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悲怨讀音bēi yuàn,漢語詞語,意思為悲傷怨恨。出自《孔叢子·雜訓》。[1]
出處
《孔叢子·雜訓》:「毀不居之室,以賜窮民;奪嬖寵之祿,以振困匱。無令人有悲怨,而後世有聞見,抑亦可乎?」
《後漢書·南匈奴傳》:「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
宋·陳鵠《耆舊續聞》卷七:「其詩無淒涼悲怨之詞,皆艷麗歡愉之語。」
《西遊補》第五回:「我是一片深情,指望鴛鴦無底,見他兩個把我做閣板上貨,我那得不生悲怨。」
明·馮夢龍清蔡元放《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五回:「此劍所在之國,其國祚必綿遠昌熾。今吳王弒王僚自立,又坑殺萬人,以葬其女,吳人悲怨,故『湛盧』之劍,去無道而就有道也。」
解釋
悲傷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