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詩五首·其一 張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情詩五首·其一這是一首思婦之詞。她以自矜的口吻自喻為佳人,通過撫琴發泄內心的憂思,但心情煩亂,難以成曲。她日夜思念,憂思難解,對丈夫的思念成為她心中無法釋懷的結。詩中通過插敘往事,渲染了離別之久與相思之苦,進一步加深了她的感傷。最後,她寄託於幻想,希望長出翅膀飛到丈夫身邊,為他料理衣食,展現了其深情與無奈。
原文
張華〔魏晉〕
北方有佳人,端坐鼓鳴琴。
終晨撫管弦,日夕不成音。
憂來結不解,我思存所欽。
君子尋時役,幽妾懷苦心。
初為三載別,於今久滯淫。
昔耶生戶牖,庭內自成陰。
翔鳥鳴翠偶,草蟲相和吟。
心悲易感激,俯仰淚流衿。
願托晨風翼,束帶侍衣衾。
譯文
北方有位美麗的女子,正端坐着彈琴。
從清晨到傍晚,不停地撥弄着琴弦,卻彈不出動聽的琴音。
(她悲訴道:)心中的憂愁如同打結的絲線,難以解開,我深深思念着我所欽佩的人。
我所思念的君子啊,你因公事遠行,留下我這幽居的女子,心中滿是苦澀與思念。
最初只說離別三年,到今天卻是長久滯留,不能返回家門。
青苔爬滿了門窗,庭院裡野草雜樹叢生。
飛鳥在青翠的牆角鳴叫,草蟲也互相吟唱和鳴。
心中悲傷容易為物候所感動,俯仰之間不覺眼淚已沾濕衣襟。
真希望化作那清晨的疾風,擁有飛翔的翅膀,侍奉在你的身旁。
賞析
此詞細膩描繪了思婦的深情厚意,開篇即以「北方有佳人」自喻,透露出思婦的自矜與高雅,而「鼓鳴琴」則成為她排遣內心憂思的寄託,端坐其前,更顯其端莊與對這份情感的鄭重。隨後,「終晨撫管弦,日夕不成音」,細膩刻畫了思婦日復一日、晨昏不輟地撫琴,卻因心緒紛擾,終難成曲,深刻展現了其內心的煩亂與愁緒。
「憂來結不解,我思存所欽。君子尋時役,幽妾懷苦心。」此四句揭示了愁緒的根源——對遠方行役未歸的丈夫的深切思念。先果後因的敘述方式,讓人在恍然間被這份突如其來的深情所吸引,引領讀者深入其境。
隨後,詞人巧妙運用插敘手法,回溯往昔,以「初為三載別,於今久滯淫」點出離別之久與期待落空之痛,再以「昔耶生戶牖,庭內自成陰」描繪時間的流逝與物是人非的感慨,進一步烘托出思婦的相思之苦。而「翔鳥鳴翠偶,草蟲相和吟」兩句,則以自然之景反襯思婦的孤獨,鳥鳴蟲吟的和諧更顯得她形單影隻,悲從中來,不禁「心悲易感激,俛仰淚流衿」。
至結尾處,思婦的情感達到高潮,她幻想自己能化作晨風(即鸇鳥),擁有飛翔的能力,只為飛至遊子身邊,親自為他束帶整理衣物,這一想象既新奇又深情,將思婦的渴望與無奈展現得淋漓盡致。全詞以相思為主線,結尾處的一抹幻想,不僅為整首詩增添了無盡的韻味,更讓這份相思之情超越了現實的束縛,達到了一個超越時空的境界,令人回味無窮。
簡析
這是一首思婦之詞。她以自矜的口吻自喻為佳人,通過撫琴發泄內心的憂思,但心情煩亂,難以成曲。她日夜思念,憂思難解,對丈夫的思念成為她心中無法釋懷的結。詩中通過插敘往事,渲染了離別之久與相思之苦,進一步加深了她的感傷。最後,她寄託於幻想,希望長出翅膀飛到丈夫身邊,為他料理衣食,展現了其深情與無奈。全詩瀰漫着濃厚的悲劇色彩,深刻表達了思婦的相思之情與孤獨之感。
張華
張華(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人。西晉時期政治家、文學家、藏書家。西漢留侯張良的十六世孫,唐朝名相張九齡的十四世祖。張華工於詩賦,詞藻華麗。編纂有中國第一部博物學著作《博物志》。《隋書·經籍志》有《張華集》十卷,已佚,明人張溥輯有《張茂先集》。張華雅愛書籍,精通目錄學,曾與荀勖等人依照劉向《別錄》整理典籍。《宣和書譜》載有其草書《得書帖》及行書《聞時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