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怨王孫·春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怨王孫·春暮》

作品名稱: 《怨王孫·春暮》

創作年代: 宋代

文學體裁:詩詞

作者:李清照

《怨王孫·春暮》宋代女詩人李清照的詩詞。[1]

這首詞當為李清照婚後作於汴京,或與《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作於同時,是在暮春時節,趙明誠出遊不歸,李清照幽居獨處所作。

詩詞正文

賞析

這首詞通過描寫春暮時節的景物和描繪主人公對「遠信」的痴想,刻畫了少婦獨處深閨的形象。愛人不在身邊,閨中寂寞無聊,又正是紅花衰敗,「草綠階前」的暮春時候,閨中少婦更提不起興趣外出賞春遊玩,只是深院重門緊閉,獨對空閨,任憑離別的思緒糾纏環繞於心頭。思念丈夫之情難卻,盼人不歸,登樓眺望也是無濟於事。更何況天色已昏黑,連能夠為人傳送書信的大雁也看不見。所以,即使是將自己一腔的相思情懷寫成書信,也無由寄達。詞人自知「多情」無法「拚舍」,只得默默忍受。這時,閨房外面的鞦韆無人問津,周圍靜悄悄的,惟見明月升起,將銀輝灑向梨花,也灑向大地。詞人在閨樓里枯坐了一天,從白天到昏暮到皎月升起。閨閣思婦對丈夫感情之濃厚,思念之愁苦,於此可見。

開篇「帝里春晚」點明時地。京城汴梁是熱鬧繁華的所在,暮春是鶯啼花開的季節。「重門深院」,是李清照獨處時的周遭環境氛圍。「重門」顯其府第之森嚴,「深院」微露幽深閨中之寂寞惆悵。在京城的暮春時節,本是熱鬧繁華,鶯飛燕舞的大好時光,而女詞人卻是獨自在「重門深院」里,無法與丈夫一同去親近大自然,不禁叫人頓生愁怨。「草綠階前,暮天雁斷」兩句意味十分深厚。庭前草綠,讓人憶及「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暮天雁斷,古時傳說稱雁能傳書。《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此處是說雁書已斷,音訊不知。「樓上遠信誰傳?恨綿綿。」李清照在西樓望見庭階前春草綠了,天色漸晚,天邊歸雁已無蹤影。雁且知歸,人竟不返,勾起她無窮怨意。如今雁影都不見,音訊杳無,心中幽恨綿綿不絕。

過片「多情自是多沾惹,難拚捨,又是寒食也」三句把詞人內心無比複雜的感情很精當巧妙地表現出來。她自怨多情善感,登樓望遠易生掛念,而多情則多煩惱。然而卻又難以割捨,倏忽間發覺又一個寒食已近。這一句「又是寒食也」很是生動,雖然語言淺近,但是格調雅致。最後「鞦韆巷陌,人靜皎月初斜,浸梨花」三句托出一個淒清皎潔、如夢如幻的境界。夜來寂靜一片,鞦韆無人打,巷陌無人行,唯有清輝皎潔的月光,宛如一汪清水,浸潤着梨花。這裡運用諧音雙關,「梨」借作「離」。那月光下的梨花不由觸起了人的離情別緒。這離愁輕如雲,薄如霧,如月光綿綿不絕,在心頭縈迴不去。這個結尾寫得幽靜、清奇、夢幻。帝里暮春,夜深人靜。鞦韆架空蕩蕩地隨風搖曳,街巷裡已經不見人影。天上斜掛的明月皎潔輕寒。那樹樹梨花沐浴在月光下,如夢如幻。「梨花」有時也隱指眼淚,如「淚帶梨花」。梨樹在春末開花,其花色白而艷美,故古人常以梨花之飄落來形容女子楚楚動人的眼淚。「淚帶梨花」的名句有唐白居易《長恨歌》:「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故此處「鞦韆巷陌,人靜皎月初斜,浸梨花」也有離情難抑以致眼中噙淚之意。李清照筆下的這種離人憑樓望遠、月浸梨花的景象和溫庭筠《菩薩蠻·滿宮明月梨花白》中的「滿宮明月梨花白,故人萬里關山隔」的情境非常相似。詞的最後以白描手法,將月色描摹得如此傳神,可見作者動筆的靈巧,遣詞的精工。

作者簡介

李清照[2](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丈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3]

視頻

書香才女百家講壇:一代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如夢令》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