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惠能大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惠能大師》,該紀錄片[1]共六集,是廣東電視檯曆時三年、行跡於我國廣東、湖南、湖北、江西、江蘇、上海、北京以及日本的東京、京都、橫濱等地攝製的高清紀錄片,也是迄今國內少有、廣東僅有的一部以佛教為題材、以文化為視點,系統地介紹和深入探索惠能大師的思想人生以及中國禪宗發展歷史的大型文化紀錄片。該片由中共雲浮市委宣傳部、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廣東電視台聯合製作,尚未播出,就已獲得多項獎項:第18屆中國電視紀錄片系列片十優作品、2012年南派紀錄片優秀作品一等獎、2012年度廣東省廣播電視節目獎紀錄片一等獎。

劇情梗概

電視紀錄片《惠能大師》通過專家學者、佛教高僧的訪談以及多形式的情景再現手段,圍繞惠能大師的生平傳奇及其創立的禪宗南宗的發展歷史,展現惠能從一介不識字的農民樵夫,成長為一代佛教宗師、一位思想文化巨人的歷程。本片還分析探究了惠能大師禪宗思想體系的形成、特色、發展成因及其對中國思想文化以至世界文化的深遠影響,並在惠能大師這份厚重的中華文化遺產中,彰顯其務實、開放、包容、創新、敢為天下先的嶺南文化精神特質。

宗教題材也可雅俗共賞

面對相對嚴肅的宗教題材,如何才能讓普通觀眾也樂於接受呢?

在廣東,佛教界和民間普遍稱惠能為「六祖」,但真正了解六祖惠能的人並不多。他出身貧寒、目不識丁,卻在24歲時,後因自感與佛教有緣,離開廣東北上,到湖北黃梅縣東山寺拜禪宗五祖弘忍為師。後在弘忍命門徒作偈呈驗以選拔傳法繼承人時,他因作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受到弘忍首肯而授予授與衣缽成為傳法繼承人,世稱禪宗六祖。後為逃避爭奪繼位權的對立派追殺,惠能離寺南歸,長期輾轉流徙於嶺南四會、懷集等地,過着隱居生活。隱匿十六年後的惠能出現在廣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因一論風幡的禪語:「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折服眾人,並首次公開其禪宗六祖的身份傳承衣缽[2]。惠能正式落髮受戒後,移錫韶州曹溪寶林寺(今廣東韶關南華寺),創立禪宗南宗,傳禪弘法37年。惠能於晚年返歸新興定居,圓寂於國恩寺。今南華寺內所供六祖像,相傳為惠能的真身。

惠能大師的生平際遇跌宕起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故事性,製作方截取了惠能一生中具有重大意義的大事件,以求知的視角設置恰當的懸念,步步推進事件的敘述。片中對惠能行跡所至之處的故地重訪,專家學者對惠能生平、思想的闡析,既讓觀眾在視覺上親歷惠能生活和弘法的歷史情境,採用限知視角「解說+畫面+訪談」的方式以加強真實和客觀性,賦予解說和受訪者相對固定的敘事功能,設置恰當的懸念推進事件的發展。讓觀眾能夠不僅能了解惠能的「人」,更能了解到他的「精神」,乃至與他的惠能留下的思想產生共鳴。

多種表現手法還原最真實的慧能

該片採取平實自然中不拘一格的創作方法,在歷史事件情景及人物再現方面下大工夫:片中採取多種形式進行有虛、有實、有度的表現。例如年輕的惠能別母學佛前後的故事、惠能黃梅攜衣缽返嶺南被惡人追殺、惠能教授門徒的故事均同時採用受訪者口述、真人演繹、繪畫3D動畫、意念意境性質空鏡頭等畫面,視覺感覺其表現力頗為豐富,表達更加到位。所有畫面的運用,都十分注意把握好其寫實、寫意、比喻、暗示、營造氛圍的作用,引導觀眾對事件的正確理解和真實性的聯想。鏡頭精美,令人賞心悅目。

值得一提的是,該片特地原創了一首主題曲,以音樂形象展現在中華傳統文化背景下惠能大師的佛教經歷和禪宗理念,同時揉合廣東地方人文特色,旋律風格上區別於一般佛教音樂,並以粵語和普通話混合演唱,整首曲子十分特別,讓人過耳難忘。

視頻

惠能大師 相關視頻

《惠能大師》 第一集 根在新州
《惠能大師》 第二集 嶺南行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