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網絡的圖片

悛,形聲。本義:停止,止息;後悔做過某事。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悛

讀音; quān

解釋1; 停止,止息

解釋2; 悔改;改變

基本信息

【讀音】quān

〈動〉

【解釋】

1,

同本義 [stop]

悛,止也。--《說文》

長惡不悛。--《左傳·隱公六年》

康猶不悛。--《左傳·成公十三年》

其有悛乎?--《國語》

2,悔改;改變。 [change;repent]

悛,更也。--《廣雅·釋詁三》

為是悛而止。--《左傳·昭公九年》

過而不悛。--《韓非子·難四》

詞性變化

悛 quān

〈形〉

1,悔改的[repentant]

惟受罔有悛心,乃夷居弗事上帝神只,遺厥先宗廟弗祀。--《書·泰誓上》

宱子無辭,亦無悛容。--《左傳·襄公七年》

又如:怙惡不悛,指堅持作惡,不肯悔改。亦作"諱惡不悛"、"怙惡不改"。悛志(悔改之意);悛改(後悔而改過);悛心(悔改之心);悛革(悔改);悛悟(悔悟);悛悔(悔改;悔悟);悛容(悔改的表情);悛移(悔改);悛惕(悔悟戒懼)。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此緣切《集韻》逡緣切,$音詮。《說文》止也。《廣韻》攺也。《周語》其有悛乎。

又次也。《左傳·哀三年》外內以悛。

又《集韻》《韻會》《正韻》$七倫切,音逡。義同。

又《集韻》須倫切,音荀。與恂同。《說文》信心也。[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