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情系桃花山(張維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情系桃花山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情系桃花山》中國當代作家張維奎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情系桃花山

——寫給所有熱愛會寧的人們

會寧桃花山,位於縣城南面,其主峰高峻奇特。你若站在桃峰頂上,仰藍天,俯大地,臨長風,四顧茫茫,其山勢雄也,其氣象巍也。人在天地之間,上連天穹,下接地氣,天地人渾然一體,使人頓然感覺到一種天地之靈氣,產生一種人生之豪氣。這種靈氣和豪氣,孕育於桃花山,植根於會寧,傳承到了會寧人的血脈之中。此山就是我說的桃花山。我生於斯,長於斯,鍾情於斯。桃花山景色讓人陶醉,山峰讓人痴迷,為會寧文脈傳承之象徵。 當我們回望古今會寧歷史的時候,猶如站在桃花山之顛,望看那浮浮的雲,那層層的林,那深深的谷,像是從遠久的歷史中走過來的那深一腳淺一腳的印痕。那是會寧人相扶相伴,相濡以沫的艱難歷程,有悲壯,有豪情。這一切,都恆久地融入了桃花山的魂魄和情懷中,熔鑄了會寧精神。 桃花山的斯文告訴我們,會寧人民的先輩們艱難跋涉,探索前行。無論是戰爭歲月還是和平年代;無論是先行者還是後來者;無論是會寧人還是外籍人;無論是逝去的還是健在者。他們懷着對會寧深沉的愛,把會寧的事業一浪又一浪地推向前進。

當會寧走過中國成立六十年之後,迎來了一個大跨越,大發展,大變化時期。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在我們回首前塵時,沒有在迅速的發展中割斷與歷史的聯繫,沒有忘卻過去曾經有過的輝煌,更沒有忘記那些為會寧發展做出貢獻的人們。在長期的革命建設中,凡是與會寧有緣的人都在會寧這塊熱土上灑下了鮮血、汗水和深情。在桃花山這座天然的豐碑上,鐫刻着每一個在會寧有過印記的人。桃花山眷戀着他們,他們同樣眷戀着桃花山。

桃花山雄視千古,人文賡續,歷代不乏舉世精英。他們將國情、鄉情、親情融為一體,發揚紅軍長征精神,捨身為國安危,除惡救民於塗炭。就這樣一代接一代的用汗水和鮮血染紅了桃花山層林,贏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迎來了共和國的誕生。

新時代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英雄勞模,成為會寧人驕傲和自豪的象徵。會寧也成就了許多黨、政、軍、企業優秀人才和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更難能可貴的是被譽為全國「狀元縣」的會寧,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大學生,使神州大地為之放彩。

會寧,只要你與它相遇,你就忘不了它。就會永遠與它水乳交融在一起。

會寧,相遇過眾多的親民愛民的父母官。至今,人們在街頭巷尾,茶餘飯後仍在談論着他們為會寧辦的利民之事。 

當然更多的是在會寧默默無聞地工作和生活的人們。他們每天仰望會寧桃花山雄姿腳踏會寧沃土,支撐着這片天地,打造着這份家業,創造着新的奇蹟,同心共築中國夢。

馬克思的朋友,德國詩人海涅說過一句話:「誰不屬於自己的祖國;他就不屬於人類。」這句話講了一個重要道理,那就是,誰不屬於自己的家鄉,他就不屬於祖國和人類。誰真正屬於自己的家鄉,誰才真正屬於祖國和人類。在近百年的歷史中,作為會寧桃花山兒女俯仰無愧,光輝永存。他們是中華民族的驕子,同時也忘不了自己是會寧人。

當會寧赤子在共和國的殿堂上受到人們矚目時,他們發出的第一個信息就是:「我是會寧人。」

「我是會寧人,誰不說會寧好。」這話里有智慧,有真誠,有魄力,有感情。

是的,「我是會寧人」,是對會寧的認可;

「我是會寧人」,是對自己的定位;

 「我是會寧人」,是對人民的承諾;

