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蛙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怒蛙說,日有烏①,月有蛙②。蛙與烏相遇,烏戲蛙曰:若,臠肉③耳。躍之高不咫尺④,焉能為哉⑤!蛙曰: 吾已矣⑥,
原文
日有烏①,月有蛙②。蛙與烏相遇,烏戲蛙曰:「若,臠肉③耳。躍之高不咫尺④,焉能為哉⑤!」蛙曰: 「吾已矣⑥,若無靳⑦我!」烏曰: 「若亦能怒邪?」蛙曰: 「吾翹吾腹,翳⑧太陰之光;呀吾頤⑨,啗⑩其壤;��(11)吾目,列星(12)不能輝,奚而不能怒!若不吾信,月於望(13),吾怒以示若。」其望,月果無光。
他日,蛙遇烏曰: 「曩吾怒,得毋惕(14)乎?」烏曰:「若焉能惕我哉!吾振吾羽,翳太陽之光;肆吾咮(15),啄其壤; 徐以三足蹴(16)之,天下不敢寧而居。吾視若之怒眇(17)矣,奚以若惕為! 若不吾信,月於朔(18),吾怒以示若。」 其朔,日果無光。嗇人伐鼓,馳且走焉(19)。
又他日,烏遇蛙曰: 「吾怒也,何如?」蛙曰: 「始吾謂極威矣,而不知子之威震於我也。」 日之馭曰羲和(20),傍聞之曰: 「噫! 何謂威! 吾疾其驅,六龍不敢稽吾輈(21); 吾赫其燥(22),雲不敢雲,雨不敢雨,風不敢風; 八土之埏(23),吾能赫其膚; 萬壑之陰,吾能充其毛(24); 百川之流,吾能杜(25)其液(26)。且彼與若敢言怒哉! 若不吾信,吾怒以示若。」 於是果旱暵(27)者半載。凡天地之間病(28)之。
他日,羲和遇烏曰: 「吾怒也,何如?」 烏嚇然(29)曰:「始吾謂極威矣,而不知子之威震於我也。」 飛廉、豐隆、屏翳(30)者聞之,相與造(31)羲和,誚焉曰: 「若矜(32)而怒邪!吾當威示若。吾三人焉,噓其氣,足以冪(33)乾坤之倪(34); 噀吾沫(35),足以赭嵩華之峰(36); 嘯吾聲,足以簸四海掀九州而覆之也。果爾,若烏能威!」言未既,豐隆噓焉,屏翳噀焉,飛廉嘯焉。莫晝莫夜,彌山漫谷者,亦半載。
嗚呼,司(37)造化之權而私以怒競,民物奚罪哉!
(《南宋文錄》)
注釋
①烏——烏鴉。古代神話傳說太陽中有三足烏,故常以烏代日。②蛙——蟾蜍。古代神話傳說月亮中有蟾蜍,故常以之代月。③臠(luan)肉——一塊肉。④咫尺——距離很近。古代八寸為咫。⑤焉能為——能有什麼作為。⑥已矣——猶言「算了」。⑦靳——嘲笑、侮辱。⑧翳(yi)——遮蔽。 ⑨呀吾頤——張開我的嘴巴。 ⑩啗(dan)——食。(11)��(cheng)——瞪着眼睛看。(12)列星——眾星。(13)望——陰曆每月的十五日。月食皆發生於望日。(14)惕——驚懼。(15)肆吾咮(zhou)——儘量張開嘴。咮:鳥嘴。(16)蹴(cu)——踢。(17)眇——微小。(18)朔——陰曆每月的初一日。日食皆發生於朔日。(19)嗇人伐鼓,馳且走焉——描繪日食之日,主幣之官敲鼓馳取幣禮天神之情景。嗇人: 主幣之官。(20)羲和——古代神話中為太陽駕車的神。《初學記》引《淮南子·天文訓》許慎注: 「日乘車,駕以六龍,羲和御之。」(21)稽吾輈(zhou)——遲留我的車子。(22)赫其燥——赫然發怒,施展我的熱力。(23)埏(yan)——邊際。(24)赫其膚——使整個大地表面為之赤熱。毛——指草木。