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悲憤 |
悲憤 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bēi fèn,形容悲痛而又憤怒。出自《後漢書·列女傳·董祀妻》。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悲憤 [1]
外文名稱 grief and indignation
拼音 bēi fèn [2]
解釋 形容悲痛而又憤怒
釋義
悲傷憤怒
出處
《後漢書·列女傳·董祀妻》:"﹝ 蔡文姬 ﹞後感傷亂離,追懷悲憤,作詩二章。"
例句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一:"夫以 懷王 之死, 楚 人尚且悲憤不已,有' 楚 雖三戶,亡 秦 必 楚 '之語。"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於是董承取衣帶詔令觀之,玄德不勝悲憤。
清 陳維崧 《念奴嬌·緯雲弟三十作此詞因和其韻同半雪賦》詞:"知我平生悲憤事,惟有當頭明月。"
清·傷時子《蒼鷹擊》第六折:"草頭朝露,貴賤都虛度。悲憤填膺莫訴,壯懷孤負。"
魯迅 《偽自由書·止哭文學》:"這實例,就如東三省的淪亡, 上海 的爆擊,凡是活着的人們,毫無悲憤的怕是很少很少罷。"
《小蘿蔔頭的故事》:"一位叔叔走過來,摸着小蘿蔔頭的腦袋,悲憤的說:"昨天晚上,羅伯伯和車伯伯被特務殺害了。"
造句
1、我的反應是悲憤交加。
2、克麗絲悲憤交加,失聲痛哭。
3、那位陌生人走過去了, 可是他的赤裸裸的悲憤目光依然存在。
4、悲憤填膺(悲憤充滿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