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憶仙姿·曾宴桃源深洞 李存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憶仙姿·曾宴桃源深洞
圖片來自搜狐網

憶仙姿·曾宴桃源深洞是一首採用神話傳說故事為題材的詞作。此詞起首兩句以濃墨重彩的筆觸,描繪了一場在桃源深洞中的宴會,不僅交代了故事背景,更為整首詞奠定了一種唯美而夢幻的基調;隨後兩句將筆觸轉向離別的場景,描寫劉、阮和仙女離別時的依依不捨之情,表達了別後對佳人的深深思念之情;末三句以「如夢」來形容這段往事,既表達了往事已逝、不可追回的無奈,也透露出一種對過去美好時光的留戀與追憶。

原文

李存勖〔五代〕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鳳。長記欲別時,和淚出門相送。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欲別時 一作:別伊時)

譯文

曾記在那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歡宴,一曲清歌伴着鳳鳥般的舞姿飛動。總是記得依依惜別的時候,你眼含淚水出門相送。多像一場夢,多像一場夢,殘月在天,落花遍地雲煙一重重。

賞析

  這是一首僅三十三字的小令詞。這首詞採用神話傳說故事作題材,描寫劉、阮和仙女離別時的依依不捨之情,表達了別後對佳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鳳。」曾宴,點明往事。桃源深洞,「舞鳳」,即鳳舞,為叶韻,乃倒用,言伊人如鳳之舞。詞中寫劉晨、阮肇天台遇仙女故事,省去全部細節,只將初會和離別時最深的印象加以形象化的概括,高度精煉。清歌鳳舞,風光何等旖旎!

  「長記欲別時,和淚出門相送。」「長記」二字是關鍵,記憶中的情景是那麼的美好,可這一切已如夢幻,永無再現之期。小詞沒有多少篇幅,不容鋪敘,要求寫得很精粹,所以「長記」以下幾句對整個宴別的過程便擷取了送別這一高潮時的場面來寫。「長記」二字,上接「曾宴」二字,「和淚出門相送」寫送別之悲痛,這是實寫,下面旋又轉入虛寫。

  「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如夢!如夢!」詩有詩眼,詞亦有詞眼,這四個字實為本詞之眼。如夢者,昔年之事如一場無憑的春夢,昔年之景只能在夢裡再現,昔年之倡除非在夢裡相逢。疊用兩個「如夢」,顯得更為惆悵,更為感傷。殘月乃夜闌之景,落花煙重乃暮春之景,傷心人別有懷抱,才會有淒涼的感覺,更顯蕭瑟的氣氛,言盡而意不盡。

  這首小令,抒情細膩,婉麗多姿,辭語美,意境更美。詞人描繪了曾和佳人在理想的世外桃源之地相聚時的情景,此為虛寫夢中之景的美好,成為感情之流迴旋奔涌而下之處,回憶如夢,因而顯得特別含蘊豐富;夢醒時分,側重於對眼前情景的刻畫,眼前的半輪殘月和簌簌墜落的花瓣,如煙一樣的月色,給全詞籠上了迷濛孤寂的氣氛,在這淒清的夜裡,對她的思念綿綿不斷,如此深沉。虛實兩端互相補充,形成「以閒淡之景,寓濃麗之情」的特色,更顯意味深長。

簡析

  《憶仙姿·曾宴桃源深洞》是一首採用神話傳說故事為題材的詞作。此詞起首兩句以濃墨重彩的筆觸,描繪了一場在桃源深洞中的宴會,不僅交代了故事背景,更為整首詞奠定了一種唯美而夢幻的基調;隨後兩句將筆觸轉向離別的場景,描寫劉、阮和仙女離別時的依依不捨之情,表達了別後對佳人的深深思念之情;末三句以「如夢」來形容這段往事,既表達了往事已逝、不可追回的無奈,也透露出一種對過去美好時光的留戀與追憶。全詞情思悱惻,亦真亦幻,富有浪漫色彩。

李存勖

後唐莊宗李存勖(xù,一作「勗」)(885年-926年),小字亞子,代北沙陀人,生於晉陽(今山西太原),唐末五代軍事家,後唐開國皇帝,晉王李克用之子。《尊前集》收錄有李存勖的四首詞作:《一葉落》、《歌頭·賞芳春》、《陽台夢·薄羅衫子金泥鳳》、《憶仙姿·曾宴桃源深洞》。[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