與大血管病變時,心肌收縮力改變、心瓣膜口狹窄或關閉不全,或心內血流速度變化,均可使心臟舒縮活動中機械波強度或波長發生明顯變化,改變正常心音的強度、波長,還可產生異常的心音或心臟病理性雜音。這些變化有助於診斷心臟血管病,觀察病情、推斷疾病發生的病理生理,選擇治療方法,估計預後等。

詳細說明

一次心動周期可產生四個心音,一般均能聽到的是第一、第二心音。

第一心音發生在心縮期,標誌心室收縮期的開始。於心尖搏動處(前胸壁第5肋間隙左鎖骨中線內側)聽得最清楚。其波長較長(40~60Hz),持續時間較長(0.1~0.12秒),強度較大,音量較響。其產生:

一是由於心室收縮時,血流急速衝擊房室瓣而折返所引起的心室壁機械波動;

二是由於房室瓣關閉,瓣膜葉片與腱索緊張等引起的機械波動。

三是血液自心室射出撞擊主動脈壁和肺動脈壁引起的機械波動。

心室收縮力愈強,第一心音越響。

第二心音發生在心舒期,標誌着心室舒張期的開始,它分為主動脈音和肺動脈音兩個成分,分別在主動脈和肺動脈聽診區(胸骨右、左緣第二肋間隙)聽得最清楚。它是由主動脈瓣和肺動脈瓣迅速關閉,血流衝擊,使主動脈和肺動脈壁根部以及心室內壁機械波而產生。其波長較短(60~100Hz),持續時間較短(0.08秒),強度較小,響度較弱。其強弱可反映主動脈壓和肺動脈壓的高低,動脈壓升高,則第二心音亢進。

第三心音發生在第二心音之後,持續較短(0.04~0.05秒),波長較長。它是在心室舒張早期,隨着房室瓣的開放,心房及肺靜脈的血液快速流入心室(心房未收縮前),引起心室壁和腱索的機械波而產生。可在大部分兒童及約半數的青年人聽到,不一定表示異常。

第四心音發生在第一心音前的長波音,持續約0.04秒。是由於心房收縮,血流快速充盈心室所引起的機械波,又稱心房音。大多數健康成年人可在心音圖上記錄到微小的第四心音,一般聽診很難發現。

當心瓣膜發生病變後,會使瓣膜出現異常的機械波動及血流的改變,產生異常的心音,稱心雜音。

臨床上可根據心雜音產生的時期和性質,協助診斷某些心血管疾病。

第一心音:波長較長、持續時間較長、約為0.10~0.12秒。出現在心室收縮期,是心室開始收縮的標誌。主要由房室瓣關閉及相伴隨的心室壁機械波形成。

第二心音:波長較短、持續時間較短、約為0.08~0.10秒。出現在心室舒張期,是心室開始舒張的標誌。主要由動脈瓣關閉等形成。

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第三心音發生在第二心音後0.1~0.2秒,波長長,它的產生與血液快速流入心室使心室和瓣膜發生機械波有關,通常僅在兒童能聽到,因為較易傳導到體表。第四心音由心房收縮引起,也稱心房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