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醉(鄒小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憶醉》是中國當代作家鄒小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憶醉
讀到《東坡志林》,有這樣一句話,「二王方年少,吹洞簫飲酒杏花下。」心中不由得感嘆,真是一幅美麗的圖景。短短的一句話,就有我喜愛的四樣人與物,少年,洞簫,飲酒,杏花。兩少年對坐杏花樹下,青絲飄飄,衣袂翩然,臉上是一派明媚清朗;風微,杏花點點如雨,有一兩片花瓣不小心落入渾濁的酒中,乳白色的酒液上襯着一點殷紅。不妨事,少年執杯,一飲而盡,風中傳來悠悠簫聲和鳴。這景象太美,就像是在夢中,看見了少年花雨下飲酒吹簫一般,縹緲不真切。
如果說這四樣人與物中,少了飲酒,則興味減半,少年吹洞簫杏花下,雖也美,但是卻太過乾澀,少了清潤。可見,這酒是很重要的。
雖說飲酒過度傷身,但小酌怡情。古人感性時常酒不離身,酒便成了抒情的好物,詩酒不相離。「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不過醉幾回;「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不是花香是酒香;「金樽清酒斗十千」,便「莫笑農家臘酒渾」。古時的酒,與現在的酒大不相同。現在的酒雖然香氣濃郁,清澈透明,然而喝起來卻一點不好受,酒精度數太高,喝時咪一小口,然後皺着臉吞下去,連連咂嘴。酒液入喉,入胃,便如火一般燃燒起來,想喝第二口時,便有了畏懼。所以現在的酒,只聞聞便好了,我是不愛喝。
然而古時的酒,卻不一樣了,古人釀酒不是好玩,但喝酒卻是好玩的事了。他們用糧食進行發酵釀出的酒,過濾可能不是那麼好,那酒還有些糧食渣渣兒,酒也不是那般清澈,所以便有「濁酒」和「臘酒渾」了。這是有顏色的酒,和水一比起來,就大大地不一樣了。再者,在古時人們還未掌握蒸餾技術之前,酒的度數很低,和現在的含酒精飲料相差不大,可以說,古時的酒便是一種飲料了。現在我們聚餐,總少不了喝一兩杯飲料,各種各樣的飲料是層出不窮,選擇是多種多樣。可惜,古代的製造業不像我們現在這樣發達,既沒有可樂也沒有雪碧,那麼酒便是不二之選了。這樣度數低的純天然飲料,只怕很難喝醉,所以不論是喬峰與段譽斗酒十斤,還是「千杯不醉」,都不在話下。這也難怪,寶玉要貪吃那幾杯溫好的酒,換做是我的話,我也要多吃幾杯的。
這樣說來,釀酒技術的進步,對於現代人來說,是一大遺憾了。我便感到,現在的酒對我們太不友好,想喝一口,卻喝得不甚滿意;喝酒也不再有什麼風雅的感覺,一群人圍在一起推杯換盞,喝得面紅耳赤,幾回下來,有人醉得不省人事,有人大哭大鬧,有人滿嘴胡話,雖然這樣的情況也許古代並不是沒有,但在我看來,還是大相徑庭的。王羲之等人的蘭亭雅集,曲水流觴引為佳話;五柳先生邊喝酒邊賞菊,怡然自得;李清照帶着微醺入睡,一夜風雨,海棠花摧,濃睡還是不能將殘酒消解;更有那少年,飲酒杏花下,趁醉吹簫。現在,詩意和清雅卻離酒越來越遠了。
我們不能再像古人那樣肆意飲酒了,酒變成了透明的,透着濃郁的香氣,卻不再那麼吸引人,那麼有多少豪氣與詩意便消隱在其中了。
酒能夠與人共榮共存,自然是有其魅力了。也許人還是猿猴的時候,吃了掉在地上經過自然發酵的水果,就對那獨特的味道如痴如醉,那可能是最原始的果酒。這種味道一直累積在人的記憶之中,久久無法忘懷,於是人類飲酒的歷史便一發不可收拾。飲酒,經年累月,久而久之,代代相傳,成為了人類共同的習慣。
