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思念的,糾纏的陰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思念的,糾纏的陰影》是智利當代著名詩人巴勃羅·聶魯達(1904年7月12日-1973年9月23日)的詩作,他在拉美文學史上是繼現代主義之後崛起的偉大詩人。[1]

作品原文

思念的,糾纏的陰影在深邃的孤寂中。

  你在遠方,噢,比誰都遠。

  思念的,無拘無束的鳥群,消溶的形象,

  掩埋的燈。

  霧靄的鐘樓,在多麼遠的遠方!

  窒悶的哀嘆,輾轉的朦朧希望

  沉默寡言的磨坊,

  黑夜落向你,面龐向下,遠離城廂。

  你從外地來,陌生的象件物品。

  我思索,探尋廣袤,生命在你之前。

  我的生命置於任何人之前,我艱辛的生命。

  面向大海放聲長嘯,在岩石之間,

  自由奔放,瘋狂,在海浪之中。

  悲傷的怒潮,嘯聲,海的孤寂。

  奮勇直前,暴烈地伸展向天空。

  你女人,你是什麼?什麼光,什麼風信

  在廣闊中扇動?你的過去象現在一樣遙遠。

  森林大火!燃燒着藍色的十字架。

  燃燒,燃燒,火焰揚起,火花掛在光輝的樹上。

  垮下來,噼啪作響。火,火。

  我的心靈舞動,憔悴於火的發鬈。

  誰在呼喚?什麼樣的沉默塞滿了回音?

  懷舊的時刻,幸福的時刻,孤寂的時刻。

  我的時刻在這一切之中!

  風唱着歌,竄過狩獵的號角。

  泫然欲泣的熱情纏緊我的身體。

  所有根脈的搖撼,

  所有波濤的攻擊!

  我的心靈在遊蕩,快樂,悲傷,綿綿不盡。

  思念的,掩埋在燈的深邃的孤寂之中。

  你是誰?你是誰? [2]

作者簡介

巴勃羅·聶魯達(1904年7月12日-1973年9月23日),智利當代著名詩人。

13歲開始發表詩作,1923年發表第一部詩集《黃昏》,1924年發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詩壇。他的詩歌既繼承西班牙民族詩歌的傳統,又接受了波德萊爾等法國現代派詩歌的影響;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詩歌特點,又從沃爾特·惠特曼的創作中找到了自己最傾心的形式。聶魯達的一生有兩個主題,一個是政治,另一個是愛情。他早期的愛情詩集《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被認為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聶魯達對中國和中國文化很有興趣,一生中曾經三次到過中國。1928年他作為外交官赴緬甸上任時,出發來中國,給宋慶齡頒發列寧國際和平獎,此行中,他還見到了茅盾、丁玲、艾青等文學界名流,進行了友好的交流。在訪問中國時他得知,自己的中文譯名中的「聶」字是由三隻耳朵(繁體「聶」)組成,於是說:「我有三隻耳朵,第三隻耳朵專門用來傾聽大海的聲音。」[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