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嘎嘎(譚虎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想嘎嘎》是中國當代作家譚虎晨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想嘎嘎
我的嘎嘎是打我記事起送走的第一位親人,當時大概六七歲吧,年齡太小的緣故並沒有太多眼淚,只是覺得心裡有點兒難受。後來慢慢長大離家,每當看到帶孫伢兒的老人就會想起她。每年清明或過年都會專程回老家給嘎嘎上個墳,聊表心意。
我出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鄂西山區農村,在我們當地小伢兒們玩嘎嘎是一件開心快樂的事。逢年過節、農閒或者學校放假,嘎嘎都會把外孫接去玩,好吃好喝的招待,當寶貝一樣寵着。因為外孫是稀客,所以在一起玩的嘎嘎家的小伢兒們中享有特權,比如好吃的東西先吃、多吃。等回家時嘎嘎還會送一些好吃的東西當折食兒。如此種種,外孫一般是不願意回家的,臨走甚至還會哭鬧一場,覺得在嘎嘎家真是太幸福了。
由於我父親是上門女婿,打我一落生就住在嘎嘎家,奶奶也過世得早,所以我從來沒有享受過玩嘎嘎的樂趣,算得上是童年生活的一大遺憾。
我對嘎嘎並沒有太多印象,聽我母親說她是位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舊社會過來的人,沒有什麼文化。卻有着農村人的勤勞樸實,善良熱情。每當有乞討者上門,嘎嘎都是留人吃飽再上路。紅軍打保長鄧甲山時還冒險救護過傷員。等到後來分財物時沒要什麼值錢的東西,只要了兩隻帶蓋的瓷瓶,說是好給孫伢兒們裝炒好的山貨,密封好能保存很長時間。
嘎嘎對我也是極好的,打我一出生就喜歡,當然也有重男輕女的成份。當時物質匱乏,母親又沒奶水,嘎嘎就想盡辦法熬些糊糊來餵我。我從小身體弱,經常生病,父親也常年不在家,半夜三更求醫問藥是常事。都是嘎嘎打着火把照亮了我求醫的路,等看完病回來還要整夜整夜幫母親守着我。依稀記得大些在稻場玩耍,嘎嘎總是搬把椅子坐在旁邊默默守候,生怕我出現什麼意外。
嘎嘎在世時,我每天的快樂時光總是在晚上。因為白天大人們總有忙不完的農活兒和家務,只有天黑吃過晚飯後才有少許閒暇時間。嘎嘎和我的娛樂節目當然少不了教唱《推磨謠》,也有「講古」,講「野人嘎嘎」的故事,還有「打燈缽子」(猜謎)。不知不覺中自然是老的小的都開心,享受這天倫之樂。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轉眼間我自己早已為了人父,有了自己的瓜念籽。然而對嘎嘎不多的記憶卻從未模糊,反而越來越清晰了。仿佛就在昨天。
入冬了,天冷了,風景區的年豬宴又開始籌備了,周邊的許多人已開始儲備過冬的食物。又是一次年關將近,嘎嘎,外孫伢想你了,你在那邊還好嗎?
作者簡介
譚虎晨,男,長陽民間手藝人、長陽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