 「我是會寧人」,是對情懷的抒發;

 「我是會寧人」,是天南地北會寧人的精神密碼,它將人們緊緊凝聚在一起,凝聚在那雷霆萬鈞的桃花山雄風之中。

千古桃花山,雄風永在,

情系桃花山,真情長存。

我的人生就是這樣一部書

我的人生就是這樣一部書,因為來到這個世界上,父母給我起了有文化內涵的名字,期盼「望子成龍」,帶上夢想健康成長。更難能可貴的是還題寫下書名一一《認真做人做事》。在悠悠歲月中,我不知不覺地就開始書寫人生這部書。

幼兒時,有取之不竭的素材:哭鬧、歡笑與眼淚和着口水齊飛,一點一滴化為詩情畫意落在白紙上,留下了斑斑點點的印痕 。最使我難忘的 是母親用甘甜的乳汁哺育我茁壯成長,扶我學走路,教我學說話……她的品德多麼樸實無華。父親用傳統文化培養我學會做人做事,鼓勵我學文化,教育我愛祖國,他的形象多麼崇高偉大。

少年時,我就上了小學讀書,在老師的諄諄教誨下,漸漸地有了繽紛的夢想和奇思妙想,於是我用蠟筆和水彩顏料勾勒美好的事物,用歪歪斜斜的筆劃,稚拙天真的語句,描繪對大自然事物的認知,還嚮往着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前景。人生是一個充滿懸念的故事,有起承轉合的未知情節,可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個年齡段,什麼可以沒有,唯獨不能沒有希望。充滿生生不息的希望,才是人生世界的良好開始。

不經意間,千樹萬樹梨花開,青春風風火火的到來。我思緒飛揚,心潮澎湃,幢憬追尋,探索着未來的世界。在向先賢學習,向生活學習的同時,及時的抓住青春的美好,用堅韌不拔之志,身心沉浸於書卷中,摒棄雜念,抱元守一,專心致志地學習,而潛移默化中已然啟迪心智,慰藉心靈,進而在書海中蕩漾。如果人生是條拋物線,這就是我的起跑線,朝着光明的方向延伸,在旅途中砍掉路邊的荊棘踏平沿途的坎坷,用自己的腳走出一條路來。熬過疾風暴雨,懂得人生最重要的是生存,為了生存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索和突破。這樣人生才會有價值,有質量。

只要有歲月的砥礪,持之以恆地在知識的海洋里搏擊,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就能克服困難繼續前行。父母經常提醒我,人生有太多不測,還要不斷遭遇風雨,纏繞煩惱,碰撞各種各樣的牆壁;書籍是我的導師,虔誠的告訴我,跋涉於載沉載浮的人生航道之上,風起,雨落,總有太多的不自由,總有太多的隨波逐流。如果不認識自己,不善於經營自己,老是想着名和利,心猿意馬,得隴望蜀,這山望着那山高,那就很難創造自我,實現自我,機會就會在你身邊偷偷溜走,不會有所為有所不為。所以,我在青年時期,為了提升自我,孜孜不倦的讀書,知書中有書,書外有書,始終相信學海無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來。我漸漸地學會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發展和獲得人格的完善,自我的實現以及精神的升華。

父母潛移默化的薰陶,老師循規蹈矩的教誨,經典詩文的啟發引導,使我深知,要想實現自己的夢想,就得比別人更要腳踏實地的努力,在雷打不動日積月累中學習進步。這就是說,要在成長中不斷默默耕耘,憑着智慧和耐力去實現。因此,我漸漸懂得了,生命是一種理想境界,是一種精神狀態,是生命盛開的鮮花,是靈魂成熟的果實。這樣面對現實才不會把心中的理想撕碎,讓自己胸中燃燒着的熊熊烈火不會熄火。如果,一旦受到挫折,一旦得不到滿足,便好似掉入寒冷的冰窖中一般,生命如此大喜大悲,哪還有什麼理想、作為而言?人生在世,必有挫折,必有不幸,也必有痛苦。無論如何,要砥礪人格,磨鍊心志,聽從良心的獨白,成就人生的一方風景。這樣,我就對一路的相逢別離,親友的關心幫助,惡人的傷害、忌妒和忌憚,以及自己的奮發進去和輾轉徘徊……這些雜七雜八的事,都分別成為一組組壯懷激烈或感傷婉約的詩,一個個跌宕起伏的故事,一篇篇有哲理的散文……連綴成我人生最難忘,最精彩的章節。

