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惜春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惜春詞》

作品名稱: 《惜春詞》

創作年代: 唐代詩人、詞人

文學體裁:詩、詞

作者:溫庭筠

《惜春詞》唐代詩人、詞人溫庭筠詩。[1]

溫庭筠的《惜春詞》創作於晚唐時期,具體創作時間不詳。這個時期國家衰敗之象日盛,官場腐敗,統治階級「補天」尚且不暇,哪裡顧得上精神統治!詩人多次參加科考,卻數舉進士不第。只能長期浪跡市井,狹邪狂游,作了不少反映婦女生活和情愛感受的詩歌,《惜春詞》是其中之一。

詩詞正文

譯文

百舌鳥問花,花卻不說話,低頭好像怨恨橫塘的雨。

蜜蜂爭相採集着花粉,蝴蝶也分享着花的芳香。不像垂楊柳那樣珍惜一絲絲金色的枝條。

希望你能夠長久的留下妖嬈美好,不隨着春風依舊盪搖。

秦女皺着眉頭望向煙雲籠罩的月亮,感慨青春就像那漸漸凋零的帶露殘花。

鑑賞

此詩寫青樓女子的悲嘆,詩人也借惜花而表達青春遠逝、不堪命運的自憐、自傷之情。首聯採用擬人手法寫花朵含恨凋零,花是比喻妓女的青春;頷聯反襯,表達妓女對坎坷、悲慘、無奈之人生的自我慰藉而已;頸聯語義雙關,表面上寫妓女希望花能長保青春妖嬈而不被東風摧落,實際上卻是自顧自憐;尾聯寫妓女皺着眉對月惆悵,青春猶如枯萎的花朵漸漸凋零,實則表達出詩人備受打擊後憂愁、痛楚的心境。全詩借景抒情,以花自喻,引起豐富聯想。

首「百舌問花花不語,低回似恨橫塘雨」採用擬人手法寫花朵含恨,與之親近的鳥兒問它也不說話,而心有所恨的原因是秦淮河上雨,花落自凋零。其中的花是比喻妓女的青春。

「蜂爭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楊惜金縷」比較有趣,初看似乎並無深意,不過是眼前所見的即景,和一二句連貫,但實際上如果理解了是描寫什麼人,那麼這一句就大有深意:首先從字面上看,先是稱讚妓女的「粉蕊」和「香」任君採擷,非常大方,然後諷刺良女自珍「金縷」,十分小氣。從潛台詞上看,作者並非要對良好的禮教品德進行諷刺,而是以此反襯妓女人生的坎坷、悲慘和無奈,這種以妓女之口傳遞出來的意思,一方面代表不同角度的不同人生價值態度,另一方面也傳遞出妓女的這種觀念不過是自我慰藉的「精神勝利法」。

願君留得長妖韶,莫逐東風還盪搖」同樣語義雙關,表面上寫妓女希望花能長保青春妖嬈而不被東風摧落,實際上卻是自顧自憐,希望自己青春長久一些,否則年老色衰就會失寵,以後的生活將會如花摧落、淒涼無比。

最後「秦女含顰向煙月,愁紅帶露空迢迢」的讀解稍有異議,這主要是因為對其中「秦女」二字的看法不同,有學者認為「秦女」為秦地之女的泛指,這二句是寫妓女皺着眉對月惆悵,自己的青春猶如枯萎的花朵漸漸凋零。但如果為泛指,就包括了良家婦女,與上幾句妓女的自述語境並不十分貼切,所以也有人提出「秦女」當泛指秦准河的青樓女子,理由是當時的秦淮河是煙花之地的代指。

總的來說,這是一首描寫春天的詩,不過這裡的春天既是大自然的春天,也是人生的春天,更是人生中美好事物的象徵。

溫庭筠寫這首《惜春詞》不僅是為歌伎的青春不再而哀嘆,更是勸慰世人要珍惜時光,珍惜青春,珍惜自已有限的生命。他對歌伎無奈的生活際遇有着深深的同情,同時也是在勉勵自己——自己擁有自由的生命,更應該珍惜青春,在年輕的歲月里多做一些事情。「願君留得長妖韶,莫逐東風還盪搖」更是他對自己的寄語:希望自己心中永遠保持美好的一面,不要隨波逐流,不要被醜惡的東西同化,自己真正應該珍惜的是這些。

作者簡介

溫庭筠[2](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

然恃才不羈,多犯忌諱,屢舉進士不第;又好譏刺權貴,取憎於時,唐宣宗朝試宏辭,溫庭筠代人作賦,因擾亂科場,貶為隋縣尉,後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離開襄陽,終生潦倒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客於江陵。溫庭筠,為唐太宗時宰相溫彥博裔孫。《新唐書》雲:"彥博裔孫廷筠。"唐憲宗元和七年(812),生於太原。[3]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溫庭筠父親去世,溫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隨母親生活。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雲南征拜刑部尚書,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三兆村南)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段文昌出鎮淮南,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江淮吳中一帶。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調任荊南節度使,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荊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溫庭筠朋友李遠登進士。溫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從事李員外二首》《寄李員外遠》。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溫庭筠有詩《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後,溫庭筠告別段成式離開西川北上長安(今陝西西安)。

溫庭筠,為唐太宗時宰相溫彥博裔孫。《新唐書》雲:"彥博裔孫廷筠。"唐憲宗元和七年(812),生於太原。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溫庭筠父親去世,溫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隨母親生活。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雲南征拜刑部尚書,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三兆村南)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段文昌出鎮淮南,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江淮吳中一帶。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調任荊南節度使,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荊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溫庭筠朋友李遠登進士。溫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從事李員外二首》《寄李員外遠》。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溫庭筠有詩《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後,溫庭筠告別段成式離開西川北上長安(今陝西西安)。

視頻

文人詞鼻祖溫庭筠

與詩書在一起 溫庭筠(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