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雙雙·城上層樓天邊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惜雙雙· 溪橋寄意》是北宋詞人張先所寫的一首詞。該詞上片極寫高瞻遠矚,境界調大,卻容不下滿懷愁緒;下片轉出所懷之人近在溪橋,卻可望而不可即。全詞將詞人內心對友人的懷念之情表達地淋漓盡致。從結構上說,這種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迷離撲朔的構思,不但確切地體現了恍惚的相思心理,實在又是藝術上的別出心裁。
作品原文
惜雙雙1· 溪橋寄意[1]
城上層樓天邊路,殘照里、平蕪2綠樹。傷遠更惜春暮,有人3還在高高處。
斷夢歸雲經日去,無計使、哀弦寄語4。相望恨不相遇,倚橋臨水誰家住。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惜雙雙:即《惜分飛》,又名《惜芳菲》 等。雙調五十四字,仄韻格。
平蕪:長滿綠草之平野。
有人:指在高樓上傷春懷遠的人。
「斷夢」句:謂往日情人已如彩雲歸去,歡愛已如夢般一天天失去。夢、雲,表示男女愛情。經日,日復一日。
白話譯文
站在高高的重樓上,遙望天邊的小路。夕陽殘照里,無邊的芳草,無盡的綠樹。懷念遠方的親人,更憐惜青春將暮。有個人也站在遙遠的高處。
美夢消逝了,歡情一天天遠去。無法用琴弦,傳達我的心曲。能看得見你,卻不能和你相遇。在溪橋水邊,不知你在誰家住?
創作背景
該詞具體創作年份未知。由詞題「溪橋寄意」可以看出,這首詞是詞人為這位家住橋邊的舊日情人所作的一首眷戀舊情之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詞通過描寫登高望遠的境界,抒寫了詞人執著追求的情懷和綿綿無盡的愁思。全詞韻致高遠,別具一格。
起筆寫登高望遠。「城上層樓」。極寫登臨之高;「天邊路」。極寫眺望之遠。將縱目所及的高天闊地全部納入詞境。「殘照」二句,承「天邊」而來。地平線上,夕陽西下。芳草綠樹的平原業已沉入落照的餘暉里。殘照將詞境染上了一層哀感的色調。」春暮」,更是寶貴時光逝去而一切美好願望落空的象徵。所以這平蕪殘照的境象,已強烈地暗示了詞人的哀傷。寫景蓄勢既足,抒情便深厚有力。「傷遠更惜春暮」,點出作意。「遠」,既可指空間距離之遙,也可指時間隔別之久。久別不得團聚,而大好春光更已遲暮。傷心人悲苦縈懷,不可解脫,直至斜日西沉,還佇立在高高的城樓之上。「暝色人高樓,有人樓上愁」。此情將隨夜色漸濃而愈深重,自在不言之中。
過片緊緊銜接,進一層點明所傷之事。夢與雲,常用以象徵男女愛情,這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傳統。往日的歡愛,如幻、如電,如前塵、昨夢,早已日復一日地遠逝了;舊日的情人,如天空的彩雲,隨風飄蕩,不知東西。這一句,透露出有個愛情斷絕的不幸故事,也暗示了它當初的美好。回顧上片所言「傷遠」,就可以知道所悲傷的並非尋常的離別,而是愛情的斷絕。「無計」一句,寫自己儘管一往情深,無法忘懷,卻不可能向舊日情人傳訴相思了。詞境至此,似乎山窮水盡,然而結筆二句卻平地捲起一場波瀾。「相望恨不相遇」,原來歸雲未去天邊,情人就在不遠。再反觀上片所言「傷遠」,也就可以明白:遠,並不是指分手後空間距離上的遙遠,而是指時間距離上的久遠。而且「咫尺天涯」之感也可加深「一日三秋」之恨。結句「倚橋臨水誰家住。」原來她家就近在那溪橋邊的岸上。可以相望,卻不可以相會。無法重尋舊好的隱痛深哀與始終不能忘情的悠悠希冀,皆見於言外。詞題「溪橋寄意」,意即在此。
這首詞的結構藝術可以說是別開生面。全詞的意脈相通,一般多着意安排歇拍和過變;此詞卻施於兩片的結句,讓「有人」和「誰家」遙遙聯繫起來。意境創造也不同凡響。開頭寫登高望遠,給讀者造成一一種人已遠離的錯覺,結尾才點出其人尚近在眼前。這樣寫並不只是由於藝術上的追求,更重要的還是為了表現的需要。登高望遠的境界,最能表現人物執著追求的心靈和綿綿無盡的愁恨。意境的高遠,又往往產生韻致高遠的效果。[2]
名家點評
近代學者李文鍾:《惜雙雙》想象豐富,詞筆富於活潑的彈性跳躍力,寄深深的哀婉於高遠含蓄之中。韻押去聲六御七遇,與《迢迢牽牛星》相類,閉口呼的音韻增添了無法交通的壓抑氣氛。(《全宋詞鑑賞辭典》)
作者簡介
張先(999年—1078年),字子野,烏程(浙江吳興)人,北宋文學家。張先的詩詞皆有所長,尤其擅長寫詞,與柳永齊名。長於鍛鍊字句,因善於用「影」字,而且其中三句帶有「影」字的詞句頗為人們所稱道,因此世人將其稱為張三影。著有《安陸集》。[3]
參考文獻
- ↑ 惜雙雙·城上層樓天邊路 古詩文網
- ↑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唐圭璋,繆鉞,葉嘉瑩,周汝昌,俞平伯,施蟄存等撰寫.唐宋詞鑑賞辭典 唐、五代、北宋 上:上海辭書出版社,,2016.01:第427-428頁]
- ↑ [陳立紅解譯.婉約詞 全鑒:中國紡織出版社,2017.01:第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