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怡和集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怡和集團

怡和集團成立於1832年(壬辰年),總部設在香港怡和大廈,是一家建基於亞洲的的多元化跨國集團,經營多項具有市場領導地位的業務,並在區內擁有豐富的營運經驗。集團在全球雇有員工約15萬名,業務遍及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

簡介

怡和集團是亞洲成立最悠久的著名企業集團之一。集團的業務領域包括:金融及保險服務、零售百貨、消費市場拓展、工程及建築、機械製造、汽車貿易、運輸服務、房地產及餐飲等,均在市場上擁有卓越的領導地位。怡和集團旗艦——怡和控股有限公司於百慕大註冊設立,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擁有第一上市地位,及在百慕達證券交易所及新加坡證券交易所擁有第二上市地位。集團大部分股權在新加坡交易。集團曾贊助美國的託管接收計劃。怡和集團在中國香港設有怡和公司,是中國香港擁有雇員最多的企業。怡和管理有限公司的總辦事處設於中國香港,為集團旗下機構提供管理服務,包括高層管理、財務、法律及人力資源等支援服務。怡和集團的策略是憑着其對亞洲的豐富經驗及悠久的業務聯繫,為旗下業務在區內建立市場領導地位。集團積極發展現有具穩健回報的業務,同時亦投資新發展項目,從而達致股東價值持續增長之目標。

評價

早在1986年1月,怡和集團宣布重大重組,由怡和控股、怡和證券、置地三家公司注資組成香港投資者有限公司,置地將剩餘持有的12.5%怡和股權全部注入新公司。其後新公司隨即在1987年初與怡和證券合併,並在百慕達註冊成為怡和策略控股有限公司,同年2月並取代怡和證券在香港的上市地位。置地不再持有怡和股份,而是怡和透過怡和策略控制置地,最終怡置互控解除。1986年9月及1987年4月置地先後將旗下全資附屬公司的牛奶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及文華東方國際有限公司,在香港分拆上市,並由怡和策略持有。事實上,自80年代中葉起,怡和集團已開始部署淡出香港。除了將控股公司的註冊地遷往百慕大外,集團又以「加速企業國際化」作幌子,暗地裡將資產向海外轉移,藉以降低香港的投資比重。雖然該集團(及其他已遷冊的公司)已將香港的企業變成了「海外附屬」,但主要業務仍在香港。按交易所及證監會的規定,這些企業仍然必須接受這兩個機構的監管。然而,一向自恃實力龐大的怡和集團則以企業已遷冊為由,要求交易所及證監會給予「上市豁免」,令該集團可以免受某些「非法定規則」如《上市規則》及《收購合併守則》的約束和規範。對於這種不合理的要求,交易所和證監會均不表同意,並認為個別公司實在不應有特權。為此,怡和集團的法律顧問更以「股東權益超過40億元或已公布的稅後盈利超過4億元」作標準,指出當局應該給予豁免。按照這一邏輯,有錢人或交稅多的人便可以在社會上享有特權了。對於這種近乎歪理的論點,監管當局除了直接拒絕外,還公開撰文批駁,認為要求極不合理。[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