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恬不知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恬不知恥
tián bù zhī chǐ

近義詞 :厚顏無恥、滿不在乎

反義詞 :無地自容

出 處 :《雲仙雜記

體 裁成語

屬 於 :貶義詞

恬不知恥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拼音tián bù zhī chǐ,做了壞事滿不在乎,一點兒也不感到羞恥。出自唐馮贄的《雲仙雜記》。

原文

《雲仙雜記》:倪芳飲後必有狂怪,恬然不恥。或以《毛詩》卷染油代燭,醉游徹曉。[1]

典故

北宋時期又一個叫崔公度的,口吃不能劇談,而內絕敏,書一閱不忘。劉沆薦茂才異等,辭疾不應命。閉戶讀書,所作《感山賦》上英宗,即付史館,授和州防禦推官,為國子直講,以母老辭。王安石推行新法,獻《熙寧稽古一法百利論》,深受王安石器重,召對延和殿,進光祿丞,擢御史。未幾,為崇文校書,刪定三司令式。加集賢校理,知太常理院。唯知媚附王安石,歷兵、禮部郎中,國子司業。知潁、潤、宣、通四州。 官終朝散大夫,直龍圖閣。所著有《曲轅集》四十篇、《詩賦百詠》等。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人,為神宗時宰相,主持變法(列寧曾稱其為「中國十一世紀時的改革家」)。崔公度有口吃病,不健談,但頭腦異常清醒聰明,讀書過目不忘。他作的賦深得歐陽修王安石韓琦等名士的賞識。公度布衣出身,朝中無親朋可依靠,於是專以順附諂媚王安石為務,經常不分晝夜向王安石請安,即使在廁中相遇,也莫不誠惶誠恐。一次他尾隨王安石之後,手執其衣帶尾,王安石回顧疑惑不解,公度卻笑着說:「相公,您的衣帶有點污垢,我已小心地用袍袖擦乾淨了。」見者無不恥笑,而他自己卻不以為恥。

其他

宋·錢時兩漢筆記·卷一二·獻帝》:「諫不行,言不聽,膏澤不下於民,而但緘嘿固位,恬不知恥,又可謂賢乎?」

宋·呂祖謙東萊博議·卷二·衛禮至為銘》:「衛禮至行險徼幸,戕人而滅其國,恬不知恥;反勒其功於銘,以章示後。」

元史·卷三四·文宗本紀三》:「中書平章朵兒(失)〔只〕,職任台衡,不思報效,銓選之際,紊亂綱紀,貪污着聞,恬不知恥,黜罷為宜。」

明史·卷二二○·曾同亨列傳》:「此中多闇修,非可概斥。即使陽假名義,視呈身進取、恬不知恥者,孰愈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