我從艱難困苦中走來,在風霜雨雪中跋涉,命運給了我太多的故事,這些故事千奇百怪,有些故事催人淚下。可謂是一首長長的「斷腸詩」,令人心碎,不堪回首,難以言狀。只能說,生活日漸繁鎖,矛盾越來越多,陰鬱的乃至決絕的文字,開始出現……只是,經過了思忖、斟酌,我多半還是續寫自己成型的書,而不是撕裂舊章另開新篇。

然而,峰迴路轉,柳暗花明又一村。心想,生命中挫折難免,但我必須認真學習培養一顆充滿喜悅的心靈。用汗水、淚水甚至是血水撰寫這本人生的大書。半個世紀來,無一日不閱讀,不一日不寫作!無一刻敢懈怠,無一時甘逍遙!我雖然不是詩人,不是作家,但我堅持閱讀一生,寫作一生。我稍有閒暇,用閱讀打掃心裡垃圾,用寫作排遣人生苦悶,自我療傷,自我治病,我為什麼如此倔強和執拗呢?因為我要成就事業,用智慧和毅力應對現實。

最高層次的人生是不斷學習,要有學習的智慧,生活的智慧,探索的智慧,創造的智慧。必須明白,學習的基礎是實踐與探索,學習的目的是鞏固與發展。只有通過學習才能實現人生的全部價值。也許生命正是因此而獲得智慧和能量,使理想成為可能的。只有如此,人生才能不斷地趨向成熟,才能生存和創造。

古諺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在工作崗位上,由學而優則仕轉換為仕而優則學的同時,集中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熱沈,所有的幹勁,把每一天的工作做得盡善盡美,與此同時,要保持不斷學習,向文化的巔峰攀登。把握好生命里的每一天,全力以赴追逐我心中的夢想,生命便不會隨着今天的虛度而枯竭,更不會因為明天的等待而消亡。為寫好這部書,我經常自問這樣六個問題:

一是我是否沒有生活在現實之中,總是擔心未來?或是追求一種遙遠的虛幻?

二是我是否常為過去發生的事後悔,因為那些事已經過去,為這些事而使自己更難受?

三是我清早起來的時候,是否決定要「抓住這一天」一一儘量利用好這二十四小時?工作與學習兩不誤做到了嗎?

四是如果這一天,充分利用好,是否使我從生命中得到更多?

五是我什麼時候,該開始這麼做?今日,還是明日?

六是我愛國、愛黨、愛業、愛同事、愛親友、愛自己做到了嗎?

我先後在教育和文化戰線當「領頭羊",從這六個方面追問和約束自己。不論擔子有多重,我都堅持到夜晚的來臨,不論工作多麼辛苦,都能夠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上級領導和身邊的同事們誇獎我是一個愛學習、有誠實、有耐心,謙虛能幹的好同志。我自己感到這是一種價值去向,由衷的感到很甜美,也很自豪!

古羅馬詩人霍勒斯寫的幾行詩:「個人很快樂,因為他把今天稱之為自己的一天,他在今天能感到安全,能夠說,不管明天怎麼糟,我已經過了今天」。這幾句詩聽起來很隨意,很現代,對我的啟示是,人性中最可憐的一件事就是拖延着不去生活,喜歡夢想天開,而不去做好每一天的工作。這就是說,生命就在生活里,就在我們度過的每一天和每一個時刻。

