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悠悠古鎮(漠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悠悠古鎮
圖片來自創意悠悠花園

《悠悠古鎮》中國當代作家漠風寫的散文詩。

作品欣賞

悠悠古鎮

貴陽朋友說花溪是很值得一去的地方,我立刻想到貴陽辦的一本雜誌就叫《花溪》,然後又想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唱的一首歌:「清清的花溪水,繞村向東流,穿過了多少險石灘,洗掉多少愁------」,我不知道這首歌中唱的是不貴陽花溪,就憑推斷感覺花溪與歌中唱的一樣美麗。

其實,我們去的地方是貴陽花溪區青岩古鎮,據介紹這座古鎮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說是鎮卻有着森嚴的城牆,鎮內有九寺、八廟、五閣、三洞、二祠、一宮、一院、古牌坊、古民居,還有五教(儒教、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遺蹟。我對此很感興趣,因為鎮與城不一樣,鎮更加平民生活化,大多以農村人口集合而成,而城更加文明化,充滿了商業氣息。此前,我曾去過江南小鎮周莊烏鎮,那是一片水鄉,印象猶為深刻,小作坊、小染坊、小吃店、小橋流水------,這些都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也非常喜歡海南旅遊衛視介紹「海南古鎮」,總忘不了鐵匠鋪里的叮噹之聲。

青岩鎮與江南水鄉的鎮子完全不同,首先它沒有小橋流水,其次是它有城牆。青岩鎮給人的感覺像一座城,它本身是因為軍屯而形成的鎮子,城中有廣闊的場壩,有四條正街和二十六條小巷。鎮容布局總體沿襲明、清格局,不管新房子舊房子,一律都保留了原有的風貌,鎮子裡至今仍存完好的朝門、腰門以及陳舊古老的石櫃檯和木櫃檯,給人以悠悠古韻之感。我們沿正門進去,只好沿着正街行走,其實是一片商業景象,這與全國其它旅遊景點一樣,各種工藝品、小吃擺滿了街街巷巷。最多的就是蠟染,蠟染的民族服裝,還有蠟染的璧掛。有兩種當地的糖,一種叫波波糖,一種叫黃太太玫瑰糖。為了趕下午的飛機,我們不得不走馬觀花。聽導遊講解就顧不上看,看的時候又怕誤了聽講解。小巷又深又長,不知那一條是我該去的地方。

青岩鎮最有名的人物當數趙以烱,他是貴州唯一的一個狀元,在他的宅院,我曾佇立很久,不是因為他是貴州的第一,而是對其母親教子有方充滿了敬意。趙的父親37歲陣亡,其母趙三太陳氏將兄弟姐妹六人撫養成人,趙家除趙以炯中狀元大魁天下,其餘兄弟也名揚故里。從光緒五年到十五年的十年間,趙家一門四喜,長兄趙以煥光緒八年(1882年)中舉人,光緒十五年(1889年)中進士,官至江蘇丹陽知縣,三弟趙以炳與趙以炯同入庠,光緒五年(1879年)同榜中舉人,趙以炳中得經魁。四弟趙以煃於光緒十一年(1885年)中舉人,光緒十二年(1886年)與趙以炯同榜中丙戌科進士。趙家一門出了三個進士、一個經魁,而且還中了一個狀元,這在科舉時代實在是極其難得的,一個偉大母親的形象,在我的腦海時時浮現。我想現在做父母的,該用一種什麼樣的方法教育孩子?我不知道趙家怎樣教育孩子,但從了解中得知,趙母知書達理,賢慧能幹,她的品德應該是最值得子女學習。古青岩鎮雖然是一個古鎮的縮影,但趙母應該是青岩的第一形象。

當然青岩鎮還有許許多多的故事,戰爭的、宗教的、地方的、朝廷的等等,我不想去考證它。我只是想,一個600年古鎮能夠完好地保留下來實屬不易,因為在中國敗家子很多,一遇戰事就燒搶炮轟,大多古城都是毀於戰爭,毀了建,建了毀,實際毀的都是民脂民膏。如果再加上「文化革命」,不知把多少文物革掉了,所以見到青岩,讓人有一種親切之感,原來我們知道了過去,也對現在的生活充滿希望。

青岩鎮的巷子就像我們生活的軌跡,青岩鎮的古樸就像我們的昨天,如果有一天我們厭倦了城市的喧鬧,不妨到青岩一游,走街竄巷,然後品嘗一下青岩的豆腐,感受一下西南小鎮的風韻。[1]

作者簡介

漠風,陝西神木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