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恆星大氣物理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恆星大氣物理學》,全名《恆星大氣物理學——特別着重於太陽大氣》,全面嚴格敘述恆星大氣定量理論的首部經典著作。阿·翁索德著。1938年德國斯普林格·維爾拉格出版社出版。1949年譯成俄文;1955年全面修訂後再版。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第1版有4部分共17章,再版時幾乎所有章節都作了重大修改或重寫,篇幅增至7部分23章。詳細介紹和評述了穩定的恆星大氣物理性質的研究方法和結果以及理論與觀測的比較。第1部分講述了熱動平衡下恆星大氣的性質,包括輻射場、原子的激發和電離等基礎物理知識和大量有關恆星輻射的實測結果,實際上是全書的一個重要的導言。第2部分介紹了恆星的連續光譜和大氣結構,詳細討論了輻射轉移方程和輻射平衡方程的解。第3—5部分以大量篇幅重點介紹了線光譜,從譜線的測量和譜線加寬機理等實測和理論基礎,到譜線在恆星大氣中的形成過程和在研究恆星大氣物理性質中的應用。第6部分專門討論了太陽上的現象,如米粒、黑子、光斑、耀斑、色球、日冕以及對流和磁場的作用。第7部分以太陽為重點的、簡單評述了當時的新興學科——射電天文學和高能宇宙射線,其中有些內容已超出恆星大氣的研究範圍。本書重視理論聯繫實際。對當時幾乎全部重要實測資料進行了系統的整理,而理論的講述則以能在實測中進行檢驗和應用為限。書中以圖表形式刊布了大量理論的和實例的數據,極便於研究人員工作中應用。

本書問世時,天體物理學剛剛形成為一門定量學科,大量新的、舊的和常常互相矛盾的資料並存。作者揚棄已過時或不可靠的材料,選取被證明為正確的最重要研究成果,用統一的觀點和簡潔的形式寫成本書,是恆星大氣物理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者廣為採用的優秀著作。

作者簡介

阿·翁索德(Albrecht Otto Johannes Un-sold,1905— ),德國物理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歷任慕尼黑和漢堡大學講師,基爾大學理論物理教授兼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和天文台台長,曾被許多國家的大學、科學院和學會授予名譽博士、院士或會員稱號和金質獎章,是現代定量天體物理學奠基人之一。所提出的溫度修正迭代法,大大改進了灰大氣輻射平衡理論的解,後被魯西推廣到非灰大氣情形,稱翁索德一魯西法,是對局部熱動平衡大氣理論的重要貢獻。主要著作有《恆星大氣物理學》、《新宇宙》、《恆星和人》(論文和演講集)、《宇宙、生物和精神結構的演化》等。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為一條詞目;古籍[1]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

視頻

恆星大氣物理學 相關視頻

全球眼: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花落三位天體物理學家
天體物理學家:7000年前埃及神秘環狀石陣,其實是遠古星相圖

參考文獻

  1. 中國古籍和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2016-07-26
  2. 專著和論文哪個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