(25)杜——塞。(26)液——指流水。(27)暵(han)——暑熱,干。(28)病——困,受害。(29)嚇(he)然——恐懼貌。(30)飛廉、 豐隆、屏翳——分別為風神、雷神、雨神。(31)造——訪。(32)——自大,自恃。(33)冪(mi)——掩蓋。(34)倪——畔,涯際。(35)噀吾沫——指屏翳行雨。噀(xun):噴。(36)赭(zhe)嵩、華之峰——意謂毀盡嵩、華山上的樹木,使之露出紅土的本色。(37)司——主宰。
賞析
「怒蛙」之說,本於古代寓言。《韓非子·內儲說上》有「越三勾踐見怒(蛙)而式(敬禮)之」以求勇士,欲報吳仇的[記載]]。本文卻是典故翻新,寓意與前者完全不同。它以傳說中自然界的主宰烏、蛙、羲和、飛廉、豐隆、屏翳等為象徵,象徵封建統治階級不同權勢的集團和人物。揭露他們憑藉權勢、競怒肆暴、貽害天下的醜惡行徑。通篇用比,形象鮮明,生動具體。對封建統治者本質的暴露徹底而無情,具有很強的戰鬥性。
此文在寫法上,明顯地受到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的影響。它採用主客問答的形式,在辯論中展示形象,推動情節。
日中之烏與月中之蛙相遇,烏對蛙有意嘲笑,引起一場「能怒」
不能怒的爭論。「烏戲蛙曰」,一個「戲」字為全文故事的起因,並成為貫穿全文的主線。「戲」字之輕微與其後果之嚴重,形成鮮明強烈的反差和對比,給人以巨大的震憾。它一針見血地揭示出,統治者庸俗無聊、草菅人命的殘酷本質,是「競怒」這場鬧劇的畫龍點睛之筆。烏對蛙的嘲笑,第一次未能奏效,便用激將法,再次挑鬥。展示出烏的無事生非、必欲天下大亂而後快的醜惡嘴臉。而蛙經過再次激將,終於按捺不住傲慢好鬥的本性,自吹自擂起自己的本領來,並付諸實踐,以怒示烏,造成月食。
月食之後,蛙十分得意,向烏誇耀;烏為了壓倒對方,大逞其能,大展其技,形成日食。
接下來,寫羲和不滿烏的自誇,與之相爭,大施淫威,大炫己能,造成半年的天下大旱。 雜文《怒蛙說》原文及鑑賞 最後寫風神飛廉、雷神豐隆和雨神屏翳聯合起來興風作雨,向羲和示威,以致造成天下的大災大難。
描繪諸神的示威、顯能,分別獨立成段,在寫法上大體相同。皆以鋪張揚厲之筆,寫他們各自的本領。但隨其職位的由低而高,權力
的由小而大, 其危害便也由「月果無光」逐漸升級為「旱暵者半載」乃至「簸四海掀九州」 ,這樣一個壓倒一個,揭示出統治者職權越大、地位越高、危害便愈甚這樣一個普遍道理。最後說:「嗚呼,司造化之權而私以怒競,民物奚罪哉! 」對統治者因私競怒、貽害於民的罪惡發出了憤怒的指責。它一語雙關,點明了創作本文的主旨。
這篇寓言雜文想象豐富。它以人間統治者為底本,借用古代神話傳說,發揮聯想,將諸「神」刻畫得個性突出。既誇張地再現了其外部特徵,又突出地揭示出其殘酷無情的醜惡本質,從而對統治集團的醜惡面目進行了漫畫式的勾勒,可謂維妙維肖,入木三分。
從語言上看,此文駢散結合,大量採用對偶、排比、層層渲染,大大增強了文章的氣勢,使之呈現出富麗堂皇之美。從體勢上看,它雖明顯地受到漢代大賦的影響,但又克服了漢賦那種過分鋪張、堆砌詞藻的弊端,因而使得恢宏壯闊的氣勢與靈活跳蕩的風格結合起來,從而達到藝術上的完美統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