轉眼間,我已經進入老年了,還要一頁頁翻過,一年年書寫。人生這部書,可以說既有了厚度,又有了深度和廣度,閒暇時品讀,那五味雜陳,惆悵與欣慰交織一一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嘆青春一去不回頭,喜看走過春夏,迎來金秋,思量如何繼往開來,為人生來一次再出發。是的,時光的手已掀開了新的一頁。說真的,這個時候的我,那就揮灑自如了,畢竟我已擁有成熟的思想和心智。我或因事業有成就而湧現高潮;或時不我待,再接再厲,獨上高樓,續寫昂揚的篇章;或知足常樂,安安穩穩地守護着那心愛的職業。盡心盡責,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工作。這樣我的人生都將更有收穫,寫的人生這部書會更加豐富、耐讀。可謂快樂人生事,事業趁年華,一路陽光璨,笑里度歲月。

歲月如梭,人生的書,寫到最後一部分。這一部分,沒有波瀾起伏的情節和扣人心弦的故事,但絢爛歸於平淡,自有境界,「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至此也成真。人生到暮年,一定像書,那淡淡的油墨清香讓人心曠神怡,每次品讀,如與智者對話,從中獲取寶貴的啟示。會使書香氣瀰漫在人們身旁,溫馨溫暖着人們。我不會居功,只是微笑着漫筆一路的所見所聞、所做所為、所感所悟、得失成敗匯集在《昨日的筆記》《心田流韻》《散文集》《為人民放歌》《中國戲曲志》部分篇章及八次授國家級獎的作品匯集起來,用文字充實和裝幀成這部書。心想,能夠微笑着看着這部書,而樂在其中而不形於外。讓這些文章與詩歌成為紀念我和父母的深情,慰籍我此生貧窮苦難的心路歷程,表明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勤奮工作,繼承先輩遺志的符號! 詩人王維的《山居秋暝》里的兩句詩:「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詩境是:遙望青山,雨後最是自在。一座座山巒連綿起伏,隱隱約約,煙霧繚繞,如同人間仙境。一片片綠色深淺不一,像是一片綠意朦朧的海洋。我引用這兩句詩,就是說,對年輕的一代人,要能點燃一把火,不是灌滿一桶水。希望他們像楠竹一樣直插雲端傲藍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長輩就應該有這樣的仙境。

終於要寫後記了,還是簡單總結我的一生,能在地方和國家史冊里留下不可泯滅的一筆,還能給後輩一些寄語、詩文、囑託和自己的名字。終於明白:萬水千山總是情。閒雲悠悠,流水淙淙,學習生存的本領,品咂生活的韻味,領悟人生的真諦。就是紅塵紛擾,還是獨愛悠然。在最後的日子裡,泡最好喝的茶,寫最動人的故事,交最真實的朋友,在平凡的 事物中體驗美感。到這個時候,莫說青山多障礙,白雲亦可傳情;莫說水中多變幻,柔情似水愛仁義,只要生命還在,與新時代逢合,擁抱春夏秋冬,寫好最後的一篇文章。

總而言之,我的成長,就是學會做人做事,懂得守住人生底線,藉助生活的啟迪,去感悟生活的滋味,發現人生意義,然後不斷地調節自己,完善自我。就是到了夕陽西下,來日不多,還要不懼晚秋的欺凌,不怕蟲害的噬咬,歲歲夏夏,周而復始,保持心如明鏡,潔身自好,既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氣質,又要乾淨大方廉潔奉公的當好人民的服務員。這樣這部書的內容更精彩故事情節就會更生動

我的人生就是這樣一部書。從小到老,我只能年輕一次,但也只能老年一次,每一個價段都很珍貴。儘管,我年輕時為前程奔命,中年時為事業奔波,老年時為自己活着,書的內容還不夠充實。然而,我晚年卻有充足的時間修改和補充,使主題更明確 ,情節更生動。如果我寫得精彩紛呈,引人入勝,成了一本讀者喜歡的好書,自是可喜;如果這本書平淡無味,甚至不忍卒讀,也沒有什麼,至少能說明,我還是奮鬥了,努力了!我會高興的與時光一同老去…… [1]

作者簡介

張維奎,甘肅白銀人,畢業於北京人文涵授大學文學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