代代相傳確有其事,在這方面我感謝父親,將我帶入了酒的世界,雖然不至於沉迷其中,但也逐漸習慣了酒的味道。而我的啟蒙酒,自然是啤酒。這種冒着泡泡的琥珀色液體,對於小時候的我來說真是一種神奇的存在。據說我當時喝了人生之中的第一口酒時,臉上寫滿了不可思議,瞪圓了眼睛,努力想知道剛才的味道究竟是怎麼回事。為了弄清這個問題,小小的我行動力還不錯,接連有了第二口,第三口……若按照古時的那種情況,啤酒也便是尋常的酒了,這樣說來,我也算是女中豪傑。這之後,對於各種酒的嘗試,也就不是問題了。
白酒我不喜歡,太高的酒精度數實在沒有意思,反而將飲酒的樂趣消磨殆盡。紅酒是果酒,自然是喜歡,我在喝的時候,總幻想它有葡萄的香甜,然而暗紅色的酒液到了舌尖,全然不是那麼回事。這時候,我就想着「葡萄美酒夜光杯」,也許我是少了這夜光杯,所以酒才不美的。當然,品酒不是我的事情,酒是不是真的不美,應該另當別論。
儘管嘗試多次,每次酒的味道都不盡如人意,但這種東西卻仍然讓我無法消解對它的好奇。大概它對人類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我無法擺脫埋藏在血脈基因之中的對酒的貪戀。所幸在這方面,我都是淺嘗輒止,喝得極有分寸,以前只有在親人好友面前,才裝模作樣地喝上一會兒,並不展現我女中豪傑的一面。以至於這樣小酌小飲,還未領略到醉酒的美好。所以我看到我從小玩到大的好友將一小瓶白酒喝得不剩幾滴的時候,心中匪夷所思。一個女孩子竟然能夠將一小瓶白酒喝完,算是豪傑中的豪傑了。
古人說「借酒澆愁」,在以前我往往還不相信,愁是能用酒澆下去的嗎?那時我也不知道好友喝酒是為了澆愁,即便是,也是「愁更愁」,因為喝醉了之後,往往頭昏腦熱,嘔吐不止,心理上的難受沒減分毫,反而惹得身體不舒服。這種醉酒的狀態,我自是沒有體驗過,但是卻見到過。母親生日的時候,飽醉了一回,本來是高高興興,但是酒精着實厲害,讓她就變成了那副模樣,擔心之餘,我幼小心靈也被鍍了一層陰影。由此知道,過量飲酒,確實不可。
不過最近,無意之中,卻第一次喝醉了一回。好在,這酒並不是什麼透明的醇香佳釀,而是出自大陶缸的渾濁農家酒。那是在福建一位大哥的家中,這位大哥很是好客,歡欣地邀請我們去吃飯,盛情難卻,我們只好答應。大哥住在靠海的小鎮之上,桌上擺滿了海底的珍饈,我們落座後,他很豪爽地托起大碗,為我們盛了大半碗米酒,這是我平生所未見的場面,我還想不到,我有一天會在遠離家鄉的異地受到這樣的款待,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樸實農家人的自釀米酒,讓我做了一回陸游。這酒雖然渾濁,卻是紅色的酒液,其中摻雜着米的香甜和酒的辛辣,度數並不高,卻醉人。我們暢快飲着,吃着鮮香的海蟹和皮皮蝦,滑嫩的海魚,談笑風生,一碗下肚,渾然不知。恍然醒悟過來,眼前只剩空碗。驚詫之間,神思恍惚,有種搖搖欲墜,飄飄欲飛之感。這時,我才意識到,平生第一次醉了。這感覺實在美好,就如同小時候做了一件自己喜歡的小事,就能開心半天一樣,這種微醉之後的快樂,無法描摹。我搖搖腦袋,知道臉頰早已飛紅,清風醒酒,便是最好的選擇。邁着步子,身子跟着晃了幾晃,如同在盪鞦韆。終於邁着飄飄然的腳步,我走出了院子,臉上卻止不住地微笑着。大哥見怪不怪,我便告訴他,他的酒真香,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原來這便是「一醉解千愁」,但我知道,這樣的醉酒之美,並不能常常體驗得到,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並不是所有的日子裡都有清風,為醉酒預備着;也並不是所有的酒都香甜,能使人恰到好處地沉醉;更不是所有的人都這樣熱情好客,質樸無塵。所以「一醉解千愁」可能有,但是大多數還是「借酒澆愁愁更愁」了。
作者簡介
鄒小芳,土家族女孩,1998年生於湖北省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一個美麗的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